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殲-20採用的是世界範圍內都少見到的鴨式布局,你怎麼看?

惡棍村大少


上世紀60年代,國內軍工在研發殲9戰鬥機時,提出了“雙26”概念,即飛行速度2.6馬赫、實用升限2.6萬米,但限於技術儲備不足等原因,殲9戰鬥機最終下馬。

但其研發時的鴨式佈局,腹部或兩側進氣的方案,稱之為殲9Ⅵ方案,卻作為技術儲備下來了,並最終運用在了國產殲10和殲20兩型先進戰鬥機上。

鴨式佈局,無疑是國內軍工的一次大膽嘗試,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鴨式佈局的戰鬥機瑞典的Saab-37雷式,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意味著國內選定殲9Ⅵ方案時,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戰鬥機是採用了鴨式佈局的。

由於鴨式佈局,鴨翼能調整角度,產生掠過機翼上表面的渦流,大幅增加升力,帶來更大的氣動浮力,令戰鬥機具備更強的機動能力,因此鴨翼佈局,在空戰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鴨翼佈局,事實上也是針對國內發動機推力不足的一種無奈選擇,當然,這只是個人的判斷而已。

因為,鴨翼佈局,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殲9戰鬥機時,是作為技術儲備保存了下來,並率先運用到了殲10上。

由於殲10是單發動機,顯然有著先天的功率不足,推重比與老美的發動機相差甚遠,所以成飛藉助鴨翼佈局,令殲10獲得了良好的氣動性能。

正因為鴨翼佈局在殲10戰鬥機上的成功,才令成飛在殲20隱身戰鬥機上又運用了鴨翼佈局,有了翼身融合的升力體,然後機頭、鴨翼和邊條分別產生渦流,大幅度增加機動性。

實踐證明,鴨翼佈局的殲10和殲20戰鬥機是成功的,在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前提下,成飛藉助鴨翼佈局,讓戰鬥機獲得了良好的氣動性能和機動能力。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鴨式佈局並不少見,鷹獅、颱風、陣風和殲十都是鴨式佈局的飛機。

飛機設計的第一步是軍方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指標要求,這就是飛機主要用途是什麼。設計人員根據軍方要求選擇方案,包括氣動佈局。各國空軍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和蘇俄的總體要求比較接近,那就是進攻的要求多,遠程大帶彈量,多任務,武器配置種類多,對地攻擊能力強等等。這樣的飛機重心平衡、操縱穩定性相對就重要了,畢竟大量油料和大量武器系統是動態的。鴨式佈局這方面沒有優勢,甚至是劣勢,所以服役的美俄鴨式佈局幾乎沒有。

反觀我國和歐洲的需求主要是國土防空,那就是航程夠用,空空為主,靈活機動,短距起飛。這種要求,鴨式佈局很有優勢。兔子和歐洲的鴨式佈局就多。

飛機設計所最初的氣動佈局選擇,對今後的選擇有種慣性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傳統。說白了就是發揮自己的優勢,畢竟站在過去的資產上,肯定省事還牛B。要知道一種佈局是要大量吹風和摔機死人,才逐漸成熟的。

要吹風的項目太多了,都要排隊的,可能以月計,是最耗時的工作。對一種氣動佈局的精細掌握,得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

飛機主要用途和設計機構的傳統,是決定佈局的最大因素。

鴨式佈局對隱身有不利影響,可以對鴨翼使用更高級的能量轉換材料(裝置)和外形設計儘量彌補。相對鴨式佈局的優勢和我們過去的投入,隱身不利也只能接受了。

很多人認為,美國不選擇鴨式佈局是因為發動機強大!這完全是錯誤的認識,沒有人不想利益最大化,特別對飛機這種斤斤計較的武器系統,更是如此。美國不選擇鴨式佈局是因為有更適合他們要求的氣動佈局。


微涼雲意


首先感謝頭條軍迷大本營的邀請,我認為我們中國的殲20隱形戰機之所以採用鴨式佈局主要是在設計之初一是受到蘇式設計理念的影響,蘇式戰機的成功就是通過優秀的鴨式氣動佈局提高了戰機的機動性能。二是鴨式佈局設計是經過我國無數科研工作者無數次進行風洞測試後驗證過的成熟設計。三是我國國產發動機研製整體水平與美歐俄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導致動力不足的現象,為彌補這種動力上的損失所以採用了這種能夠有效提高機動能力的設計方案!我們都知道鴨式氣動佈局在發動機相同條件下時會比常規氣動佈局獲得更好的機動能力,鴨翼優勢在於通過鴨翼的作用能夠更快的調整飛機的升力,增大機動性。謝謝!











楓葉一片1976


一切源自積累,殲20採用的鴨式佈局是中國軍工人在長期實踐中的經驗總結,鴨式佈局最早的實際驗證的就是殲10。殲10的成功為隨後殲20採取鴨式佈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除了發動機的問題還有待刻苦攻關,在戰機設計的其它方面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可是越來越小了。

航空氣動研究的最重要設備超高速風洞,中國可是在該領域當今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還有計算機的仿真模擬中國也是非常先進的,曾經數年佔據世界超算排行版的超級計算機可不是吃素的。當然設計出來之後考驗的就是實際的工程製造能力了,在這方面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早已攻克了製造領域的很多關鍵技術,要不然殲20的進展也不會那麼的順利。

說實話殲20採用鴨翼佈局和中國的發動機不給力有很直接的關係,如果採取常規佈局以當時可預見的中國能夠採購到的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做基礎,製造出來的飛機是無法達到設計要求的,這也是中國不得以而求其次只能在氣動佈局上想辦法。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中國最終通過自身在飛機氣動設計領域的積累成功的取得了突破,在發動機弱雞的情況之下通過氣動設計優化的彌補,基本上達到了設計的指標要求。

如果那一天中國在發動機領域獲得決定性的突破,那麼中國的戰機水平必將可以實現超越式的發展。我們等待著這一天,中國軍工加油!


異域邊緣


動力不足,只能用鴨翼來實現各種機動,為的是狗鬥第一,但是犧牲了隱身性能,個人認為是個失敗的設計,動力可以慢慢解決,但是隱身性能的不足使得殲20很難走出國門。可能一開始設計師就是這樣想的吧,國土防禦,有路基大型雷達支持,可以發現敵國隱身戰機,然後強幹擾,互相無法遠程攻擊,只能近距離狗鬥,但願如此!所以現階段大量購買蘇35也沒問題,因為只需要狗鬥


黑山老妖37625003


我國航空發動機一直落後於美歐俄等國,我國的航空發動機要想彎道超車,走在世界前列,必須要有技術創新。航空發動機的四大部分,進氣風扇,渦輪增壓器,核心機,尾噴管,在這些領域都要有所突破,在這四大部分中,進氣風扇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受關注較少的部分,但也是更容易突破,出成績的部分。多向異面進氣風扇,進氣量相比目前所用進氣風扇有顯著增加,而作為以空氣為工作介質的機器,進氣量增加也能增加航發的推力和推重比,新概念風扇將是我國航空發動機取得突破的可能方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