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樓下的社區便利店 被它們盯上了……

順豐、圓通、申通等快遞公司屢次試水社區便利店。

互聯網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流量。當線上流量成本飆升,線下流量成為爭搶的焦點。於是,迷你KTV、共享按摩椅等微小服務終端堂而皇之強行搶入人流聚集的地鐵站、商場,快閃店、體驗店裝扮精緻,極盡全力吸引路人的眼球。

最近,小編接觸到藍店、熊貓快收、小兵驛站這樣的企業,它們打起了社區便利店的主意。

它們是第三方快遞代收+社區便利店的結合體,以快遞代收這一高頻生活場景為社區便利店帶來客流量,盤活社區小店的流量,圍繞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來打造社區生活服務平臺。

如這些平臺通常所述,每個社區樓下都會有便利店,而且一個社區不止一個便利店。便利店是進出小區的必經之地,將快遞寄存在社區便利店成為快遞員、收件用戶與社區便利店之間約定俗成的事情。

當快遞代收點與社區便利店合二為一,收件人在取件時的即時消費將帶動便利店的營業收入。藍店創始人洪振業曾公開表示,參與快遞代收業務之後,抽樣調查的社區便利店月收入平均增加了25%。

你樓下的社區便利店 被它們盯上了……

便利店承接快遞代收除了為便利店創收外,對快遞公司也是一大利好。快遞交付節點變為長時間營業的便利店,避免了無人簽收和多次配送的情況,提升了快遞員“最後一公里”配送的效率,滿足了部分用戶代收快遞的需求。

其實,為了解決快遞末端配送問題,快遞公司也常與便利店合作,或者自建便利店來切入商業。

2011年10月,順豐在深圳、廣州等地先後與第三方便利店展開合作,將快遞業務延伸至終端。同時,在網點稀缺的地區,自建順豐便利店,不過後來便利店運營狀況不理想,項目很快就流產了。

2012年,成都市零售商協會旗下的紅旗連鎖、互惠、舞東風等8家便利店與圓通、申通、京東等9家物流企業推出代存代取業務。據報道,在試運營期間,配送成本下降了一半。

順豐、圓通、申通等快遞公司屢次試水社區便利店,順豐旗下的 “順豐家”、圓通旗下的“媽媽菁選”、申通旗下的“巨賢百味”等提供水果生鮮、日用品的售賣,同時承擔著快遞收派件業務。

你樓下的社區便利店 被它們盯上了……

另外,京東便利店是京東對四五六線城市及鄉鎮農村的便利店的升級再造,基礎功能涉及便利店+快遞點+維修點等。

不過快遞企業試水便利店業務,總是不溫不火難破局。如今,反倒是第三方代收+社區便利店的企業似乎有了起色,快遞企業也願意選擇與這些第三方平臺進行合作。

藍店從快遞代收業務切入社區,以社區店為業務載體,將“人、貨、場”三者鏈接,獲取社區資源。同時以藍店優選、藍店生活、藍店週末遊等社區相關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賦能存量社區門店創造增量收入,打造社區流量入口。自2014年成立以來,藍店先後獲得賽富亞洲基金、行早金融、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的共計2000餘萬元投資。

熊貓快收主要向用戶提供快遞代收、電商代購、導購、代退貨,第三方O2O生活服務的落地體驗,以及票務繳費、社區金融等便民服務。旗下有近萬家合作網點,與三通一達、順豐、中國銀聯、中國電信、中國體彩等達成了合作。2018年8月,熊貓快收宣佈獲千萬級別融資。

同樣的,“小兵驛站”也是利用快遞代收所帶來的流量,把快遞代收、商鋪、消費者、平臺結合起來,打造第三方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相比快遞公司主導的快遞終端便利店一般支持一家快遞的配送,第三方快遞代收便利店模式可以實現多家快遞的末端共同配送,多家快遞的代收業務帶來的集中流量,更易形成規模效應,也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取件。

你樓下的社區便利店 被它們盯上了……

除了快遞代收,社區便利店本也是競相爭奪的新零售業態的載體。

當前零售升級、社區團購的風口漸起,社區流量入口的價值會水漲船高。據瞭解,藍店、熊貓快收都在孵化社區團購業務,它們充分發揮渠道、流量優勢,以數萬家的的社區網點與店主作為業務支點,與線下快遞業務結合,以社區為單位開展線上社區團購業務。

相比於如今興起的社區拼團企業,以快遞代收切入,以社區便利店為載體的藍店、熊貓代收,社區流量優勢明顯,做社區電商也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如何將快遞代收環節做紮實,形成用戶使用方便、快遞員配送效率提升、便利店創收的三方共贏,最終牢牢掌握社區流量入口是第三方快遞代收平臺正在攻克的事情。

作為快遞大國,我國擁有全世界最繁雜、最龐大的快遞系統,但在收與取的最初一公里與最後一公里,還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和運營模式需要去探索。共同配送是解決末端配送問題的趨勢,快遞櫃、菜鳥驛站是一種解決方案,富有人情味兒的社區便利店是一種有溫度的快遞交付節點,也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