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進入轉型關鍵期 氪信案例入選朗迪峯會

中國銀行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時期,利用金融科技促進轉型升級,已成為當下商業銀行普遍關注的焦點,而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駛入創新發展快車道甚至建立起競爭壁壘,更是焦點中的焦點。億歐智庫在近日朗迪峰會上發佈的《金融科技公司服務銀行業研究報告》,闡述了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性及佈局策略,並以氪信等金融科技公司為案例,介紹了第三方技術公司如何助力銀行轉型升級。

競爭、客戶、政策、技術驅動銀行發展金融科技

報告認為,銀行邁入4.0智能銀行時代,佈局金融科技有著四方面的驅動因素:從行業內部看,由於受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等因素影響,銀行傳統的“存貸匯”盈利模式面臨轉型挑戰,與此同時,客戶期望隨技術發展不斷提高,但銀行服務水平與日益提升的客戶需求仍存在差距;從外部看,國家重視普惠金融業務加強風險、合規和安全方面的監管,銀行需要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務效率,滿足監管要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日漸成熟,為銀行強化自身的數字化能力提供了新動能。

百億級金融科技銀行應用市場

億歐智庫根據與金融科技公司高管與銀行從業人員的溝通交流,分別計算了八大場景的客單價、銀行採納率,最後通過“市場規模=客單價*商業銀行數量*銀行採納率”的公式來估算金融科技銀行應用市場規模,結果如下:預計2018年金融科技銀行應用市場規模達到116億元,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5億元。2020-2025年,金融科技銀行應用的市場規模受監管、技術發展等因素影響會比較大,保守估計2025年金融科技銀行應用市場規模為313億元,樂觀估計市場規模為493億元。

內部研發、投資併購、外部合作,是銀行佈局金融科技的三種主要方式。外部合作的整體市場規模前景可期。據普華永道《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調查中國概要》顯示,中國48%的金融機構目前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服務,未來3至5年,68%金融機構將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本次報告中的金融科技公司特指為銀行提供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即銀行級金融科技公司,既包括大型互聯網公司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也包括初創公司如氪信科技、同盾科技等。銀行業特指商業銀行,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及外資銀行等。

氪信將打造“智能金融大腦”

億歐報告認為,金融科技公司服務銀行貫穿銀行運營的三個層次體系:管控層(銀行體系架構的“神經中樞”,即基礎架構)、交付層(處理銀行業務活動的作業“後臺”)及界面層(與客戶直接交互的界面和觸點),涉及八大應用場景——銀行雲、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審計、智能投顧、智能投研、智能客服、生物認證。其中,智能營銷、生物認證、智能客服是目前銀行業採納最為廣泛的應用,智能風控、銀行雲是未來三年金融科技公司集中發力的市場,智能投研和智能審計是兩個還未被完全開發的市場。

報告主要介紹了氪信科技的風控能力和智能金融解決方案。風控是金融的命脈,氪信運用頂級人工智能技術構建金融風控系統——X-Behavior, 金融信用風險雲畫像——XCloud, 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風控成本,強化風險控制;氪信也於今年5月完成戰略升級,成為首家全領域智能金融服務AI公司,提供包括智能風控、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運營、智能投研等在內的全領域智能金融轉型諮詢服務。氪信未來,將基於頂級AI引擎與全域知識圖譜等新技術,打造“智能金融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