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母親》:不是部討大多人喜歡的影片,很有藝術片導演的風格

我只看得懂那顆鑽石跟女主角、男主角間的關係,還有那棟房子與女主角之間的關聯,而且這部片真的很妙,每位角色都沒有名字,也不會互相稱呼對方的名字,我是看完才發覺到這點,只是導演用了不同的方式詮釋與包裝,看完了才知道為何這部片叫《母親》。

先來說說我對這部片的感想與看法,那棟房子有顆心臟代表著這棟房子是有生命的,而女主角與這棟房子有所關聯,因為這個房子是她在維護的。她替這棟房子注入生命與心力,她也能感受到這棟房子的生命力。所以當房子遭到外人破壞時,她是多麼不能接受,因為這棟房子是她花心力去好好維護的,而且遭到破壞也代表著房子的生命力正在逐漸消失中。

電影《母親》:不是部討大多人喜歡的影片,很有藝術片導演的風格

為了好好維持這棟房子,她無法接受外人這樣糟蹋,其實從片中我們就能感受到女主角的心情。導演用了許多第一人稱的女主角搖晃視角,與特寫女主角的臉部表情、反應來讓觀眾體會到女主角的心情。那樣的搖晃視角會給人帶來混亂的感受,而女主角無法接受這樣的混亂,因此產生了負面感受的情緒傳達給觀眾。其實只要比對男女主角獨處時、只有他們自己獨處時的畫面,就會發現鏡頭的畫面很平穩,不會給人混亂的感受。由此比對便可發現兩種情況下帶給人不同的感受。

電影《母親》:不是部討大多人喜歡的影片,很有藝術片導演的風格

這部片的鑽石就是女主角的心臟,也是讓這棟房子重生的東西。看到結局會覺得,男主角似乎做這種事很多次,很多次邀請不認識的人來家裡搞破壞,直到這棟房子的生命消逝,然後再挖取女主角的心臟變鑽石,再次重生房子與找新的女人。

這部片到後半段整個狀況是很混亂的,而混亂與更混亂間的銜接,不會給人突兀感,反而給人有種超脫現實的感受。呈現手法是,從頭到尾的第一人稱視角的搖晃鏡頭與女主角的表情呈現,兩個畫互切換,整個就是嘈雜又混亂的情形與感受。看到那樣的手法呈現、混亂到無法掌控的狀況和許多的特寫畫面,真的能感受到這就是部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的電影。

電影《母親》:不是部討大多人喜歡的影片,很有藝術片導演的風格

總結來說,這不是部討大多人喜歡的電影,但是很有藝術片導演的風格,像是部導演不管你看不看得懂的一個聖經故事。看完甚至一頭霧水,這是部透過包裝呈現的聖經故事的電影。雖然是部聖經故事的電影,我卻沒把它當聖經故事來看,所以才找不到和別人的共通點。

電影《母親》:不是部討大多人喜歡的影片,很有藝術片導演的風格

這不是部看夫妻倆感情生活的故事,而是看丈夫沒經過妻子的同意,一直讓人進入自己家搞破壞、享受大家愛戴又把自己的女人給毀了、再找新的女人的糟糕男人。至於驚悚的部分,我覺得就是女主角所看到的虛幻畫面、血跡滲透到地下室的那段,覺得那段給人一種現實中才不會這樣的詭異感,這點也很有導演的風格。對我來說,這部片雖然不難看,但看完後的感受是不給大家看,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很可能因為看不懂而大罵真是部爛片,不過我看完後的感受是,真的很有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的風格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