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哲學》前言(32)順著全球化大勢走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2月7日「因噎廢食」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成語。意思是說,如果因爲擔心吃飯會噎住,就索性連飯也不吃,就難免因小失大。從中不難看出,判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堅持,還要看主流、觀全局、找趨勢,而不是管窺蠡測、錙銖必較。中國對開放的堅持,其

《全球化哲學》前言(32)順著全球化大勢走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2月7日“因噎廢食”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成語。意思是說,如果因為擔心吃飯會噎住,就索性連飯也不吃,就難免因小失大。從中不難看出,判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堅持,還要看主流、觀全局、找趨勢,而不是管窺蠡測、錙銖必較。中國對開放的堅持,其實正是這個道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效率的不斷提升,特別是通信技術手段的進步,要素的流動模式出現變化,國際分工也隨之細化。如今,生產一個產品,其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在不同的國家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得到了不斷推進,全球化也就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潮流。然而,全球增長動能不足,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全球經濟治理滯後,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全球發展失衡,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等問題,亦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比如,全球經貿規則、治理體系、收入分配體系未能隨著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改變,就導致了“全球化紅利”分配不均。如此一來,在全球化中受益少甚至受損的地區和群體自然就會產生相對剝奪感,進而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情緒升溫。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全球化的態度無疑舉足輕重。面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的選擇依然是堅持開放,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首先,堅持開放順應歷史潮流。人類經濟活動與市場交易行為,本質上就是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資源,發揮不同群體的比較優勢。一個地區關起門來獨自發展,與充分利用全球資金、技術、產品、產業、人員、市場進行發展相比,顯然難以同日而語。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恰恰是看到了眼前的困難終究代替不了歷史潮流,進而順勢而為。其次,堅持開放符合中國利益。經過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產業體系逐步健全。這些成績背後,“開放”無疑是關鍵一招。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還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產品競爭力不強、國有企業經營效率有待提升等諸多問題。而堅持開放,則可以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必要的外部環境和經驗。最後,堅持開放有助全球共贏。需要看到,中國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著13億多人口,經濟發展長期趨勢向好,居民消費潛力十分巨大。可以說,中國堅持開放,將為很多國家各具特色的商品帶來相當可觀的市場需求,在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給其他國家帶來商機,最終實現共贏的良性循環。可以預見的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仍將給中國帶來很多挑戰,但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卻不會因此停滯不前。畢竟,行走在正確的歷史道路上,困難或許在所難免,但前景一定光明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