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进入转型关键期 氪信案例入选朗迪峰会

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利用金融科技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甚至建立起竞争壁垒,更是焦点中的焦点。亿欧智库在近日朗迪峰会上发布的《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业研究报告》,阐述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性及布局策略,并以氪信等金融科技公司为案例,介绍了第三方技术公司如何助力银行转型升级。

竞争、客户、政策、技术驱动银行发展金融科技

报告认为,银行迈入4.0智能银行时代,布局金融科技有着四方面的驱动因素:从行业内部看,由于受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银行传统的“存贷汇”盈利模式面临转型挑战,与此同时,客户期望随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但银行服务水平与日益提升的客户需求仍存在差距;从外部看,国家重视普惠金融业务加强风险、合规和安全方面的监管,银行需要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务效率,满足监管要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日渐成熟,为银行强化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提供了新动能。

百亿级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

亿欧智库根据与金融科技公司高管与银行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分别计算了八大场景的客单价、银行采纳率,最后通过“市场规模=客单价*商业银行数量*银行采纳率”的公式来估算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规模,结果如下:预计2018年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16亿元,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元。2020-2025年,金融科技银行应用的市场规模受监管、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会比较大,保守估计2025年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规模为313亿元,乐观估计市场规模为493亿元。

内部研发、投资并购、外部合作,是银行布局金融科技的三种主要方式。外部合作的整体市场规模前景可期。据普华永道《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中国概要》显示,中国48%的金融机构目前向金融科技公司购买服务,未来3至5年,68%金融机构将增加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本次报告中的金融科技公司特指为银行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即银行级金融科技公司,既包括大型互联网公司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也包括初创公司如氪信科技、同盾科技等。银行业特指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等。

氪信将打造“智能金融大脑”

亿欧报告认为,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贯穿银行运营的三个层次体系:管控层(银行体系架构的“神经中枢”,即基础架构)、交付层(处理银行业务活动的作业“后台”)及界面层(与客户直接交互的界面和触点),涉及八大应用场景——银行云、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审计、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客服、生物认证。其中,智能营销、生物认证、智能客服是目前银行业采纳最为广泛的应用,智能风控、银行云是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公司集中发力的市场,智能投研和智能审计是两个还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

报告主要介绍了氪信科技的风控能力和智能金融解决方案。风控是金融的命脉,氪信运用顶级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金融风控系统——X-Behavior, 金融信用风险云画像——XCloud, 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控成本,强化风险控制;氪信也于今年5月完成战略升级,成为首家全领域智能金融服务AI公司,提供包括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运营、智能投研等在内的全领域智能金融转型咨询服务。氪信未来,将基于顶级AI引擎与全域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打造“智能金融大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