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獲文學大獎,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他

又獲文學大獎,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他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莫言成為當下文壇的熱點。不僅在國內作家界名噪一時,甚至在國外讀者當中也聲名鵲起,揚名海外。但緊隨著文學之力的角逐,80年代以來我國文壇一時間也湧現出了許多炙手可熱的作家,其中不乏文壇常青樹;賈平凹、王安憶、蘇童以及劉震雲等。可其中有一個人,他也很具潛力,名氣不下於他們,甚至在海外的影響力幾乎等同莫言。

又獲文學大獎,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他

90年代時,賈平凹與莫言被認為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同時也是當代文壇奪目的兩大文學新星,曾帶領我國文學靠向世界,然而,這時年輕的餘華也一路跟來。

1998年來自歐洲格林扎納·卡佛地區傳出的一個好消息;中國人餘華憑藉小說《活著》獲得了該年度的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並且成為第一個獲此榮耀的中國作家,同時也是繼大衛·格羅斯曼之後第二個亞洲獲獎者。一剎間,餘華成為作家界的翹楚人物。在小說《活著》裡面,餘華書寫的主人公富貴,其生存令讀者印象深刻,觀者無不驚訝。這是一個從地主家的紈絝子弟一步一步歷經磨難和曲折之後成長起來的大丈夫。他以一個普通農民的生活原樣,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外表總是唯唯諾諾走向洶湧澎湃的內在心路歷程。

又獲文學大獎,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他

話劇《活著》黃渤袁泉重塑經典

《活著》已經不止是一本小說,它已經變成對人性對生命堅強謳歌的範本。歐美文學似乎更熱衷於餘華。“人們記得餘華的小說尖銳、有思想。《活著》是他擅長於描寫進退兩難的心理,把主人公置於歷史的風口浪尖。他既是海明威又是司湯達。”—《世界報》這樣評價作家餘華。

但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餘華對福貴祖孫四代生存細節的刻畫來說,《活著》似乎比海明威眼裡的鯨魚與鯊魚共同對付的老人更可歌可泣!50年過去,一個從舊時代的渣男逐步演化成世人眼中的大丈夫,經歷了悲歌可泣的命途耍弄,對於已逝者來說,他只是有幸的暫時活著,這種看似自私卻又偉大的一個農民,在餘華的筆下被請到了世界的刊物與銀幕。

張藝謀導演的同名電影《活著》,更是重新又直觀地將福貴那個震撼人心的生存感受再展示給世界。在讀者與觀眾看來;《活著》,就是中國農民朝向大地的一次精神扎禮,以其謙抑低迴的敘事風格,勾勒出舊時代中國農村攝人心魄的變更、極難挽回的衰敗以及無地彷徨的悲哀,有著無與倫比的史詩力量和不可預見的靈魂深度。於現實和歷史的短兵相接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又獲文學大獎,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他

當然,一切都煙消雲散之後,福貴牽著陪伴自己最後人生的那頭老牛(福貴為牛起了很多名字: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外孫苦根)走進人間的黃昏,及點綴著煙火的晚幕,消失在記憶的視野。主人公做到了,他對待生命時所該有的真摯,最後他和別人不曾經歷過的“生活”一起被厚重的書頁描摹,直到被來自世界各地的傳播者搬到書社、劇場、圖書館與所有讀者面前,在世人與生俱來而苦苦尋找生命之意義、價值、本質的天性下,就在餘華筆下得到了真正的見地,同時也見證了餘華筆力的壯闊與尖銳。可是在2005年,第一屆中華圖書特別貢獻獎首次授予作家餘華時,他卻因心臟早搏暫停寫作。

算是時間過度殘酷吧,不分青紅皂白的劈打著毫不在意的奮鬥者!

從此餘華便無力與那些多產作家相比,在讀者和網友都替作家可惜的時候,憐憫他寫作太過負責,太過認真,酌字酌句都深深叨擾著他的心力。也或許是這樣,使得作家餘華暫時在命運前“認輸”。於一處公眾書會上他曾說起過,自己再也寫不出像《活著》這樣的小說了。

又獲文學大獎,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他

就算往死裡寫,也寫不出第二本《活著》了

這是餘華的謙虛之詞嗎?不可否認會有,不過也說明《活著》這本書產生的影響足夠大,同時也能看出作家餘華超越自己似乎存在一定的阻礙。作為讀者當然希望他再接再厲創造挖掘,以便突破自我,走向新的文學高度。

“迷霧瀰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裡孑然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

這是餘華的全新長篇小說《第七天》的開篇,給讀者留下了足夠大的懸念,一個走向殯儀館,將被火化的人,在告別之前還能給讀者留下什麼?這次他用荒誕的筆觸和意向講述了一個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的故事,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時更臘月被囚於多年積冰的寒冷裡,一種劇烈的拉鋸般切膚疼痛與毀虐,以及茫茫荒野身心疲憊後無著無落的悲觀絕望。

似乎話音剛落,歐洲文壇就又送來好消息。

據意大利文學相關的報道,中國作家餘華憑藉小說《第七天》獲得2018年意大利Bottare Lattes文學獎,該獎項致力於表彰每年度出版最好的意大利或者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作品。

又獲文學大獎,繼莫言後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他

當近些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家餘華的時候,同時也說明他的確離“諾貝爾”越來越近了。一般來說,一個作家的作品常在歐洲文學市場上頻繁的流傳或大受好評時,那他確實很容易被諾獎瞄中。

在幾十年的文學創作路上,很多作家都經歷了異常艱難的跋涉,如今作家餘華也已年近花甲。半生苦澀的創作之路,於文學褒獎的間隙裡慢慢老去。作為讀者,以及中國人,當然最希望在接下來的諾獎競技臺上看到他的身影。

充滿知識渴望的讀者,與作者思想深度的溝通,見解的碰撞,有時候是機遇。有時是等待。可正是此時,你對小編的關注,即是我們日後產生交集的源頭、出發地、起點。馬逐蒼鷹日光流年的開始!

2008-09-01 餘華《就算往死裡寫也寫不出第二本了》

2018-10-23 《中國作家餘華獲得18年意大利文學大獎》-搜狐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