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在這座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圓夢橋上

南海造的粵海清障車和蒙娜麗莎瓷磚

為大橋添磚加瓦

南海製造再一次體現了“中國製造”的擔當。

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蒙娜麗莎瓷磚達到港珠澳大橋施工現場時

不止如此

↓↓↓

在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代表著大眾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總裝車間,每分鐘都有一臺大眾車下線;在全國的15個內衣暢銷品牌中,南海鹽步佔了七個;長於羅村的華興玻璃以小瓶子闖天下,如今在日用玻璃領域市場佔有率已達第一;全球460米以上高樓中,有一半使用南海的堅美鋁型材……

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半山扒龍舟盛況 關亦金攝

林亮便是回鄉辦廠的人物之一。

1982年,在香港玩具界已是“領頭人”的林亮,

回到家鄉南海鹽步開辦玩具廠。

開放使南海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勞動密集型低層次產業,真正向上規模、上檔次、高科技轉變。至1991年底,南海累計實現利用外資1.2億元,全縣有“三資”企業270家,“三來一補”企業905家。

90年代之後的港澳臺及外資進駐,

合作形式不再以“三來一補”為主,

而是管理、技術、品牌的全方位移植。

開放還為南海搬來“大樹”。

2002年起,

南海根據國際產業轉移的新態勢,

成功引進本田變速箱等世界500強企業,

到2006年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南海的達18家。

2010年6月,南海招來一汽大眾成功落戶。

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品牌南海館-南海產業展示館內展出的一汽-大眾高爾夫解剖車。(資料圖片)珠江時報記者/方智恆攝

比外資、合資企業異軍突起更早更壯觀的,

是本土“草根企業”的壯大崛起,

它們的創造者多為“洗腳上田”的農民,

但卻成為南海民營經濟的主要力量。

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李興浩是其中一個傑出代表。

這個賣過冰棍、販過碎布、開過酒樓、開過維修店的南海人,

於1992年10月創辦了志高空調,

十年後,憑藉志高空調創造的財富,

他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此外,

南海多數企業則選擇在細分市場

默默發力、穩穩增長,

它們以工匠精神在各自領域練就“獨門秘籍”。

如,專注於大中型柴油機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中南機械,不但生產出裝載於國內極地科考號“雪龍號”的共軌單元,還讓“南海製造”搭上了國產大飛機;佔據國內三分之一清障車市場的粵海汽車,是萬眾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上的“安全衛士”;致興紡織做了20多年牛仔布,不斷在創新一直是業內模仿對象……

奮進時代

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新起點,

南海帶著其堅韌不拔、敢為人先的精神,

以升級工業園,建設新都市,發展新經濟,

全力建設全球創客新都市。

部分文字綜合南海發佈

部分資料圖:珠江時報記者 章佳琳、劉貝娜、方智恆、戚偉雄,圖片綜合網絡

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一條微信告訴你,南海製造40年有多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