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下屬不要去解讀上司的意思,有人沒做好被殺,有人做的很好

作為下屬不要去解讀上司的意思,有人沒做好被殺,有人做的很好

楊修,字德祖,陝西華陰人,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楊修聰慧知識淵博,擔任丞相府主簿。歷史記載稱讚楊修“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楊修出身世代簪纓之家,祖父楊震,父親楊彪,史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曹操負責國家軍隊事務很多,楊修作為主薄分管的事情,都非常符合曹操的心意,曹操很欣賞他的才華。

楊修曾經多次幫助曹植通過了父親的考驗,但是曹植很傲慢,目中無人,楊修也知道曹植這個缺點,但又遠不得,近不得。曹操知曉楊修替兒子曹植出主意,就很生氣。曹操曾給楊修的父親楊彪寫信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足見曹操對楊修早已懷恨在心,只是沒有十足的證據和機會罷了。

楊修被斬殺後,曹操增賜給了楊彪很多東西。史書記載,曹操問楊彪:“公何瘦之甚 ”楊彪說:“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作為下屬不要去解讀上司的意思,有人沒做好被殺,有人做的很好。

下面來講楊修的具體死因

曹操在定軍山作戰失敗後,對於究竟是在漢中等待戰機,還是暫時撤軍,舉棋不定。有一天,行軍功曹前來請示曹操夜間巡邏的口令,曹操看見桌上吃的只剩下雞骨頭的雞肋,便隨口說道“雞肋”。按照慣例,軍隊使用的口令都有一定的軍事含義,但這次的口令卻異常奇怪,使人不解其意。

作為下屬不要去解讀上司的意思,有人沒做好被殺,有人做的很好

主薄楊修聽到這個口令後,立即動手收拾行裝準備撤退,軍中官兵追問其原由,楊修言到,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看來曹元帥是要放棄漢中撤回鄴城,我自然要提早收拾行李了啊!經過他的這一解析,消息很快傳開,曹操軍隊裡面的將士都開始整理行囊,為撤軍做準備,結果軍營裡鬧得亂哄哄的。曹操聽到這個事情後非常生氣,立即就以擾亂軍心,給楊修定罪,斬首以穩定軍心。

人們以這件事為依據,就提出了曹操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藉機處死了非常有才華的楊修。誠然,楊修擅做主張,耍小聰明擾亂了軍心,依照軍法應該治罪,但還到不了被處死的罪過。最終出現這種結果,除了楊修的恃才傲物、擾亂軍心等原因外,實質上還有內在的政治原因。

曹操晚年,選太子一事,煞費苦心。在這次事件之前,曹操初步確定曹丕為太子,但是二兒子曹植始終是爭奪太子位置的一大隱患。曹操考慮長遠,為了避免他死之後,幾個兒子因為爭奪太子之位相互殘殺,他早就蓄意已久,打擊削弱曹植的黨羽勢力,為太子掃除政敵,確保日後太子執政順利。楊修是曹植最得力的謀士,並且決不會為曹丕所用,這次恰恰趕在刀刃上,給了曹操一個很好地理由。

“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是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之。”

作為下屬不要去解讀上司的意思,有人沒做好被殺,有人做的很好

楊修的被殺,史書上也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前後漏洩言教”和“交關諸侯”。前一句話說的是,諸如“闊”字的典故,“一人一口酥”和“雞肋”等一些細微小事。後一句話說的是,楊修是曹植的黨羽,平時有教唆曹植篡奪太子之位的嫌疑。

楊修的死亡,與曹操個人疑心太重的性格是有關係的。總的來說,楊修的死因是諸多因素造成的,所以我們後人要吸取教訓,天下是曹操家的天下,誰當太子日後稱王,和別人沒多大關係,作為下屬,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參與“皇家的家事”,否則喪失工作崗位直至身家性命。尤其主要領導掌握著下屬的命運,稍有不慎一輩子就被他毀慘了。

作為下屬不要去解讀上司的意思,有人沒做好被殺,有人做的很好,吸取了他的教訓而保全了自己,這個人就是唐朝名將李勣。

唐高宗在朝堂上商議廢立皇后之事時,老將李勣裝病不上朝,忽然有一天,他主動找到唐高宗很巧妙地說“廢立皇后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先問外人呢?”

唐高宗很高興心領神會,知道李勣是支持他的,於是就下詔書廢了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後來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大臣像長孫無忌等,不是被貶,就是被殺,而老將李勣卻安然無恙,得以善終。

所以,我們一定要觀歷史,喻現實。不要看過文章過眼就忘,要從中悟出道理,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吸取教訓,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