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0萬資金,買入10隻股票長期持有,你怎麼看?

小財神


建議一,30萬資金買10只股票要分批分次建倉。三十萬的資金買入十隻股票每隻股票有三萬的資金,雖然資金不多但是建倉也要講究策略。比如我們把每一個股票的倉位設定為三萬,每次的建倉我們設三成倉左右,之後每逢股價創新低大跌就加一兩成倉,跌的越多我們則加的越多直到加滿倉為止;當然如果盈利了也要適當的做高拋。還有就是不要一次性建倉十個股票,一次性建倉過多的股票容易出現錯誤集中的現象,所以建倉10只股票可以分次建倉,比如先建倉2只,之後根據時間或者行情,每一個月建倉兩隻或者每逢大跌建倉兩隻,這樣做風險會降到更低,也更有利於我們長期投資。

建議二,建倉後的輪動式管理。建倉是最容易的一件事,只要買進股票就可以了,但是建倉後如何管理倉位才是最關鍵的。我們建倉十個股票不可能十個股票同時漲或者同時跌,有漲的就會有跌的,這個時候倉位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十個股票不變的情況下分輕重倉,比如這個股票最近行情好我們就可以適當的把其它最近不好的股票的倉位調出來換到這裡,或則那個股票最近跌幅大我們也可以把倉位降低規避這一輪下跌的風險。這樣的操作既可以降低風險又可以把讓收益最大化。

我是投資觀,看完關注點贊股票大漲不斷,個股分析私信探討。


投資觀


評論員門寧:

A股經歷了長達九個月的無抵抗下跌之後終於迎來反彈,目前周線已經兩連陽,預計反彈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雖然已經反彈了兩週,但目前看市場的估值仍然很低,創業板和中證500都處於歷史低位,而滬深300、上證50等藍籌指數的估值也處於歷史中下的水平,此時精選個股,長期投資,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

有人說你資金量小,投資10只股票過於分散,我是不認可的。如果是短線投機炒作,做10個股確實會有點顧不上,但長線則不同,分散一些會比較好。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會不會踩到雷,尤其對於散戶來說,多數人並不具備專業的分析能力,選股時不能發現大部分陷阱,很容易踩雷。即使是專業的投資者,也難免會踩個雷。比如我認識的一位大佬,善於抓成長股,股票資產過億,今年卻不幸踩雷長生生物,還好買的比例不大,虧了200多萬,發誓再也不碰東北公司。

要是把三分之一的倉位配置到一隻股票上,不幸踩雷,那就真慘了。

另外關於選股上,出於合規要求,我不能給你明確的標的,但可以給你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你要考慮三個問題:

1、你的風險偏好;

2、你的風險承受能力;

3、你的收益預期。

如果你打算一口氣賺個幾倍,且能夠承受較大幅度的虧損,那就選股的範圍要集中一些,選一些成長性好的公司。比如醫藥、5G、雲計算等板塊。

如果不願意承擔太大的風險,只想穩妥賺一些市場的平均收益,可以選一些低風險的藍籌股,並且選股的範圍要廣,什麼銀行、保險、白酒、醫藥、雲計算、5G等板塊的龍頭各選一隻,然後拿到牛市時賣出就好了。

或者你也可以選擇一些ETF指數基金,省去選股的麻煩。

總之我認為目前是一個不錯的長線買點,只要持有的時間足夠長,一定可以得到超預期的回報。


首席投資官


30萬資金買入10只股票長期持有,雖然說買入的股票有點多,但是如果選股得當,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策略。

大多數人認為買入10只股票有點多,但是如果單獨從資金量來進行分析,30萬元買入10只股票應該是可行的。

假設在當前使用30萬元買入10只股票,可以這麼做:

把30萬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3萬元。

選擇指數型基金兩隻,一是滬深300ETF,另一隻是創業板ETF。分別買入兩隻指數型基金各3萬元。

選擇四個板塊的龍一龍二股票買入。分別是消費品板塊、券商板塊、科技板塊和醫藥板塊。每個板塊選擇兩隻最強股票買入,也是分別買入三萬元。

比如在消費品板塊中的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伊利股份、雙匯發展、華域汽車、歐派家居和青島啤酒之中任選兩隻股票買入。

在券商板塊中的中信證券、華泰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和中信建投之中任選兩隻股票買入。

在科技板塊中的海康威視、比亞迪、立訊精密、紫光股份、匯川技術、大族激光、三環集團和亨通光電之中任選兩隻股票買入。

在醫藥板塊中的雲南白藥、復星醫藥、華東醫藥、上海醫藥、科倫藥業、濟川藥業、信立泰和東阿阿膠之中任選兩隻股票買入。

兩隻指數型基金,加上四個板塊8只股票,剛好是10份,每份買入3萬元。在目前耐心持有,等待牛市到來,券商股翻倍後慢慢賣出。

當然,牛市什麼時候來臨和券商股什麼時候翻倍就慢慢等吧。


白馬華菲特


首先對於目前敢於入市,並做好長期投資的覺悟準備表示讚許,的確,長期來看,A股如今投資價值比較顯著,長期而言實現盈利的概率比較高。但是,以30萬買10只股票,這種投資模式太分散了,雖然常言道“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你這把雞蛋放10個籃子裡,提著恐怕不方便,要知道你是一個普通投資者,非基金機構團隊更非職業投資者恐怕難以管理周到,還建議換一下投資思維,我建議三種參考的模式:

第一種,以30萬買3只股票。選股佈局在精不在多,過多實在不好顧及,3只不多不少,畢竟合適,我平日就喜歡3+1的操作模式,1是超短線,如果你是直接準備長線去的,直接佈局3只足矣,從業績增長、行業前景、企業高管進取心、亮點題材等角度分析篩選。第二種,不買股票,直接投資指數基金,比如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50等ETF,既然是看好未來的行情,又篩選不到好股票,與其分散投資10只股票,不如直接上跟蹤指數的ETF。

第三種,買股票+指數基金雙管齊下,30萬可以分為兩半佈局,而在股票和指數方面繼續延續各自佈局3個的原則(5萬一份)。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投資不在乎本金的多少!關鍵在於是否可以穩定盈利和複利!30萬本金還屬於小資金!如果炒股,做長線,建議還是配置銀行股和券商股這類週期性非常強的權重股,而且以目前大盤的位置,很多個股股價的位置都跌倒歷史低位,用左側交易模式,先買進一部分,大盤下跌繼續補倉!!為什麼買進銀行股和券商股呢?第一銀行股券商非常穩定,市值很大,很多基金機構都在這裡面,大盤上漲必定離不開銀行和券商!長線投資就是等牛市才能賺。券商無疑是帶頭羊!現在券商,像東方財富。華泰,國海都是幾年的新低,是做長線投資的好機會!當然不是沒有風險,但是比你做其他股風險要小很多,長線投資追求的就是穩定和安全,A股市場目前還不適合做價值投資,大家都明白,雖然每個月都有漲停股,但是沒幾個人買到,而且遍地是雷區,買其他的說不定直接退市了,像保千里,長春長生!所以不要看著那些股個把月翻倍,投資最重要的是心態!做好每一筆交易就好!切記貪婪!


停牌預期達人


“30萬資金,持有10股,長線投資”。這是一種交易風格,沒有對錯之分。從交易邏輯視角,探討一下個人意見。

●買入10只股,若均配資金3萬元,格局天女散花。這是典型的散戶思維習慣。

10只股若放養,不去管理,這不叫理財,而是將30萬資金如同存入了風險巨大的魔窟一樣。若去管理,並且要精心管理,可能精力上會比較憔悴,非職業性炒股從哪方面講都難兼顧。

長期持股30萬元,滿倉操作。不問大盤漲跌,不問個股閃崩……,一心等待慾望綻放,只好祝福good luck。

資金管理存在較大缺陷。

●熊長牛短的A股裡,10只股不一定會盈。

A股不同於歐美股市那樣市場化程度高,A股是政策性因素居多,這是這麼多年來投資者心照不宣的情結。

2018年來,3672只股的公司主體,有相當部分上市公司質量較次,各種問題接二連三出現,上市公司治理己成A股一大風險。

長期滿倉持有10股,相當於將你確定的目標計劃,交給了充滿巨大風險的未來不確定性A股市場,這很不明智。

事實上也是如此,A股市場相當一部分股票今時早己跌破2008年1664點時的價格低點,10年時間,算是長期了吧。

依正態分佈原理,長期持10只股不一定會盈。

風險管理存在較大缺失。

A股市場很無理。是否長期持股望三思。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其實,三十萬資金用來炒股,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

暫且不論資金,光說10只股票,還是有點多。

不贊成。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未來,而公司的未來需要我們隨時關注公司的各種信息,這就需要我們花費很大的精力。

而10家公司的各種信息,對於我們散戶來說實在太過繁雜。

再者,如果集中一個行業,顯然並沒有達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因為行業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如果分散為幾個行業,顯然對我們熟知他們各種信息的能力與精力要求極高。

所以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長期持有並不是買了之後不動,不動的前提是公司的基本面和未來的預期良好,而一旦基本面發生變化,或者未來的預期出現疑慮則需要我們作出減倉的決策。

而這個決策就是需要平時對公司各種信息的蒐集,整理、分析和判斷。

顯然,10家公司,內容太多,我們很難面面俱到。


魏強強


30萬人民幣我勸你最好持股不要超過3個,如果是30萬美金可以考慮10個,但最好還是不要超過10個,持股過於多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首尾無法兼顧的死循環最後不得不草草收場,特別是經驗不足的新手更是如此。


很多人會認為分散持股可以避免集中投資的風險,這點倒是沒有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對的,可是如果把本來就不多的幾個雞蛋分得很散就更容易出現打破的風險,一不小心今天踩破一個明天磕破一個最後自己都找不到雞蛋了。

另外一點資金過於分散持股過多很難做到有效收益,並讓自己進入虧損的惡性循環。股票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都很難做到一漲具漲一跌具跌,總會是參次不齊,有部分漲有些跌,即使你砍斷虧損股留下賺錢的也無法做到讓利潤奔跑,因為每個股分到的資金太少,跌總是比漲來得快不砍卻形成了對沖讓收益歸零甚至虧損,持股稍微集中一些就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尷尬處境。


相反一般人在持有很多股的途中一旦其中幾個出現大跌心裡就會發慌,在慌不擇路的情況下多數會選擇清倉盈利股來補救虧損股,這種操作很符合人怕吃虧的心理特徵,因為盈利的已經賺了清掉不心痛,而虧損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的肉不捨得,所以在這情況下很多人就會對虧損股想盡辦法進行補救,可是資金從那來呢?清倉盈利股資金不就來了嘛,死循環也就從這裡開始了,盈利的沒賺多少清了,跌的卻越救越跌最後不得不在全倉深套中選擇裝死或割肉出局。


狐說財經


30萬資金買入10只股票,述我直言數量有些多。

其實買入超過4只以上股票的並持有,都是在建立投資組合。

這是分散投資,分散投資看起來挺“抗風險”,實際在熊市裡都是一個樣。

而在牛市裡卻未能實現收益最大化。

股票數量越多,管理起來就越難。

大部分個股還是受指數影響較大,所以並不是數量多就能增加取勝的機會。

很多散戶認為,股票買得多,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會有一隻牛的。

這看起來好像是這麼回事,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

要知道機構上億的資金,可能投資的個股也就10多隻。

為什麼他們不買更多的股票?

買多了總能碰上牛股呀?

實際情況是投資個股越多,管理起來越難,你需要做的功課也越多。

機構專門研究公司來做投資的,尚且不清楚個股的地雷,何況個人。

如果30萬資金要入場長線持有某些股,倒不如持有指數ETF更加簡單。

一般散戶30萬資金長,最好不要超過5只,以4只較為穩妥,進退有餘。

長期持有的話,一定要記住逢低買。追高對長期持股沒半點好處。

因為長期持有不是追趨勢,而是看回報。

在A股,經常是過山車的情況居多,所以逢低(低谷)吸很有必要。


星星股經


只能說你是新手 找套的節奏 第一 現在不是大牛市買什麼賺什麼 所以買的越多股票越危險 第二 表面看是3000多個股票中選擇10只不算多 但是恕我直言 整個大A股優質好股票才幾百只 所以得謹慎選擇 第三 個人建議最好兩個票到三個票 選擇不同性質和板塊的 分倉購買比較安全 倉位看個人控制好 別滿倉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