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前的生死一战,此人负伤后自杀:我非死不可呀!

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前的生死一战,此人负伤后自杀:我非死不可呀!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华野各纵队原来的攻击路线,是以新安镇为主要目标,一路自北向南开进,一路进行迂回包围,但前线传来的一个情报引起了粟裕的重视。

山东兵团特务团的侦察员潜入黄兵团驻地,抓到了一些俘虏,经过讯问得知,黄兵团正向运河铁桥涌去。

侦察营将这一情报及时上报野司,粟裕当即调整部署,急令各路纵队全部改向,对黄兵团进行追击和截击。

接到命令,华野各纵队争相向运河铁桥扑去,有的部队一天的行军速度已达到120里至140里,正好截住黄兵团尚未过河的后卫部队……

大战的铜锣尚未敲响,黄兵团便已损兵折将,共计损失一军一师,其中作为黄兵团骨干的第25军损失了一半人马。

过河得脱的部队齐集徐州以东150里的碾庄,黄伯韬面临着两个选项,要么继续西进,要么固守碾庄。

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前的生死一战,此人负伤后自杀:我非死不可呀!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这是一个生死选项,一面写着“生”,一面写着“死”。

黄伯韬把军长们叫到一块,召开阵前紧急会议,商议究竟是进还是守。

多数人主张趁解放军主力尚未通过运河铁桥,尽快兼程赶往离碾庄较近的大许家,只有第64军军长刘镇湘一个人表示反对。

在黄兵团中,第63、64军均为粤军,战前才从南京、芜湖调来苏北。他们以杂式装备为主,许多步兵使用的还是汉阳造,比解放军的装备都要差好多,但这两支部队参加过抗战,部队里有许多是具备作战经验的老兵,用刘镇湘的话来说:“我们在抗战中同日本鬼子都敢拼,难道还怕共产党不成”。

过铁桥时,为免拥挤,第63军主动要求到窑湾另寻渡口,同时为兵团做侧背掩护。到了窑湾一看,没有渡船,于是会游泳的就先行泅渡,不料华野的叶飞纵队快马赶到,泅渡的大多被打死在河中,未及泅渡的只得在窑湾仓促布防。

叶飞纵队采取急袭战法,集中榴弹炮、山炮等重武器进行攻击,经两天两夜激战,终将63军予以全歼,军长刘章负伤后自杀。

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前的生死一战,此人负伤后自杀:我非死不可呀!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刘章调升军长不久,实际上是个替死鬼。在撤往窑湾前,他就知道凶多吉少,拉着同仁的手伤心地说:“我们要永别了……我非死不可呀!”

黄兵团中,64军第一个得以过河,并在碾庄东端占领阵地,为的就是策应63军过来,可是左等右等不来,后来才知道这支同乡部队已被消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