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强: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陈生强: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从数字中来,到实体中去,这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科技公司与实体企业应真正弄懂“融合”的精髓所在,建立起数字化的思考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迭代。

金融科技企业有技术、场景、年轻用户优势

新京报: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金融科技能击中哪些痛点?

陈生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中小微企业一直是科技创新和创造就业的主力军,但在创新的路上依然面临一些阻碍,比如融资难、融资贵。究其原因,并非是金融机构不愿意支持,而是因为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和经营数据难以动态了解,因而造成风控和运营成本过高,难以大范围覆盖。

金融科技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触达传统金融难以触达的人群。尤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公司通过自身的生态建设,拥有了很多场景。将这种场景开放给传统金融,就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

金融科技可以在生活消费和产业交易场景中获得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风控技术可以去做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金融机构可以跟科技公司展开技术层面的合作,让科技公司的风控技术和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进行结合,就可以降低欺诈和信用风险。

金融科技可以在交易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实现从客户申请、授信、放款、贷后的全流程贯通。当这种能力与金融机构进行连接,也将极大地降低金融机构的流程运营成本。

新京报: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应该如何看待两者的角色、定位?

陈生强:银行等传统金融有网点、牌照及金融业务经验的优势,金融科技企业有技术、场景、年轻用户的优势,从中长趋势看,双方很容易找到合作契机,融合是大势所趋,是发展路径。双方可以在融合的基础上,更好服务小微企业。

催生新兴数字化企业服务的技术土壤已成熟

新京报:近两年,中国科技公司在前沿技术领域投入了巨大资源,尤其是人工智能。面对这种技术变革,你认为会对整个toB服务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陈生强:从技术条件来看,中国催生新兴数字化企业服务的技术土壤已经成熟。

首先,移动互联网应用全球领先。基于移动支付衍生出的各种商业模式,超过7亿的成熟用户,用户的数字化和场景的数字化初具成效,使得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具备做线上线下融合基础的一个国家。其次,AI技术的应用全球领先。在零售、金融、物流等诸多行业,中国科技公司利用AI技术从服务C端逐步转向服务B端转换,使得产品的数字化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成为可能。

适合的时间点,领先的技术,再加上实体企业思考方式的转变,对发展新型数字化企业服务来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中国数字科技公司完全有机会创造出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企业服务新模式,并引领全球企业服务的未来。

新京报:金融科技公司也在逐步向金融以外的生活服务、城市服务等场景迈进,这是否意味着金融科技新的发展阶段已到来?

陈生强:金融科技公司在数字化方面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四个模式同步发展的阶段,即信息化、SaaS化、移动化和AI化的四化合一。这四化合一,构成了数字化企业服务。

未来,我们还可以利用在金融服务上积累的数字化能力,再去服务制造业、农业,直至将整个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

同题问答

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开五届,过去五年互联网行业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陈生强:互联网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社会责任。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越来越深,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也越来越深,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能够通过数据去驱动产业变革、产业升级,数字科技的发展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趋势。

展望未来五年,你认为世界互联网行业会有哪些趋势?

陈生强:未来的企业会不分线上还是线下,所有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数据会成为未来整个行业最大的公约数。未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会彼此融合。

新京报记者 陈鹏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薛京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