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路旁的狗打了一個長長的呵欠,

我也學它的樣,

因為羨慕的緣故。

——石川啄木

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地鐵通勤,總得有些事情幹。而我乾的事情視心情不定,有的時候選擇看視頻;有的時候選擇聽播客;而最近,選擇了閱讀電子書。

在Kindle書庫裡一千五百多本書裡,也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我選擇了一位之前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的日本詩人石川啄木,他的詩歌集《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閱讀的速度挺快,一個多小時很快就讀完了,初步感覺挺喜歡,尤其是前半部分。秉持著不懂不來不讀書的態度,湊出來下面的文字,就算一篇讀書筆記了吧。

石川啄木生活的時代:矛盾的明治時代

石川啄木生於1886年,卒於1912年,可以說他完全是明治時代的人。(明治年號使用時間:1868-1912)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日本明治時代究竟是怎樣一種時代,在不同時代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感受吧。

就像我之前理解中的明治時代,相當程度受司馬遼太郎《坂上之雲》的影響。在他眼中,明治時代是日本人“奮進,努力挺進世界強國的時代”,就像日劇《坂上之雲》片頭的那句話:“登高,坡上自有青雲。”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日劇《坂上之雲》劇照

仔細想想,有一番道理。日本“黑船開國”前的日本,幾乎一無所有,被西方嘲笑為猴子。但僅僅半個多世紀之後,日本就由險些淪為殖民地的國家,一躍而成為世界強國。這段歷史,無疑在日本人眼中是值得讚頌的。

然而身處那個時代的個人,尤其是有一定思想的人,卻不一定是這麼想。

比如被譽為日本“國民大作家”的夏目漱石,他對明治時代,沒有太多好感。“明治時代就是一個盲目趕潮流的時代,失去個性的時代。自己只是被裹挾著向前走去”,“充滿了不信任和不安。”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夏目漱石

在明治時代,像他這樣受到西方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顯然有點不待見日本的那個時代,雖然有“文明開化”的皮,但是內在並沒有建立真正的開化。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次年教育敕語頒佈,“把忠君愛國、舉國一致尊奉為國民道德的主旨”。

像夏目漱石這樣的人,精神總與“孤獨的悲哀”和“懷疑的地獄”聯繫在一起的。

夏目漱石是東京大學畢業的,按照現在算起來,其地位相當於北大+清華+中央黨校,社會地位再低也低不到哪裡去。那明治時代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個怎樣的時代呢?我也不知道,但是在一篇論文中,看到這樣的數據:

從1898年到1903年,農民流入城市的總數達17萬多人,還有大約3萬人漂洋過海,到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去謀生。及至日俄戰爭(1904-1905年)爆發,由於不斷徵兵動員,農村的大批勞動力被拉去上前線,戰爭結束以後,日本在戰場上傷亡的士兵達五十多萬人,多是工農子弟。

受苛捐雜稅的壓榨,加上1905年嚴重的自然災害,農業大歉收。日本東北地區甚至出現餓死人的現象。1907年的經濟危機,農產品價格大跌,壟斷資本家維持農業用的工業品的壟斷價格,農民成為犧牲品。”

由此看來,生於這個時代的人,幸福指數應該不會太高。

有人自蠻荒來

石川啄木出生日本巖手縣,屬於日本的東北地區,在古代稱之為“陸奧”,屬於邊疆化外之地。因為日本東北地區山地多,交通不便,形成了孤島型的文化地域。

因為這裡孤島型文化,因此對明治政府不是那麼服從,1868年,明治政府為了達成統一全國之目的,派遣征伐軍到日本東北地區。為了反對這種舉動,東北的會津藩和莊內藩舉起反政府的旗幟,促成奧羽越列藩同盟,但是不久就被明治政府軍平定,巖手縣的精神堡壘盛岡城被政府軍燒燬,這種舉動更讓盛岡城的人對明治政府反感,久久沒有消失。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盛岡城跡公園

而石川啄木所在的盛岡中學,就是以“雪恥”為宗旨,於明治13年創建的,從一開始,學生就被注入“反骨”與立志精神。

一生流浪的石川啄木

與二戰後被譽為“國民詩人”的榮耀相比,石川啄木短暫的一生,可以用“流浪”二字概括,一會兒到這兒,一會兒到哪裡,他一生在家鄉與東京,“蠻荒”與“文明”之中往來漂泊。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石川啄木並不是詩人的本名,他原名叫石川一,1886年生於巖手縣一個普通的農村,父親是寺廟的住持。石川啄木從小就很聰明,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12歲時他考上了當地最有名的盛岡中學。在中學裡他的文藝細胞逐漸活躍了起來,他在學校裡,和朋友一起創辦短歌會(短歌是日本詩歌的一種形式),還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段時間是石川啄木短暫人生中最為快樂的一段時光。

不過因為戀愛加上沉溺於文學創作,詩人的學業徹底荒廢,因為在考試中作弊被發現,他受到處分,自動退了學,當時他16歲。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之後石川懷揣著文學之夢來到東京,先是在一家英語學校學英語。但他空有文學之心,“京城大居不易”,石川沒有找到好工作,又患上了肺病,第一次到東京,半年之後宣告結束,他回到了故鄉巖手縣。

故鄉給了他力量,在家鄉的這段日子裡,他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創作熱情日漸高漲,開始以“啄木”的筆名在雜誌上發表短歌和長詩。

一顆躁動的文學之心永不停止,為了給自己正名,石川啄木於1904年又一次上京(從地方來到東京),此時不幸消息傳來,父親被罷免了住持一職,因為父親為了給啄木籌措學費,盜用寺廟裡的杉木,石川一家因此失去了經濟支柱。而支撐石川實現文學夢的經濟來源斷了,身為長子的他只好回去,擔負起養家的重任。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據石川啄木結婚照

回到家鄉的石川,先是在一家小學擔任代課老師,但收入很是微薄,連餬口都不夠,為了節省飯錢,全家人睡覺都很早。

身上長有“反骨”的石川,因為煽動學生反對校長,這份工作也丟掉了,為了生計,1907年他到北海道,此後的一年多里,他輾轉函館、札幌、小樽等地,當過老師,做過校對,當過記者,可是貧窮始終像影子一樣跟著他,艱辛的生活讓他對社會主義思想產生了濃厚興趣。

1908年,石川又一次上京,在朋友的幫助下安頓了下來,而且把分散在各地的家人接到了東京,但是因為他對金錢沒有什麼觀念,領到薪水沒多久就全花光了,之後之得四處借錢,人稱“借錢大王”,而且借錢之後又沒法還,因此很多朋友都遠離了他。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1910年一件大事的發生震驚了石川啄木,就是著名的大逆事件。當年五月,日本長野縣的一名工人攜帶炸彈到工廠被查出。隨後當局以此為藉口鎮壓日本的社會主義運動,隨之對全日本的社會主義者進行大範圍搜捕,並查封了所有公會,而且對數百名社會主義者進行秘密審判,並宣判以幸德秋水等24人為死刑。

這使得石川啄木更加傾心於社會主義,他作品中的政治色彩也日漸濃郁。

1910年,他的代表作《一握之砂》終於出版,但是在貧病交加中,石川啄木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去世。更慘的是,不僅啄木,還有他的母親和妻子,先後染上了肺結核,可是他們沒有錢買藥。

聽說你最近有點喪?那就讀讀石川啄木吧!

此時的石川啄木就像杜鵑啼血一樣,不斷寫作,彷彿寫作就是他生存的唯一目的。

1912年3月,石川啄木的母親病逝,一個月後,26歲的石川也離開人世。

《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

這本書收集了石川啄木的四部作品,分別是《一握之砂》、《可悲的玩具》、《叫子和口哨》以及《可以吃的詩》。前三個是詩歌集,最後一篇是詩人的文章,主要介紹自己的創作道路,著重剖析自己的心靈。

厭倦了宏大敘事的我,很自然喜歡前兩部短歌集,尤其是《一握之砂》。至於原因嘛,一則是喜歡私人化的東西;二則是最近的我,內心有點厭世,自己的文筆很有限,遇到這種能表現出此時我內心所想的文字,自然很是喜歡。

下面就是我摘抄的詩人的文字,分享出來。

《一握之砂》

三一

“為這點事就死去嗎?”

“為這點事就活著嗎?”

住了,住了,不要再回答了!

四〇

有時走進空屋裡去吸菸,

哎呀,只因為想

一個人待著。

五〇

有沒有

用從高處跳下似的心情 ,

了此一生的辦法呢?

五九

把死當作

常吃的藥一般,

在心痛的時候。

六〇

路旁的狗打了一個長長的呵欠,

我也學它的樣,

因為羨慕的緣故。

六四

給性情異變的人做事,

深深的覺得

這世間討厭了。

七一

死吧死吧,自己生著氣,

沉默著的

心底的黑暗的空虛。

一〇七

對自誇的友人

隨口應答者,

心裡好像給予一種施捨。

一一〇

多麼可悲呀,

彷彿頭裡邊有個山崖,

每天有泥土在坍塌。

一二三

那天晚上我想寫一封

誰看見了都會

懷念我的長信。

一三一

想要找個遊玩到天亮,混過時光的地方;

想到家裡,

心裡涼了。

一三二

可悲呀,人人都有家庭,

正如走進墳墓裡似的,

回去睡覺。

一三五

捱了罵,

哇的一聲就哭出來的兒童的心情;

我也想要有那種心情。

一四四

我所抱的一切思想

彷彿就是沒有錢而引起的;

秋風吹起來了

一六〇

說是悲哀也可以說吧,

事物的味道,

我嘗得太早了。

一七九

我眼睛裡燃著對知識的無限欲求

使姐姐擔憂,

以為我是戀愛著什麼人。

三四五

不會處世,

我不是私下裡

以此為榮麼?

《可悲的玩具》

二七

來到了郊外,

不知怎的,

好像是給初戀的人上墳似的。

六二

說是許多農民都戒酒了,

再窮下去,

將戒掉什麼呢?

六九

不小心打破了一隻飯碗,

破壞東西的愉快,

今晨又感到了。

九一

半夜裡忽然醒過來,

沒有理由的想要哭了,

蒙上了棉被。

一六八

心情變得像

馴良的家畜一樣,

熱度較高的日子感到百無聊賴。

【1】李光貞. 試析夏目漱石小說中的"明治精神"[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 30(5):105-110.

【2】張蕾. 生如夏花的天才詩人——“石川啄木”[J]. 東北亞外語研究,2009(2):31-32.

【3】崔琦. 感傷抒情與社會批判的變奏[D]. 清華大學, 2006.

【4】《事物的味道,我嘗得太早了》.石川啄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