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碗裡搶飯的校長—不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收入真能抓起教育嗎

說起這個問題可能會引來無數的板磚,首先我不是老師,我只是一個正常上下班的小職員,其次我沒有孩子,只是從我個人的視角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碗裡搶飯的校長—不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收入真能抓起教育嗎

圖片截取於黃河新聞網

教育的意義

從事教育是偉大的,教育是文明和文化傳承發展的根本。原始人的時候的教育就是上一代口頭上告訴下一代如何狩獵、種植,經過一代代發展與進步終於有了今天的文明。而這個口頭傳授的人就是老師。

學生碗裡搶飯的校長—不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收入真能抓起教育嗎

為什麼需要優秀的老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傳授方法、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惑的人,看起來 很容易的這幾點工作內容卻需要一個很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老師自己必須懂,自身技能知識必須過硬紮實,我們常說“名師出高徒”,可見一名好的老師是多麼的重要。

普通人眼裡教師資源的現狀

一名優秀的老師有的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讓人敬佩的人格與品質。可是我自己也讀書這麼多年了,至少在我上學的這二十年裡我身邊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是沒有去當老師的,或多或少能夠反映一個問題,那就是為數不多的精英人群從事教學這個行業。也就是說給我們和我們孩子孩子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是跟我們一樣是曾今的二流或者不入流的學生。不排除有為了理想而選擇的高尚老師,但絕大多數人選擇做老師的原因也許就跟我需要上班一樣,只是為了養家餬口。

學生碗裡搶飯的校長—不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與收入真能抓起教育嗎

曾經的尖子生為何都沒去做老師

  • 地位

曾經有人跟我說從幼年到成年對老師的感覺是“敬畏→覺得不過如此→尊敬”,而現在我覺得是“敬畏→害怕→覺得不過如此”。小時候很窮,家裡有好吃的父母會讓給老師帶些去,那不是為了討好老師,而是發自內心的感謝老師;現在家裡有特產父母讓帶給老師,那不是為了感謝老師,而是在討好老師。越來越覺得老師不再是那麼偉大了,過教師節送的是價格而不再是心意,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也許是那部分濫竽充數的老師潛移默化地在改變我們的觀念。

  • 收入

前兩天一個曾經當過老師的朋友跟我說起,她剛入職的時候滿懷激情,但是看到一個老同事同事在快退休之際終於憑省吃儉用在小縣城買了一套房,工作幾十年卻拿著的微薄收入就是她離開這行業的重要原因。大家忙著的是改善家庭經濟條件、憑職稱、搞關係去了,哪還會把心思放在教育上。

根本問題所在

個人愚見,因為這不高的地位與收入,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低地位低收入→人才流失→教師質量與品德跟不上→低地位低收入→人才流失→......

因為形成了惡性循環,教師隊伍裡越來越變得良莠不齊,教育淪落成牟利的手段,因此才有了一系列“從學生碗裡搶飯的校長”。做科研搞教育的地位與收入還不如炒炒房、玩玩股票、拍戲拍廣告的人,誰還能靜下心來思考來傳承。只有高收入與高地位才能將精英吸引到教師隊伍來,民族才能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