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屠呦呦

我不知道现在提起屠呦呦,人们对她的映象是什么?大多数人现在应该只是记得她是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甚至都已经忘了是哪一年的了。

但是,我记得2015年10月5日晚上的朋友圈,被屠呦呦这个名字刷爆,那一天,她获奖了。各大媒体头条,各个营销号,都再说屠呦呦怎么怎么样。然而,现在呢?能够从诺奖身上蹭够一波流量,应该还是挺不错吧。几天后,诺奖话题便消失无踪,大家又去追另一个热点了。

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屠呦呦

我不敢多做评价,我只是感觉:这个社会,太浮躁了。

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一片叫好的同时,围绕屠呦呦的一系列报道访谈接踵而至。各个媒体开始谈论屠呦呦获得诺奖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我就想问一句:早干啥去了?人家做出成绩了,再说这些有意思吗?

一位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经历,非两院院士的"三无教授"摘的诺贝尔奖,又是打了谁的脸?

在诺奖之前,没有任何人知道她的名字,相关的媒体介绍也是微乎其微。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太太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我前面已经说过了。

屠呦呦去领奖对其个人来说应该是代表其人生最高荣誉,不仅仅国家为其骄傲,她个人更应该骄傲自豪,但这一切却都没有从这位普通的老科学家身上体现出来。她坐在诺奖的嘉宾席上,依旧沉稳,低调,默默无闻。唯一能够吸引人的是她那件玫瑰色正装,如一团火,闪耀着中国人的精神。

事实上这位老人成功并不意外,她一心钻研科学,并将全部心力用于科技研究中,对个人的事件从不哗众取宠,正是有这样专心研究的人,才有可能在科学领域做出自己的成果。

她个人的低调令人难以置信。即使是在领取诺奖出行,在飞机场她也是选择拥挤的普通登机通道,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在诺奖典礼上,她更是以身体不适为由选择不参与"主桌。"

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屠呦呦

与之相对的则是国内的一部分拿着高额研究资金却不作为的所谓"教授。"

2015年12月6日,屠呦呦去领奖的后一天。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上海飞纽约的UA087次航班上,卢勇大闹机舱被机长拒载,后又拒绝下机并导致三名民警受伤,最终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上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据了解,卢勇是西南财经大学海外短期讲座教授,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特聘主任。

一方面是中国顶级科学家让人感动的低调,另一方面是那个虚有其名的教授在国际航班上丢人。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的对比吗?

屠呦呦的低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尤为可贵。她身上展现出的,如一面旗帜,为中国科学界标榜什么是真正的科研人员。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非常的不容易,有很多无名的科学家可能一生都无法做出多么耀眼的成绩。但是,谁能说他们不优秀?谁能说他们不是英雄?相比于当前的一些流量小生,谁敢说他们不伟大?

我只希望,以后大众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些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家。在不打扰他们的情况下让那些可贵的科学家们知道:真的是有人在关注他们的,支持着他们的。将军孤坟无人问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