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當然的思維模式,是否在潛移默化中把你推向深淵?

跟朋友說拉直了頭髮,對方說沒看出區別。

在理髮的過程中,我認為頭髮多,披髮時總覺得難看,所以堅持己見要把頭髮打薄。理髮師說我頭髮不算多,只是做個柔順就能解決的問題,打薄了反而有許多碎髮。

在理髮師的一番口舌下,終於說服我拉直了看看效果,嗯,果然比之前看起來順眼了太多。

那些想當然的思維模式,是否在潛移默化中把你推向深淵?

這是一件平淡無奇的事,不過其中卻有一些事情值得深思。

因為在不知不覺中,我以為自己的頭髮在之前做過柔順,就想當然的以為現在的效果差是因為頭髮多,而忽略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頭髮也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

而這細微的改變往往使你不容易察覺,而你的思維也還停留在頭髮做過柔順的錯覺之中,從而忽略了問題本身,忽略得理直氣壯。

那些想當然的思維模式,是否在潛移默化中把你推向深淵?

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因為群體環境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或是自己不經意的一些壞習慣,而使自己漸漸的改變掉自己某些習性。

這些習性中,有好的習性,也有不好的習性,而我們的那些好的習性,可能會經過別人的眼睛反映出來。

不好的那些,可能往往因為別人的羞於提醒,導致你無法及時察覺,從而往更差的方面發展,而我們可能還想當然的以為自己並沒有什麼問題。

那些想當然的思維模式,是否在潛移默化中把你推向深淵?

比如從早睡早起,到晚睡晚起,比如從“今日事今日畢”到做事越來越拖拉,比如從喜歡整理東西,到慢慢地變得丟三落四,忘東忘西。

比如從自身找缺點,到常常抱怨他人,比如從說話考慮前因後果,到任何事情都想當然地以為是那樣。

比如理髮師讓我做柔順看看效果,我卻想當然地以為他那是為了做業績,於是才忽悠顧客,而忽略了自身的客觀問題。

那些想當然的思維模式,是否在潛移默化中把你推向深淵?

現在話題轉回來,在一個大背景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時的反思就顯得尤為重要。常常反思就可以發現問題,才有可能及時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