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hohoplus


問題描述:農村老話“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農村有很多老話,是農村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的一種概括總結。農村老話既有從客觀角度來闡述所見所聞的(如各種關於天氣的俗語等),也有從主觀角度去闡述的,比如像“頭不頂桑,腳不踩槐”這種充滿迷信色彩的俗語。農村老話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那就是通俗易懂。就拿“頭不頂桑,腳不踩槐”這句話來說吧,它的意思非常簡單,就是頭上不頂桑木,腳下不踩槐木的意思。

“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前面說了,“頭不頂桑,腳不踩槐”這句老話的意思是頭上不頂桑木,腳下不踩槐木。那麼為什麼一些農村地區有這麼一個說法呢?按照迷信的說法就是“桑”與“喪”音,“槐”與“壞”同音。“頭不頂桑”,自然描述的是房梁不能是桑木;“腳不踩槐”自然指的就是門檻不能是槐木。按照迷信色彩來說,無論是桑木做房梁,還是槐木做門檻都是不吉利的。當然了,這一觀點是從迷信角度出發的。

農村老話“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不過這句話從現實角度也能勉強說的通,桑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做傢俱或者農具,但是不會有人去拿桑木做房梁。在農村做房梁一般都是杉木、榆木等木材。至於槐木做門檻,我個人認為有些大材小用了,在農村地區用榆木做房梁的也有不少。


村郎三農館


  1. 全文是“頭不頂桑,腳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是舊時候的俗語,

  2. “頭不頂桑”指不能用桑木做房梁,桑有著諧音喪,如果用桑木做房梁就會有頂喪戴孝的不好寓意,不吉利。
  3. “腳不踩槐”指不能用槐木做門檻,槐諧音壞,怕出門容易遇到不好的事情
  4. “生不睡柳”指不能用柳木做床,柳諧音流,怕聚不住財
  5. 死不睡揚”指不要用楊木做壽材,楊樹生長快屬於軟料,容易被泥土蟲蟻破壞壽材所以不用!
  6. 這些都是沒有太多科學依據的,更多的是人們對於吉祥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為了避災禍、討吉祥!

薛先生的三腳貓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人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已經有了新的形式。近年來大家的生活質量一直都在穩步提升中,但鄉村過去多年的文化傳承卻被大家所遺忘。其實農村的老人口中,還依舊存在著很多的老話,這些老話說出來之後也能夠讓大家產生共鳴感。別看每句俗語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卻能夠讓大家收穫很多知識和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過去的民俗風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在農村樹木的種植是有所講究的,在使用中更是有著很多的忌諱。比如說在院子前面栽種著柳樹,柳和“留”是同音,那意思就是讓家裡的財產能夠更好的聚集起來,能夠讓家裡的財運亨通。這樣一來往後的日子也能擺脫過去的貧困面貌。但如果是在屋子後面栽種著柳樹,那寓意可就不同了,因為柳和“流”是同音,這樣前面聚集的財氣再多,到了後面也會白白流失。可見同樣的一種樹,卻因為環境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表達意思。

1.“頭不頂桑”

在老農們的眼裡,桑樹有著非常多的妙用,不僅能夠吃上美味的桑葚,葉子也能夠拿來泡茶,樹皮還能夠製作麻繩。但如果將其運用到房樑上那可就是大忌,首先就是諧音不好,畢竟誰也不想每天抬頭見“喪”。其次,桑樹本身就是一種果樹,其中的木質比較甘甜,這樣就會吸引很多的昆蟲螞蟻,以至於樹木的腐蝕性比較大,要不了多長時間,內部就會出現腐敗中空的現象。同時桑樹的樹幹多半都是彎曲的,這樣的樹木想要建房很難。

2.“腳不踩槐”

相信很多的村子裡都會有老槐樹,年齡已經有了幾百年,卻一直能夠綻放著生機。這些樹木在過去也成為村民聊天的主要聚集地。而槐樹因為生長的速度很慢,現在多半都會將其運用到傢俱的製作中,木製的穩定性比較強,同時還有著獨特的紋理。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特性,農村人都認為將其用來製作門檻,那可就是大材小用了。同時槐樹在農民的眼裡則容易招鬼,本身就和“壞”同音,而門檻是家裡的門面,多半都會用杏木。

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多半都是為了資源的合理配資,希望能夠做到物盡其用,發揮木料的最大價值,大家怎麼看呢?


新農村的日與夜


農村老話“頭不頂桑,腳不踩槐”,如何理解?

俗話說“過猶不及”。有時候太細密周詳了也不好。農村以前的老輩人太講究了,這不科學。

其實這句老話還有下半句,全句老話是“頭不頂桑,腳不踩槐,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應該說很唯心的說法了。不過華夏五千年,這種說辭流傳甚廣的,已經成為習俗的一部分,姑且尊重就好。


做人要“頂天立地”。這個頂天,就是我們經常起居的房頂,這個立地,就是我們腳下的房間地面。那麼既然和人的飲食起居作息有關係,老輩人就會有所忌諱,總想討個吉利的說法。因此在做事和說話上就很有學問。

頭不頂桑。就是房屋頂部的房梁和檁條不能用桑木來做。認為不祥瑞,為什麼?有諧音。哭喪的喪和桑木的桑在讀音上相近。於是老輩人就會忌諱這個用桑木做房梁檁條。但我不認為這樣的理解是對的,在古代桑木的桑和哭喪的喪讀音也不一定一樣。在我看來,桑木一般很難成材,都是很瘦弱細小的樹木,根本成不了棟樑之材,上不了廳堂,因此才會有“頭不頂桑”的說辭。至於後人忌諱這個,那是故意的曲解老輩人的真實用意。


腳不踩槐。說的是老輩子房屋堂屋門口的過門檻木,俗稱門檻的。那個時候的門檻很高,而且家裡越是有權勢修的就越高。古代就有誰家有姑娘了,很多媒婆來說媒提親,甚至會把門檻踏破了的說法。可見,這個門檻必須要求很堅固牢靠的材料才行。而槐木由於材質不是太好,在農村一般都是雜木用來燒火做飯用的木材。拿來做門檻肯定是不行的,不耐磨還容易生蟲子。古人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這個意思。門檻要用好的木質才行。至於後人說的門檻木用槐木和“壞”同音,寓意不好聽。如果跨過槐木做的門檻,外出做事不利,容易招致壞事,有點牽強附會的意思了。主要還是槐木做的門檻不經用,而房屋換門檻很麻煩的。

綜上,不管怎麼說,我認為還是指的是木料的材質問題。至於延伸出來的含義,作為談笑的話題還行。真的沒什麼意思。現在的房屋一般都現澆頂了,門檻也是過門石了,這個又怎麼說?時移世易,有些老思想是要放下來了的。不然就有點陳腐愚見了。


農民妹子一枝花


是指在建房的時候不會用桑樹作為木樑,因為“桑”和“喪”為同音,被認為是每天頭頂著喪事,不吉利;同樣“腳不踩槐”說的是選擇門檻的木料時不能用“槐木”,因為“槐”和壞”諧音,被人們認為門檻如果用槐木的話,出門要辦事要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