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翻越唐古拉山口

“特別艱苦的環境,特別惡劣的氣候,這青藏高原特別的風雪,把我們的鋼鐵意志鑄就,急難險重特別的任務,錘鍊出我們的硬骨頭……”9月的青藏高原雪花飄零、寒風凜冽,總後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進藏物資運輸車隊再次出征踏上茫茫風雪青藏線,官兵們豪邁的歌聲伴隨著馬達轟鳴,在世界屋脊上匯成一曲令人熱血沸騰、氣概豪邁的強軍樂章。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歡送汽車部隊出征

這支擁有光榮傳統和輝煌歷史的英雄部隊,常年奮戰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線上,環境惡劣,險象環生,是什麼力量激勵著官兵60年如一日地堅守雪域高原,甘願拼搏奮鬥,不懼生死闖關,為黨和人民戍邊守防?正如青藏兵站部部長張穎宇所說,他們傳承弘揚在征戰高原中形成和發展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革命精神,為官兵注入了延綿不絕的強軍正能量。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和平年代更要提倡吃苦奉獻

“這裡確實苦,可它再苦也是祖國的一部分,總得有人來建設它、保衛它。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前不久,新兵入營聽說當的是汽車兵,大家心裡都挺樂呵,想著以後開著軍車在藍天白雲下馳騁,多風光啊!

青藏兵站部組織新兵問卷調查,在“到高原當兵,你是否做好吃苦奉獻準備”這一欄裡,有60%以上的新兵選擇“沒有”,還有的甚至寫道:“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幹嘛還要提倡吃苦奉獻?”

沒過多久,新戰士就知道了,青藏線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年平均氣溫在零下6攝氏度左右,8級以上的大風年均達120多天,“到了五道梁,難見爹和娘”、“登上唐古拉,伸手把天抓”,自然環境遠不是想象中那樣詩意浪漫。平時執勤的運輸線路況複雜,雪山戈壁,坡高路險,嚴寒缺氧,風沙彌漫,經常還會遇到暴風雪、山體滑坡、道路塌陷等意想不到的艱難困苦,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60年來,青藏兵站部已有780多名官兵在這裡獻出了寶貴生命,長眠於雪山凍土之中

某汽車團駕駛員成元生,患有高山性高血壓病,每次上線執勤睡不著覺,吃不好飯,不止一次地昏倒過,但他執行任務一次也沒拉下。有一次上線,當車隊行至海拔4700多米的五道梁時,成元生高山反應突然加重,頭疼得像針扎一樣,豆大的汗珠往下落。他一手握著方向盤,一手掐著太陽穴,緊緊地跟著車隊行進。車到站了,他的人生卻走到了終點,再也沒有從駕駛室裡走出來。

據瞭解,60年來,青藏兵站部已有780多名官兵在這裡獻出了寶貴生命,長眠於雪山凍土之中。四千裡青藏線,平均2.5公里就有一名倒下的軍人。其中,僅師團職領導幹部就有28人,平均年齡不到42歲。

“軍人就意味著犧牲奉獻,而青藏線軍人的犧牲奉獻,則是要時刻面對超常付出和透支生命的嚴峻考驗。”在高原奮戰了36個春秋的青藏兵站部政委王應德介紹說,他們組織官兵到將軍樓、望柳莊接受傳統教育,到格爾木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在唐古拉山西部軍人雕像前重溫軍人誓詞,讓官兵在深切感悟“三個特別”精神中洗滌心靈,自覺端正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當好“青藏高原模範兵站部”新傳人。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送爸爸“上線”

“隨著青藏線環境、道路、線路的全面整治,部隊工作生活條件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官兵吃的苦比以前少多了。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青藏線官兵精神需求、感情生活方面的苦處更加凸顯。吃苦奉獻精神不是不需要了,而是更重要了。”部長張穎宇講述了一段往事——

總後授予“紮根高原模範營長”榮譽稱號的某管線團原二營營長郭和奎,在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地區一干就是15年,被官兵們譽為“山大王”。有一年,他母親患病住進醫院,老人大概已料到自己將要走到生命終點,唯一願望是想見到遠在高原的兒子。當時輸油任務正緊,他強忍思念,待忙完工作準備下山時,妻子的來信告訴他:“母親再也等不及你了,在一週前走了。走時,老人家不停地呼喚你的名字。老人家等啊等,直到嚥氣的一刻,還吃力地問,今天奎兒該回來了吧?”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落了淚。

5年後,操勞一生的父親又患胃癌到了晚期。郭和奎彷彿看到了父親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母親5年前那失望的眼神。可是這時正值開泵前期,是輸油工作中最關鍵的時刻。他想,等順利開泵後就趕緊回鄉。於是在開泵的第二天,他就急急忙忙上了路。當他下汽車上火車,下火車上輪船,風塵僕僕趕到家時,父親去世已經一個星期了。他悲痛極了,一頭鑽進廚房,流著淚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斟滿兩杯酒,跪在父母親的遺像前失聲痛哭:“爸、媽,兒回來晚了,對不起你們!你們病重時,兒沒能給你們送一口水,端一碗飯,喂一片藥,今天,兒做的這些飯菜,請你們嘗一口,喝一杯吧……”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選擇高原,就意味著把吃苦奉獻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選擇高原,就意味著把吃苦奉獻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張穎宇深有感觸地說:“這裡確實苦,可它再苦也是祖國的一部分,總得有人來建設它、保衛它。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正是如此,青藏公路通車60年來,一代代高原官兵穿行生命禁區,闖過死亡地帶,用生命守護著光榮傳統,用血肉之軀詮釋著軍人使命,保障了駐藏部隊近80%的物資運輸、西藏軍地近80%的油料輸送和中央同西南邊防的通信暢通,有力助推了青藏地區跨越式發展,四千裡青藏線成為民族團結之線、文明進步之線、共同富裕之線。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汽車部隊結合執行進藏物資運輸任務,進行戰備等級轉換等10多個野戰保障課目訓練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是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絕不能在我們手上丟掉了!”

今年盛夏時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線,青藏兵站部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組織汽車部隊結合執行進藏物資運輸任務,進行戰備等級轉換、野戰車場開設、野戰搶修救護等10多個野戰保障課目訓練。

某汽車團運輸車隊行駛至青藏線西大灘時,突然遭遇小股“敵特”襲擾,運輸分隊指揮員迅速組織戰鬥組,對“敵”實施穿插、迂迴、包抄,經過激戰,成功破“敵”。一路急行軍,“敵情”不斷。官兵們駕駛車輛時而快速機動,時而就地疏散……

走下訓練場,四級軍士長劉峰剛感嘆:“第一次參加實戰化訓練,讓我認清了自己充其量算個合格的‘車把式’,離合格的‘汽車兵’還有差距。”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汽車部隊結合執行進藏物資運輸任務,進行戰備等級轉換等10多個野戰保障課目訓練

和劉峰剛一樣,不少官兵“我是後勤兵、打仗我先行”的意識並不強烈,還存在著一定的思想認識誤區,有的認為作為汽車兵,把好方向盤就行了;有的認為就算打起仗來,也是在後方搞保障,上陣殺敵是前線的事情;還有的感到在高原當兵已經很辛苦了,不願再受苦受累搞訓練……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是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絕不能在我們手上丟掉了!”青藏兵站部黨委議訓會上,一班人形成共識,既要培養優秀的汽車兵、管線兵、通信兵、炊事兵、倉庫兵、衛勤兵,更要培養合格戰鬥員,物資運輸、管線輸油、國防通信、醫療衛勤、物資收發等保障任務再繁重,也要保證軍事訓練人員、時間、內容和效果的落實。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車隊行駛途中突遇暴風雪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是青藏線軍人一脈相傳的血性基因。”

有一個道理不用講,軍人就該上戰場。“打仗的這根弦鬆了,‘和平兵’的思想就會潛滋暗長。”青藏兵站部政委王應德告訴記者,看著開車進出藏跑運輸的地方司機以及來青藏線旅遊觀光、投資置業的人們,他常常想,青藏線軍人和他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是隨時準備打仗,隨時準備為國犧牲奉獻!

有一年臘月,某汽車團一營204名官兵,出動75臺車,執行緊急戰備物資運輸任務。車隊行至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時,突遇暴風雪,車隊前進不能,後退不得,聯繫中斷。嚴寒和缺氧考驗著官兵。大家都出現嚴重高原反應,挖雪開路十分吃力,鏟幾下就喘不過氣來。許多戰士手凍僵了抓不住工具,腳凍腫了穿不上鞋,嚴重缺氧更使許多人頭疼欲裂,可沒有一人退縮。有的官兵站不住了,就跪在地上幹。每掘進一米,就有一人昏倒。經過25個晝夜的生死搏鬥,他們硬是用鐵鍬和雙手挖出一條“雪衚衕”,衝出了死亡線。在這25個晝夜裡,車輛沒有凍壞一臺,承運物資沒有損失一件,但有50多名官兵被凍傷,4人截了趾。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風雪中,站崗執勤

在青藏線上行車,像奮戰25晝夜這樣的雪阻、雪災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對於汽車兵來說,實在是平常又平常的事。同樣,輸油管線部隊經常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排除管道“冰堵”,官兵們更是要付出超常的代價。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是青藏線軍人一脈相傳的血性基因。”青藏兵站部政委王應德如是說。軍人的血性就是軍人精神的高地。如今,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一代青藏線官兵手上。青藏兵站部廣泛開展“弘揚‘兩路’精神、獻身強軍實踐”主題教育活動,“天路礪精兵、打仗我先行”主題實踐等活動,引導廣大官兵將“三個特別”精神滲進骨髓、融入血脈、化作行動,在生死考驗面前,像青藏線前輩一樣敢於流血、勇於戰鬥、甘於犧牲,為國戍邊守防。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為災區人民運送物資

1998年春節前夕,西藏那曲地區發生歷史罕見的特大雪災,數萬牧民被大雪圍困。災情牽動著兵站部官兵的心:救援物資早一秒到達,災區群眾就多一份生還希望。正準備過年的官兵緊急行動起來,大年三十連夜裝貨;正月初一,118臺大噸位運輸車,滿載著千餘噸救災物資向災區疾駛。當行至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時,由於路面積雪過深,車隊無法前行。268名官兵頂著嚴寒,拿出鐵鎬、臉盆等工具,剷雪開道。餓了渴了,就嚼幾口乾糧、咽幾把雪塊;路結冰了,車輪打滑,就把身上的大衣脫下來墊在輪胎下,鋪一段,開一段。經過5天5夜的生死搏鬥,他們硬是用鐵鍬和雙手挖出一條“雪衚衕”,衝出了死亡線,在藏族同胞最困難的時候將物資運抵災區,送去了黨的溫暖。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在藏族同胞最困難的時候將物資運抵災區,送去了黨的溫暖

有血性的部隊培養有血性的兵。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某管線團保障處工程師陳得彪把強軍使命融入生命,在“世界屋脊”亙古不化冰雪中燃燒著火熱青春。一次,雪水河泵站一處輸油管道被盜油分子打出直徑3釐米左右的洞,噴出的油柱高達十幾米。趕到現場後,陳得彪第一個跳進1米多深的柴油坑,使勁用木楔去堵洞口。由於壓力太大,木楔還沒靠近洞口就被衝歪了,他的鼻子、嘴巴、耳朵裡被噴得全是油,刺鼻的油氣嗆得他透不過氣來。陳得彪和戰友們經過近3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終於堵住了洞口。被戰友拉出油坑時,陳得彪累得癱倒在地上,臉被高壓油柱打得腫了一圈。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雪水河泵站一處輸油管道被盜油分子打出直徑3釐米左右的洞,噴出的油柱高達十幾米,某管線團保障處工程師陳得彪第一個跳進1米多深的柴油坑,使勁用木楔去堵洞口

“快,讓陳得彪來!”2007年5月,五道梁輸油泵發生故障,輸油受阻。情急之下,該團領導果斷點將。接到命令後,剛剛做完左腿靜脈曲張手術在家休養的陳得彪,立即乘車從數百公里之外趕到現場。此時,海拔4600多米的五道梁飄著雪花。陳得彪強忍著高原反應,在瀰漫著刺鼻汽油蒸氣的泵房裡,整整搶修了6個多小時,輸油泵恢復了運行。

爬冰雪、趟冰河、越戈壁,陳得彪年均上線150多天,先後20多次參與重大管線搶修任務,為國家避免直接經濟損失500多萬元,參與編寫教材10多部,革新技術7項,培養技術骨幹400多人。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排除管道“冰堵”,官兵們更是要付出超常的代價

眼睛往遠看,才能看到硝煙;肩膀往上頂,才能扛起責任。在“三個特別”精神的滋養下,青藏兵站部先後湧現出“青藏高原模範幹部”張鼎全、“有理想愛高原的優秀戰士”孔志毅等一大批英模典型,圓滿完成了進藏物資運輸、管線輸油、國防通信以及搶險救災、維穩處突等重大保障任務。1990年7月,中央軍委授予這支英雄部隊“青藏高原模範兵站部”榮譽稱號,有15個基層單位、5名同志被中央軍委和總後黨委授予榮譽稱號,有近30個基層單位和個人榮立一等功,13名同志分別當選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代表。在強軍興軍征途上,“三個特別”精神歷久彌新,構築起青藏線軍人的精神高地。

青藏兵站部官兵:堅守高原60載 用生命譜寫軍人情懷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因為我們是高原兵!”戰士們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歡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