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的網際網路蛻變,從沃雲平台開始

提起中國聯通,許多人都在用它的網絡。不可否認,從3G時代開始,中國聯通就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特別是在與網通合併之後,中國聯通在北方區的移動和固網優勢相比之前也更加明顯。

當然,除了運營商的屬性之外,在當下的雲計算時代,聯通的“沃雲”做得也是有聲有色,當年那句 “精彩在沃”的廣告語也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中國聯通在雲計算領域又有哪些變化和新意呢?日前,藉著數字中國萬里行的契機,我們有幸探訪到了中國聯通位於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數據中心,也希望從基礎設施、業務應用的層面找到自己的答案。

运营商的互联网蜕变,从沃云平台开始

呼和浩特數據中心是中國聯通傾力打造的高標準、高規格、高品位的全國級雲數據中心,也是聯通在全國範圍內佈局的該數據中心位於該市新城區鴻盛工業園區,建設標準達到了ANSI/TIA-942-2005分級T3+或部分T4級,足以滿足高、中端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

該數據中心規劃用地973畝,投資123億元,規劃建設機房樓11棟、110KV變電站4座、高壓油機房12棟、業務管理用房及輔助用房6棟、客服生產樓3棟,總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規劃服務器機架3.6萬架。

运营商的互联网蜕变,从沃云平台开始

目前,中國聯通呼和浩特雲數據中心已經完成一期建設11.75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投產兩座機房樓,機架8000多架。出口帶寬達到1.5T,並且基地直接接入骨幹網核心層,與骨幹四個核心節點互聯,帶寬資源充裕,骨幹網時延小於5ms。

正如我們在文章最初提到的那樣,既然說到聯通,就不能不提及沃雲。在中國聯通呼和浩特雲數據中心,沃雲私有云對外界提供了政務雲、教育雲、醫療雲、環保雲、旅遊雲等多種服務。以政務云為例,中國聯通呼和浩特雲數據中心為政府打造統一的基礎行政辦公平臺,實現各種業務流程的快速辦理,提供可靠的基礎IT服務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彈性與快速交付。

如今,包括內蒙古電子政務雲在內,還有住建部住房信息雲平臺、海事局雲平臺、四川省政府信訪雲平臺、河南信訪雲、貴州電子口岸雲平臺、內蒙古發改委信息中心、河北保定市政府、黑龍江雞西市政府等多項政務雲系統都已經運行在中國聯通的沃雲平臺上,涵蓋基礎網絡、雲平臺、行政辦公軟件等整體解決方案,適用於政務辦公、平安城市、資源監控、警務雲、應急指揮、智能社區、智能交通等應用場景。

运营商的互联网蜕变,从沃云平台开始

這麼多客戶之所以選擇和信賴中國聯通,一方面得益於運營商在網絡層面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國聯通乃至沃雲平臺安全性的肯定。據悉,沃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可快速迭代研發,沃雲擁有近百項軟件著作權,可信雲認證+雲保險+公安部安全等保三級認證,為政府提供最值得信賴的安全保證,數據中心可靠性評測甲級,網絡可靠性達到99.99%。

其實說到安全性與可靠性,自然少不了在技術與應用層面的不斷鑽研。早在2017年,中國聯通就與行業巨頭英特爾公司共同成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該實驗室旨在將中國聯通在客戶、研發、網絡和運營服務等優勢與英特爾領先的技術和全球洞察力優勢深度融合,在計算、存儲、網絡、平臺和管理等新一代雲計算架構與核心技術等方面開展聯合創新研究,聚焦中國聯通沃雲平臺可擴展和可管理的超融合架構(HCI)、軟件定義存儲(SDS)以及NFV相關網絡技術等方面進行聯合研發,以更好地服務政企及行業用戶,從而提升中國聯通沃雲的產品差異化競爭力與服務品質。

运营商的互联网蜕变,从沃云平台开始

從超融合到軟件定義存儲再到NFV相關網絡技術,都是目前行業中應用的熱門,也是雲計算業務的核心要素所在。雙方在這些層面的人探索,一方面可以補齊中國聯通在技術能力上的短板,另一方面也是將英特爾的理念服務於更多的客戶。

正如英特爾公司行業解決方案集團中國區總經理梁雅莉所描述的那樣:“雲計算在未來可以給運營商帶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英特爾所構建的‘雲就緒網絡’為運營商網絡轉型及部署雲平臺提供標準化、開源的硬件平臺,推動SDN/NFV技術的實際應用,為運營商向雲化網絡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如今基於SDN技術,中國聯通呼和浩特雲數據中心可充分體現雲網協同、按需隨變以及彈性靈活的網絡優勢,實現“網絡即服務”新理念,構建雲計算和基礎通信一體化的智能網絡,滿足客戶在線訂購、即時開通、按需使用的網絡信息化服務需求。

除了面向雲計算的網絡應用技術之外,面對即將到來的5G市場,中國聯通也是志在必得。同時作為聯通的戰略合作伙伴,英特爾在5G市場也是早有佈局。就在今年3月巴塞羅那移動通信大會(MWC)期間,中國聯通還聯合中興通訊、英特爾共同宣佈Edge-Cloud大規模試點正式啟動、併發布了《中國聯通Edge-Cloud平臺架構及產業生態白皮書》,同時攜手英特爾聯合展示了邊緣vCDN和邊緣智能分析等業務。

运营商的互联网蜕变,从沃云平台开始

邊緣雲或者說邊緣計算經過這幾天的普及,已經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相對於我們上面提到的數據中心來說,邊緣計算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前端補充,一方面可以實現實時的數據分析與計算,另一方面也大大緩解了後端數據中心的運行壓力。

在本次合作中,中國聯通在天津京津大學城建成Edge-Cloud測試床,正在進行邊緣vCDN、邊緣轉碼、邊緣智能分析等多種業務場景的部署驗證,而這個邊緣雲服務平臺中的服務器則採用了英特爾最新的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系列,並針對開源數據面開發工具包(DPDK)、英特爾SR-IOV和其它平臺技術進行了優化。以邊緣vCDN為例,既能減少網絡傳輸和多級轉發帶來的帶寬壓力與時延損耗(與傳統CDN方式對比,平均RTT時延降低50%,HTTP下載速率提升43%),又能幫助內容提供商降低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运营商的互联网蜕变,从沃云平台开始

之前提到運營商,許多人都會與自己的手機信號聯繫在一起,但是在雲時代的今天,這樣的思維未免有些狹隘。正如我們看到的,中國聯通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並且依託於英特爾這樣大型領軍企業的支持,無論在底層的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平臺還是上層的開源應用方面,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的中國聯通,已經在移動互聯領域找到的自己的新路,實現了從傳統運營商向互聯網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網絡+平臺+產品+應用”的全方位雲服務,並且依託於沃雲平臺不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