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三則

捨身取義陳康容

紅色故事三則

永定金豐大山腳下,有一個被譽為“二十年紅旗不倒”的鄉村———霞山村。從1927年建立黨支部起,這裡的人民英勇鬥爭,前仆後繼,一直堅持到五星紅旗的升起,湧現了許許多多革命英雄人物。閩西著名的女英烈陳康容就是其中的一個。

陳康容,永定岐嶺人,1915年出生於緬甸。1930年回國在廈門集美學校讀中學,後考進了廈門大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陳康容毅然投身抗日鬥爭,到中共閩西南特委所在地龍巖縣後田村參加第一期抗日救亡學習班學習,結業後擔任第二期學習班的文化教員。

1938年3月,陳康容回老家金豐大山地區堅持敵後游擊戰爭。她以教員的公開身份,開展抗日鬥爭。很快在霞山村組織起敵後委員會及抗日救亡劇團,進行抗日宣傳活動。

1940年,閩西形勢急劇惡化,國民黨反動派加緊摧殘根據地人民,實行“三光政策”。陳康容等立即著手組織一支游擊隊,準備以武裝鬥爭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1940年農曆7月,為了保證陳康容的安全,上級通知她上山避一避風頭。15日晚,陳康容正整理行裝準備上山時,國民黨保安隊來到她家門口。陳康容見情況危急,立即回房間,一邊把寫有情報的兩張小紙條吞下,一邊把作為暗號掛在窗口的襯衣取下,示意已出事。接著快步走出房門,但已來不及,大門已被敵人堵住。

第二天,她被押解到了撫市鎮敵軍團部。敵團長要陳康容說出其他共產黨員的名字,陳康容一字不吐。過了10來天,敵團長走進牢房裡把一疊紙幣塞給陳康容。陳康容怒不可遏,把錢狠狠地摔在地上嚴厲地說:“共產黨員不稀罕你的臭錢!”敵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敵團部的一個陳副官自稱是陳康容的老同學,他“宴請”陳康容要陳康容同他結婚。陳康容氣憤極了,大聲怒斥:“槍斃我可以,要我依從,萬萬辦不到!”接著,敵團長交給陳康容一張自白書,並說:“限你3天寫好,不然剝你的皮!”3天后,敵團長到牢房向陳康容取自白書,只見紙上寫著四行詩句:“青春價無比,團聚何須提?為了申正義,何懼剝重皮!”敵團長看完氣得渾身發抖,下令把陳康容拖出去吊打。一連3個晚上,陳康容被吊打得死去活來,仍未招供。8月15日是撫市鎮的墟期,劊子手們把陳康容綁著推到墟場對面的山包上。她一路上高聲唱著《國際歌》,當劊子手把她推進活埋她的土坑時,她拼盡最後的力氣,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漢奸賣國賊!”

陳康容壯烈犧牲了,時年僅25歲。趕墟的群眾十分悲憤,泣不成聲。

為了紀念陳康容同志,1944年11月,中共永定縣委決定,在金豐大山建立一支遊擊武裝,命名為“康容支隊”。這支隊伍誕生後,神出鬼沒地打擊國民黨軍和地主惡霸,在戰鬥中逐漸發展壯大。1945年,閩西各游擊隊進行整編,“康容支隊”併入著名的“王濤支隊”,成為後來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的骨幹。□

障雲忠魂闕橋書

紅色故事三則

闕橋書是上杭才溪東里鄉人。在他未成年時,父母已相繼過世。在黑暗的舊社會里,他每天起早摸黑幹活卻還是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年近半百仍孤身一人。1929年,革命熱潮席捲閩西大地。在黨的領導下,闕橋書毅然投入了革命的洪流。才溪革命暴動後,闕橋書不僅分得了土地,還結了婚。不幾年,又有了一個漂亮可愛的女兒,日子越過越紅火。他對妻子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一家,共產黨的恩情,我粉身碎骨也報不完。”由於他鬥爭堅決,工作出色,不久便被推選當上了東里鄉蘇維埃政府主席、鄉黨支部書記。從此,闕橋書更是一心撲到了革命事業上。

紅軍長征後,敵人捲土重來,反革命氣焰十分囂張,揚言要“毀滅蘇區,斬草除根”,多次組織大規模的“清剿”“封山”,妄圖撲滅革命的火種。

1934年12月,國民黨八十三師侵佔通賢,為掩護鄉親轉移,闕橋書的妻子慘遭殺害。她臨死前託鄉親囑咐闕橋書好好把女兒養大成人。闕橋書悲憤交加,掩埋妻子遺體後背起剛滿三歲的女兒,帶領鄉親向新汀杭縣蘇駐地障雲山區轉移,繼續堅持革命鬥爭。障雲嶺山高林密,地形險要。闕橋書到障雲嶺後,在縣蘇領導下,揹著女兒積極組織群眾挖陷阱、設哨卡、築路障,搶救傷員,配合紅軍游擊隊打擊敵人,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與敵人血戰一個多月。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太大,1935年2月障雲山區落入敵手。敵人瘋狂叫囂:“石頭要過刀,人要滅種。”大肆殘殺紅軍游擊隊戰士和群眾。2月19日,闕橋書帶著挨飢受凍的30多名鄉親,隱藏在名叫“大地埂”的山谷裡等待時機轉移。中午時分,搜山的敵人向山谷胡亂放槍,幾排子彈射擊在闕橋書身旁的岩石上發出了刺耳的響聲。槍聲驚醒了懷裡的女兒,眼看孩子就要哭出聲了,如果哭聲傳出去,全體人員就會暴露,30多名鄉親便要慘遭殺害,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闕橋書來不及多想捂住了孩子的嘴巴。憋氣的孩子拼命掙扎,兩隻小腳亂蹬亂踢,闕橋書噙著眼淚咬緊牙關,使勁地把孩子的嘴巴緊緊壓在自己的胸脯上。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了,孩子的臉色由紅變紫。

敵人走遠了,鄉親們得救了,但闕橋書鬆開雙手時小女兒已永遠不會再叫爸爸了。闕橋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又一次把小女兒緊緊抱在懷裡,兩串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傾瀉而出,滴在女兒紫色的臉上,顫聲地喊著:“小女,乖女啊,爸爸對不起你,對不起你娘啊。”在場的鄉親們個個潸然淚下,默默地用顫抖的手挖了個小坑,將孩子掩埋,並將一棵小松樹移種在小女孩的墳前。

當天傍晚,闕橋書告別心愛的女兒,帶著鄉親們向官莊、回龍一帶轉移。不料,當他們走到旱溪排上村時被敵人發現,闕橋書果斷地指揮大家折入小山道轉移,自己卻機智地朝相反方向迅猛奔跑,一邊跑,一邊故意大聲罵敵人。敵人果然中計,像餓狼似地朝闕橋書撲來,一邊大喊:“站住!”一邊朝闕橋書開槍。

第二天清晨,鄉親們沿著滴滴血跡找到了躺在血泊裡的闕橋書。他身上佈滿了彈孔,但眼睛卻張開著凝視遠方,似乎仍在擔心鄉親們是否安全脫險。□

血染永福胡少海

紅色故事三則

胡少海,1898年生於湖南省宜章縣。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入閩。胡少海率紅二十八團第一營為一路,向長嶺寨右側進軍,奪取制高點。是役,紅四軍取得長嶺寨戰鬥的勝利。他之後被任命為紅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5月紅四軍再次入閩後,胡少海率第二縱隊在三次攻克龍巖城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9月,胡少海調任紅四軍第四縱隊司令員。這期間,他嚴肅軍紀,在閩西各縣發動工農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使閩西革命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日益擴大,深受閩西百姓歡迎。

1930年5月,胡少海任閩西紅軍第二十軍軍長,不久任紅二十一軍軍長。7月,紅二十一軍在軍長鬍少海的率領下,執行肅清蘇區內的土匪、民團和鞏固蘇維埃政權的任務。8月5日,紅軍攻下了漳平永福敵人盤踞的天主教堂,敵人龜縮在最後的據點———溪邊炮樓負隅頑抗。當天傍晚,胡少海在天主教堂樓梯邊用望遠鏡察看地形,不幸被子彈擊中腹部,血流如注,在返回龍巖的途中,這位年僅32歲的紅軍軍長在龍車村溘然長逝,葬於龍巖城北門山頭。

一顆耀眼的將星,隕落在閩西的青山中。胡少海在閩西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左右時間,可他為開闢和鞏固閩西革命根據地所作的貢獻,閩西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為了紀念胡少海烈士,漳平市永福鎮一條主街被命名為少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