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首次提出抗生素分類標準

新華社日內瓦6月7日電(記者張淼 劉曲)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對其基本藥物清單中的抗生素類藥物進行40年來最重大的修訂,首次將此類藥物細分為三類,並就每類的具體使用場景提出建議。這一分類將有利於緩解病菌耐藥性問題,確保患者有藥用、用對藥。

在新版本的《世衛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抗生素類藥物被細分為“可廣泛使用”、“謹慎使用”及“保留使用”三類。

“可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包括用於治療各類普通感染的藥物,如治療肺炎的阿莫西林等,使用這類藥無特殊場景、時間限制;“謹慎使用”類是針對少數感染的首選或次選藥物,如常用於治療膀胱炎、細菌性鼻竇炎和細菌性支氣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環丙沙星,這類藥今後應大幅降低用量以避免增加耐藥性;“可保留使用”類包括用於治療腸胃炎的黏菌素以及頭孢菌素類藥物等,只應用於最危急的情況,如多重耐藥菌感染危及生命,其他藥物都已失效後,作為最後的治療手段。

世衛組織稱,這次對抗生素類藥物的修訂,目的在於確保患者在需要使用抗生素時有藥可用且對症下藥,以優化治療效果、減緩病菌耐藥性的發展、維持作為最後治療手段的“終極藥物”的有效性。

此外,《世衛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在本次修訂中還增加了10種抗生素藥物,《世衛組織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增加了12種抗生素藥物。

因為抗生素類藥物廣泛使用,病菌的耐藥性問題近年來日益嚴重。據世衛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等耐藥菌感染,23萬新生兒因此不治夭折。今年年初,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曾表示,世衛組織期待與各機構、各國政府共同努力,減少醫療和農業領域誤用、濫用抗生素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