成人学钢琴入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3个小技巧告诉你

成人学钢琴入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3个小技巧告诉你

年龄偏大的外行学钢琴,最大的障碍也许是不识五线谱。其实,五线谱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神秘。正相反,五线谱是世界上最简单、最直观的记谱方法。

建议你打开钢琴盖板,看看里面的琴弦和击锤。它的结构是否跟五线谱有点类似呀?是的,五线谱是最形象化的一种记谱方法。它符合西方人的思维习惯——简单、明了、符号化、无歧义。

那琴板上有100多根琴弦,把它们都画到纸上,行吗?显然不行!那不是太笨了吗?那么,画几根呢?这个,你就不用费心了。专业爱好者早就为我们测算好了:画5根!且把线与线之间的空格(间)也算上。并且,这些线和间只用来表示白键。黑键用升、降符号来解决。

这是把美妙音乐记录在纸上的最合理的方案。不过,有时5根线还是不够的。专家也想好了:可以在上面加些线,也可以在下面加些线呀。比如说上、下都加5根,这下,共有15根,外加形成的16个间,总共可以表示31个音!而钢琴上白键总共才52个。如果把钢琴键盘粗粗分成高音区和低音区,把这两组音分别交给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来表示,那么,每个5线谱仅分配到26个音。足够有余啦!专家们还有个偷懒的好办法。有时候,他们不愿意多加线,因为线加得太高了,象一堆柴火一样,既难看又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塌方了。他们说,用8va..........来表示这个区域的音符需要抬高一个8度。人总是会不断想办法来解决实用和美观的矛盾。100多根线的难题被种种歪点子克服了,诞生了令人神往的大谱表钢琴谱。

关注本人头条号,点击私信回复“学钢琴”,获取以下教程。

成人学钢琴入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3个小技巧告诉你

成人学钢琴入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3个小技巧告诉你

成人学钢琴入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3个小技巧告诉你

成人学钢琴入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3个小技巧告诉你

为了不让高音谱和低音谱分家,专家们把高音谱的下加一线和低音谱的上加一线指定为同一个音,就是那个中央C1。这永远不会变,除非在它前面标有升号或降号。说到升号或降号,有些初学者还纳闷,这些标记,在五线谱中占据了三条线的位置。它究竟是升或降哪个音呢?特别是集中在高、低音谱号后面决定曲调的一群升号或降号,它们究竟是升或降哪些个音呢?你别笑人家,我原先也老犯这纳闷。尽管对于已经入门的人来讲,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升号看最中间;降号看那大肚皮所在的位置。

以上是音的高低及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表示。作为初学者,道理清楚了,就没有需要记住和背下的东西。用到的时候,从中央C1往上或往下一个个数,不用的时候根本不用记,免得成为负担。

由此可知,五线谱中的所有记号都只是人们的一种约定,其中没有任何知识可言。人们看到那可爱的小蝌蚪,有时尾巴上翘,有时尾巴又下飘,还以为这其中或许具有特殊意义。其实,这只是为了排版上的美观,根本没有包含任何乐理上的学问。

作为开始,你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两只手是否分得开。你可以取一、两个小节的简单谱子来试弹。比如说,巴赫的小步舞曲(这可是复调哟),盯着一、两个小节弹,反复试,不厌其烦地试。最后如果两只手能分开并配合成功,就说明你是一个适合弹琴的料!可以下决心去弄架钢琴来玩玩了。

自己学弹琴,不用请老师。其原因嘛,就不便多说啦——我们成人碍于自己的面子,不爱看老师有腔调的脸呗。身边如果有懂音乐的人,遇到一个简单的问题,虚心请教一下就过关了噻。

健身用琴选择什么样的琴合适呢?不求最好,只求音色音质自己喜欢就行。不同品牌的琴音色音质都不尽相同的喔。甚至同一品牌的琴中各架琴的音色可能都不尽相同。因为钢琴成品出厂时都是手工调试的。电子琴和电子钢琴也是可以考虑的。特别是,当你开始学一首曲子的时候,疙疙瘩瘩叮啊咚啊就是会肯定难听,还会扰邻。这时候你插上耳机,或者你把音量调轻一点,就OK

外行学琴,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不要被专业人士强调的练琴须知所束缚。比如,几乎所有教材都说弹琴的手形应该象小鸡啄米一样,击键才稳准有力。但我们的钢琴王子郎朗却不是这么说。他说,手指应该象壁虎一样,紧紧地贴在键盘上、粘在琴键上。你说你听谁的?还有,是不是应该视谱弹。这个因人而异。但我们看到,真正名家表演的时候都是不看谱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五线谱只是学习曲子时的工具、跳板,真正学会了,就可以扔了。甚至学会一句扔一句,弹的时候就根本不用看谱。

如果你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学会一首曲子,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啦。也就是说,你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学会5至10首左右的曲子,天天复习(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把这5至10首左右的曲子保持在手上。那你的闲暇时间就被充分利用起来了,甚至,可能还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不求进度,不赶演出,不应付考级,不面对朋友圈压力;不追求炫技,只追求意境;也没有同行竞争。想弹就弹,有空就弹,这种学琴练琴弹琴的体验真是太棒了。

成人学钢琴入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3个小技巧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