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歷史上,北方的少數民族總是中原漢人的敵人,兵戎相見是少不了的。一些強大的少數民族在經歷了征伐和擴張後,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與帝國。在上千年的拉鋸中,蒙古人和滿族人是唯一兩個得以入主中原,並建立統治政權的少數民族。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但這只是一時的盛景,比如元朝在立國之初就遭遇了內部分裂,除了中國的地盤外,其餘的都是不聽中央號令的汗國。而元朝的皇帝和貴族都有嚴重的歧視,甚至制定法律來給各民族分貴賤高低,蒙古人自然是第一等,漢人則被作為最低等的人來對待,使得國內的民族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最終元朝被推翻,結束了短暫的對中原、對漢人的統治。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滿族人建立的清朝是比較成功的,國壽二百七十六年。清朝統治者不像蒙古人那樣歧視、壓迫漢人,而是和漢人做文化交流,促進了滿族人和漢人的融合,也穩固了清朝的統治。既然根基穩固了,那就要好好考慮一下清朝的長治久安。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策略就是與蒙古人聯姻,以保證北方的蒙古部落對清朝的依附。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清朝皇帝的原配,也就是皇后,很多都是蒙古人。除了皇后,後宮的很多妃子也都是來自蒙古。然而不是所有清朝皇帝都喜歡蒙古女子,他們大部分都比較喜歡漢人女子,例如順治就獨寵漢族的董鄂妃。以風流聞名的乾隆也是喜歡漢人女子,所在當父親雍正帝賜給他蒙古女人後,他不感興趣,只讓這個蒙古女人做家裡的婢女。這個婢女被稱作珂里葉特氏,也就是後來的海常在、愉妃。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珂里葉特氏是一個頗有姿色的女子,不然雍正也不選來賜給自己的兒子了。有一回,還是皇子的乾隆,也就是弘曆看見待在家裡的珂里葉特氏。也許是多年來看多了漢人美麗女子,弘曆有點審美疲勞。當他看見珂里葉特氏時,突然眼前一亮,就像現在的小孩看見一個沒玩過的玩具時一樣,突然動心了。於是弘曆當晚就寵幸了珂里葉特氏,第二天弘曆起床後,就讓珂里葉特氏做了府上的格格。此格格非彼格格,而是皇子的侍妾,地位就比婢女高一些而已。看來弘曆還是不喜歡珂里葉特氏,明明是自己的女人,卻弄得跟一夜情似的。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雖然地位只是稍微提高了一些,但這是珂里葉特氏最終成為貴妃的起點。幾年後,雍正突然死亡,遺詔上寫著由弘曆接位。於是弘曆登基,成為乾隆帝。根據清朝的規矩,乾隆的妃子都要“升級”,也就是要大封六宮。嫡福晉要升為皇后,側福晉升為妃子。珂里葉特氏這個格格升為海答應。答應是最低級別的清朝妃子,可見珂里葉特氏在乾隆心目中還是沒什麼位置。但是做答應總比做格格強,所以海答應還是值得高興的。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終於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真正擁有天下,乾隆十分高興。他這一高興,就稍微淡忘了對海答應的不喜愛,不但升她做愉妃,還再次寵幸了他。也不知道是乾隆時來運轉,子孫運也變強了,還是珂里葉特氏時來運轉,要在後宮佔一席之地。這次寵幸令愉妃懷上了乾隆的孩子。十個月後,她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永琪。長大後的永琪是乾隆一眾皇子中的佼佼者,他勤奮好學,知書達禮,還繼承了滿族人的優良血統,擅長騎射,可謂文武齊才。永琪因此深得乾隆喜愛,但愉妃卻沒有因此變得尊貴,依舊是那個不受乾隆喜愛、重視的愉妃。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永琪也不能憑著自己的優秀為母親博得父親的關注,因為他英年早逝,讓乾隆和愉妃很是傷心。愉妃作為乾隆的妃子卻不受寵,她的情感也只有寄託在愛子身上,但是現在兒子死了,她也只好深居宮中不問事,日夜思念早逝兒。

她是乾隆不寵愛的妃子,在後宮地位很低,但生下他最喜愛的兒子

然而愉妃畢竟經歷過一個壓抑、孤苦的年輕時光,這讓她變得很堅強。她雖然活在痛失愛子的哀念中,但她還是活到了八十多歲才悄然離世。雖然乾隆在她死後封她做貴妃,但是這對一個死人來說已沒有意義了。縱觀珂里葉特氏一生,其實是很不幸的。她嫁給了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就算那個男人是皇帝,卻也只給了她富足的生活,而沒有給她應有的關注與寵愛。我想她唯一被乾隆關注的,也只有她生下了他最喜愛的兒子這點,但這依然換不來乾隆對她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