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諸葛亮魏蜀兩大統帥,為何對孟達如此忌憚,孟達到底有多厲害?

佳寧姐姐說歷史


(孟達與劉封)

司馬懿和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那麼,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孟達其人。

孟達這個人,在三國時期,名聲不是特別好。建安初年,孟達與法正一起投靠了劉璋混口飯吃,等到劉備入主益州,孟達就投靠了劉備。孟達這個時候,為蜀漢集團還是立下了一點功勞的,先後攻佔了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附近)和上庸(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附近),後與劉封共同駐守上庸。只可惜,孟達此人大局意識不足,且膽小怕事,畏懼孫吳、曹魏軍事實力,又挑撥劉封與關羽關係,兩人拒絕發兵救援被困麥城的關羽,事後,擔心蜀漢集團清算,又投靠了曹魏集團,孟達為向曹魏集團投誠,主動請纓截擊受命前來興師問罪的劉封,並因此受到曹丕重用,領新城太守(上庸、房陵合併為新城)。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孟達已經奉命再次駐守上庸、房陵。正因如此,孟達成了反覆無常,背主求榮的小人,更因為他教唆劉封不去解救大忠大義的關羽而遭後世唾棄。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上來,面對這樣一個不太光彩的人物,司馬懿、諸葛亮為什麼會忌憚呢?

我覺得應該不是忌憚,諸葛亮更多的是拉攏,而司馬懿更多的是防備和不信任。原因是什麼呢?

一、孟達駐守的新城戰略位置太重要,是蜀漢集團失去荊州後再次兵出宛、洛的重要通道,將有力地配合諸葛亮北伐

新城,也就是上庸和房陵一帶,戰略位置有多重要呢。三國演義中有過非常直接的表述,從上庸、房陵可以徑取洛陽,如果奇襲成功,可以有力地配合諸葛亮北伐中原,形成兩路並進的大好局勢,曹魏集團將受到巨大的軍事壓力。所以說,諸葛亮必定會極力拉攏孟達。正好此時曹丕去逝,朝中多人嫉妒孟達,孟達本人又是蜀國降將,朝中沒有根基,整天憂心忡忡,已有重新歸順蜀漢之心,兩人一拍即合。為了能夠成功拉攏孟達,諸葛亮在給孟達的書信中,言辭極為懇切,甚至吹捧孟達“若成大事,則公漢朝中興第一功臣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孟達名聲不好,司馬懿又探知孟達要反,為了守住上庸要地,戰略戰術上肯定要重視孟達

孟達親信早已把機密事告知了司馬懿,司馬懿深知孟達反覆無常,如果失去上庸諸郡,曹魏集團必將陷入軍事被動的局面,司馬懿並沒有申奏曹魏天子,而是特事特辦,一邊向孟達傳達了一個假軍令,說自己已經去了長安抵禦蜀軍,讓孟達也準備好,隨時要上前線的,放鬆了孟達的防範之心,同時直接領兵星野趕赴上庸,八天行軍一千兩百里路,奇襲了孟達,孟達臨死都有點恍惚,司馬懿是怎麼像天神下凡一樣的出現了自己的面前。這裡並不是說孟達有多厲害,司馬懿如此重視他,主要還是兵貴神速,為了防止夜長夢多,如果孟達一旦投靠蜀軍,魏國將兩面受敵,軍事上極為被動。

三、孟達本人能力確實一般,貪利忘義而又糊塗透頂,實在不值得三國兩大天王如此重視

第一點,勸劉封不去援救關羽,害怕無法抵禦曹魏、孫吳大軍而被殺,難道就不怕見死不救被蜀漢集團追究責任嗎?實在是愚蠢透頂。

第二點,盲目自大,不聽諸葛亮的再三提醒,麻痺大意,導致了兵敗自殺。

第三點,識人不明,孟達的同盟申儀、心腹李輔、外甥鄧賢都不與他一條心,正是因為他們的告密,導致司馬懿兵臨城下,手刃了孟達。與這樣一群人共事,卻沒有發現他們的浪子野心,該是多麼糊塗啊。

小結

重視孟達,實在不是因為孟達有多牛,主要還是孟達的位子太重要了。不管是上庸郡軍事勢力倒向蜀漢、曹魏哪一方,都將給另一方造成極大的軍事壓力,所以說,司馬懿、諸葛亮都給了孟達以極大的關注。


山河明月


諸葛亮對孟達,不僅是忌憚,更多的是痛恨。孟達殺了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諸葛亮恨之入骨。

怎麼回事呢?

諸葛亮自幼孤苦,3歲喪母,8歲喪父,他和姐姐、弟弟諸葛均投奔了叔叔諸葛玄,後來又跟著叔叔到了荊州。


在叔叔的撮合之下,諸葛亮的姐姐嫁給了世家大族公子哥蒯祺,夫唱婦隨,美滿幸福,但戰亂年代,幸福的小船說翻就翻。

劉表死了之後,曹操南下,劉琮舉城投降,荊州轉而到了曹操手裡,蒯祺也成了曹操的手下,做了房陵太守。

赤壁之戰後,形勢發生了變化,劉備佔據了荊州四郡,準備趁熱打鐵,西取川蜀。劉璋的手下法正、孟達和張松吃裡扒外,關鍵時刻當了漢奸,川蜀最終到了劉備手裡。

孟達因“投敵”之功,被封為宜都太守,之後劉備又讓孟達繼續攻打房陵,把他的妻兒老小留在了成都,當作人質。

前面介紹過,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是房陵太守,但蒯祺“不識時務”,腦袋一根筋,誓死不降,孟達攻破城池之後,殺了蒯祺。


或許孟達並不知道蒯祺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但他畢竟殺了蒯祺,自此徹底惹怒了諸葛亮。

當然了!諸葛亮自詡正人君子,極為愛惜政治羽毛,並不敢明目張膽地殺掉孟達,但他是個政客,自然有政客的手段。

後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邀請孟達、劉封側翼配合,但孟達、劉封以新占上庸人心不附為由,拒絕出兵。

關羽敗走之時,派人向孟達、劉封求救,孟達依然不肯發兵,最終荊州失陷,關羽父子被殺。孟達腹背受敵,此時法正已死,朝中沒了靠山,他又擔心遭到諸葛亮報復,權衡利弊之後,投降了曹丕。

對於孟達的背叛,諸葛亮悲憤已極,他的建議是殺了孟達的一家老小,但劉備沒聽。《三國志》:

欲誅達妻子,先主不聽耳。


一晃十年過去了,器重孟達的曹丕死了,新任君王曹睿提拔了一批新人,讓孟達倍感失落,司馬懿似乎也不待見孟達,孟達更是鬱鬱寡歡。

這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諸葛亮洞悉了孟達的不安,於是給孟達發了條微信:“達達,你的家人在成都很好,現在家鄉富裕了,在外不好混,就回來吧!”

孟達看了微信,心潮澎湃,想了一夜之後,給諸葛亮回了信息:“可我是有罪之人,蜀君豈能原諒我?”

諸葛亮又回了一條:“別怕,劉禪那傻子聽我的,我準備北伐了,你可為內應,功成之後,我保奏你為大將軍。”

孟達看了,心動了,回了一句:“謝謝老弟!”,諸葛亮看了回信之後,嘴角露出一抹冷笑,之後把微信截頻轉發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看到之後,大驚失色,決定立即採取行動,甚至都沒向曹睿核實一下情況,便帶著大軍浩浩蕩蕩殺過去了。

孟達得到了探報,知道走漏了消息,於是決定反叛,但反叛不是口頭說說這麼簡單,不僅要做思想動員,還要準備糧草,孟達推算,司馬懿要先向曹睿彙報,一來一回要八天,然後再派兵殺過了,最快也要八天,加起來要十六天。

孟達覺得時間充裕,於是不急不躁地準備的,可是剛剛到了八天,司馬懿便已殺到了城下,孟達措手不及。

原來,司馬懿根本沒有彙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馬懿晝夜疾馳,八天就趕到了。後來司馬懿把城池圍了整整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投降,孟達被殺。



說到底,孟達死於諸葛亮之手。

那麼,司馬懿、諸葛亮對孟達忌憚嗎?肯定是的,這麼一大股勢力,不管是哪一方,都會忌憚的。


一半秋色


孟達,字子度,本是益州牧劉璋手下大將,後與法正、張松一同迎奉劉備入蜀,改投劉備。劉備在平定益州後,封孟達為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勝利後,派孟達從秭歸攻房陵,攻城掠地。

孟達不負眾望,進展順利,斬殺房陵太守蒯祺,奪取房陵郡。他在奪取房陵後,乘勝追擊,繼續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一人拿不下上庸,於是令自己“義子”劉封從漢中順著沔水,前去支援孟達,並統領孟達的軍隊。

劉備派義子前去幫助孟達,還有奪取孟達成果的意思。劉封和孟達夾攻上庸,併成功奪取。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徵調劉封和孟達兩人,卻遭到了拒絕。後關羽敗亡,孟達害怕劉備埋怨自己,同時與劉封不和,常遭到劉封的欺辱,連自己的樂隊也被劉封搶奪。他於是帶領4000多部曲叛變,投奔了曹魏。

孟達叛蜀投魏後,受到魏文帝曹丕的重用,被任命為新城太守,和夏侯尚、桓階親善。孟達佔據的上庸三郡,屬於半獨立狀態,對於曹魏皇帝的聖旨,想聽便聽,如果對自己不利,便當作耳旁風。

孟達有自己的私人部隊,夾在曹魏和蜀漢之間,左右逢源,連司馬懿、諸葛亮魏蜀兩大統帥都對孟達非常忌憚,那麼孟達的到底有多厲害?依據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諸葛亮忌憚孟達

魏文帝曹丕對孟達非常信任,夏侯尚、桓階等曹魏重臣對孟達也友好,他沒有反叛之心。然而,曹丕死後,孟達逐漸失寵,萌生了反叛的心思。蜀丞相諸葛亮抓住了機會,暗中與之通信,勸說其圖謀叛魏。

此時,諸葛亮第一次伐魏,對佔據上庸的孟達非常忌憚,因此準備拉攏孟達。諸葛亮怕孟達反覆無常,便想促他速叛。諸葛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想了個很奇葩的辦法。他知道魏興太守申儀和孟達有矛盾,於是派郭模到申儀那兒詐降,故意洩露孟達叛魏的大事。孟達得知自己叛變的事情洩露,籌備起兵。

試想,如果諸葛亮不是忌憚孟達,不是為了促進第一次伐魏的順利進行,怎麼會給曾經的叛將寫信,誘導其歸順蜀漢。

《魏略》:(孟)達既為文帝所寵,又與桓階、夏侯尚親善,及文帝崩,時桓、尚皆卒,達自以羈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諸葛亮聞之,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

司馬懿忌憚孟達

申儀得知素來與自己不和的孟達有投敵的行為,便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司馬懿也非常擔憂,怕孟達突然發難,拉起大旗歸順蜀漢。他於是給孟達寫了一封信,意在穩住孟達。孟達收到司馬懿的信之後,對自己是否應該叛魏投蜀,猶豫不決。

司馬懿明面上安撫孟達,暗中帶兵前去征討。當時司馬懿手下眾將認為應該先向皇帝請示,再做決定。而司馬懿卻認為應該快速出擊,先斬後奏,在孟達反應過來前,將其除掉。

按照常理,司馬懿得知孟達有反意,應該先稟報魏帝,拿到聖旨,再去平叛。孟達也是這麼想的,認為司馬懿至少需要三十日,才能抵達上庸。這段時間,孟達有足夠的時間修築防禦工事,到時候司馬懿大軍來到,只能望洋興嘆。

然而,司馬懿忌憚孟達,怕孟達反叛之後,和諸葛亮夾攻曹魏,因此在給魏帝上書的同時,帶兵前去平叛。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司馬懿僅僅用了八天便趕到上庸城,此時孟達大驚失色,這才被擒殺。

《晉書·宣帝紀》:帝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振旅還於宛。

司馬懿當時手握重兵,與之交好的魏文帝曹丕剛剛去世,他受到新帝曹叡的猜忌,隨時可能有殺身之禍。對於魏帝曹叡來說,兵權是最大的倚仗,哪個大臣也不能不經過自己的授權,而隨意動用軍隊。司馬懿是冒著生命危險,帶兵前去平叛的。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有什麼後果,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說明司馬懿忌憚孟達, 怕孟達反叛對曹魏造成更大的傷害。

結語

諸葛亮在第一次伐魏時,忌憚上庸的孟達,害怕孟達與魏兵聯手夾擊自己,這才給其寫信,將其收買,減少伐魏的阻力。

司馬懿忌憚孟達與諸葛亮聯合,對曹魏造成很大的威脅,這才冒著被魏明帝曹叡猜忌的危險,先斬後奏,帶兵前去擒殺孟達。

前往“魁哥說三國”公號,觀看更多三國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