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可以重用李勣、秦叔寶等人,爲何執意要殺單雄信?

鄭福良ZFL


與演義中單雄信誓不降唐相反,歷史上的單雄信不但沒有這麼決絕,而且實際上願意或者至少默認求情的(他對求情未成的徐世勣說的話《隋唐嘉話》作“我固知汝不了此”,《資治通鑑》作“我固知汝不辦事!”),只是李世民(《舊唐書》作李淵)沒有答應。

李世民或者說他代表的唐朝官方之所以執意要殺單雄信,原因恐怕有二:

第一,單雄信曾經危及李世民的性命。武德三年(620)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的時候,已經投奔王世充的單雄信率軍出戰,單雄信持槍縱馬直取李世民要取他性命(一說單雄信要殺的對象是李元吉),此時徐世勣出現制止單雄信,單雄信這才退走。但是以李世民的氣概,糾結於各為其主的軍事敵對行為而記恨單雄信的可能性如果有也不是最主要的。

第二,相對重要的理由是,單雄信在瓦崗出身的群雄的地位較高,但人品比較差。單雄信原來的老大是翟讓,翟讓被李密火拼後他叩頭求饒轉投李密,王世充打敗李密進圍偃師的時候,單雄信又投降王世充——有個對比,當時程知節就救了同伴逃跑——這種「輕於去就」(李密謀士房彥藻語)的品格雖然在群雄並起的亂世,也是被人鄙視的。「輕於去就」指反覆無常、沒有標準和原則,本來就是《三國志·魏志·呂布傳》中描寫呂布性格的用語,元雜劇中對單雄信“逞大膽心懷奸詐”的評價是民間文藝中和史實還比較接近的描寫。一個善於叛變轉向的老資格勇武將領,就像一個炸藥包,誰知道哪天會炸,李世民不願意冒這個險或者說覺得不值得為單雄信冒這個險。

綜上,即使有徐世勣的求情,李世民也決定不給他面子,執意要殺單雄信。

我們也注意到,秦瓊、程知節這兩位也算單雄信老朋友的人和演義中描寫不同,並沒有為他求情。


談古論金


李績、秦叔寶、單雄信等人關係都不錯,但他們的結局卻不同,李績、秦叔寶等人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而單雄信卻被殺。


為什麼李世民可以重用李績、秦叔寶等人,而要殺了單雄信呢?

雖然李績、秦叔寶開始的時候不在大唐李世民賬下效力,但後來李績和秦叔寶認為大唐最終可以統一天下,是真正的天子,所以他們不僅歸順大唐投了唐營,而且對李唐忠心耿耿。因此受到李世民的重用。

但是單雄信卻不同,因為單雄信的哥哥被李淵誤殺,導致單雄信對李淵家非常怨恨,也讓單雄信後來堅決不投唐的原因。


單雄信後來在王世充賬下為將,雖然當時單雄信很多朋友都去了唐營,但因為單雄信的哥哥被李淵所殺,所以單雄信始終在王世充那裡。

之後王世充被唐軍所敗,單雄信也被擒,當時唐營中單雄信的朋友都勸單雄信投降,但單雄信堅決不投降,李世民也是很希望單雄信投降的。只是單雄信一直堅決,情願一死也不投降。

李世民雖然愛其才,想為自己所用,但單雄信始終不願投降,不能成為朋友那就是敵人,不能為自己所用,也不讓為別人所用。同時單雄信一心求死全其名節。所以李世民最後就殺了單雄信。而秦瓊、李績投唐,為大唐征戰沙場,立功無數。


中孚鑑


單雄信被殺,牽到了瓦崗山頭的複雜情況,我在今日頭條的專欄《隋唐不演義》有詳細的介紹,這裡把單雄信的部分摘錄出來。

【單雄信的來頭】

第一個對瓦崗寨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的是單雄信。喜歡隋唐演義的人對這位仁兄應該都不陌生,此人雖然在演義版隋唐十八好漢裡排名倒數第一,但為人慷慨大方,義薄雲天,好結英雄,相當於水滸傳中專門開流浪漢收留站的小旋風柴進。

據半小說半野史的文集《酉陽雜俎》記載,單雄信小時候,學堂前有一顆棗樹,每天上下學,單雄信都要到棗樹前望兩眼。這大概是想吃棗吧。旁人這麼想。

十八歲那年,單雄信又回到了學堂,肯定不是來看望老師的,因為他手裡沒拎果盒,而是拿著斧頭。

來到學堂前那顆棗樹下,單雄信輪起斧頭就砍,非法伐樹之後,他抬起棗樹幹,一本正經告訴被驚得目瞪口呆的老師跟學弟們:

“這是做槍的好材料!”

“我注意它很久了。”單雄信補充道。

從此,學堂裡少了一片樹蔭,江湖上多了一把“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的名槍,槍名:寒骨白。

單雄信拿著他的寒骨白,騎著他的馬(傳說叫閃電烏龍駒)來到了瓦崗寨。

他應該不是走投無路才投的瓦崗。

據考察,單雄信雖不一定像演義裡一樣是平時當地主,有空做黑活的半地主半黑道大哥,但生活應該是無憂的,也沒有犯什麼罪需要跑路。

單雄信投靠瓦崗寨的原因很簡單。

他是翟讓的朋友。聽說翟讓在瓦崗寨起事,單雄信就趕過來共襄盛舉。

投身山寨,不是愛好打打殺殺,不是為了救天下蒼生,也不是為了發揮才華,實現抱負,只是為了朋友兩字。

這一點很重要,對後來者李密來說更是如此。

人生裡只有義氣,沒有理想,沒有抱負。這就是單雄信。這樣的人將註定是悲劇式的英雄。

雖說動機不偉大,但單雄信的到來無疑大大提高了瓦崗寨的競爭實力,單二爺(傳說行二)身材素質過硬(驍健),武藝高超,尤其善長馬上用槍,衝鋒陷陣,無不披靡,軍中號稱飛將。

單二爺可以算得上瓦崗鎮寨大將。有什麼不服的,單將軍回去收拾一下就好了。

【李密來到瓦崗,跟原寨主翟讓發生衝突,李密火併了翟讓。其間,單雄信差點被砍死】

沒用多久,李密的伏兵進行了掃場,翟讓的親信受到清除,包括號稱要當天子的翟讓他哥翟寬。現在,他總算明白了,翟讓為什麼應該把老大的位子讓給李密做,心不狠,手不辣,光憑資格是做不成老大的。

場面一片混亂,蒲山公營的士兵經常受翟讓部的欺壓,這下總算可能出一口惡氣。但顯然,擴大化的清除是不對的。

王伯當連忙大喝了一聲,手下留人!

被救下的是徐世勣,徐世勣同志比較聰明,一看情況不對,撒手就往門外跑,可李密早就佈下了伏兵,剛出門,就被迎頭的大刀斬傷了脖子。

與時同時,李密在另一邊救下了單雄信,單雄信倒沒有受傷,在關鍵時刻,求生的慾望戰勝了尊嚴,單雄信跪了下來,叩頭求饒。

夠了,殺戳到此可以結束了。

李密站到高處,大廳裡響起了他的聲音:

“與君等同起義兵,本除暴亂。司徒專行暴虐,陵辱群僚,無覆上下;今所誅止其一家,諸君無預也。”

我們有共同的理想,翟讓暴虐是自取其亡,他之罪過,與諸君無關。

【後李密與王世充交戰,在關鍵時刻,單雄信按兵不動,導致了李密的失敗】

望著一波又一波撲上來的隋兵,李密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是烈士,但他已經感到不炒。

當然,他也不是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困境,很多次,他都是反敗為勝。而屢次反敗為勝的關鍵是他有一支足可改變戰局的騎兵。這支騎兵在跟宇文化及的交戰中受損不少,昨天的交戰又損失了騎將程咬金,但並非不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李密望向了偃師城,眼下,唯一可以扭轉戰局的就只有單雄信率領的外馬軍。

單雄信也望著邙山,臉上露出冷酷的表情。剛才,他給自己的兵馬下了一個命令:就地列陣,不許輕動!

二年前,李密一聲斷喝救下單雄信,二年來,李密將外馬軍交付給單雄信,他以為做到這一切,就可以讓單雄信忘記那天宴會上發生的一切。

時光可以沖淡一些東西,但內心那些深刻的記憶卻無法隨時光而去,反而越久,越清晰。

翟讓倒下時的身影,翟讓臨死前如巨牛般的大吼,那滿地的鮮血,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一直盤旋在單雄信的心頭。

李密,現在是你還帳的時候了。

【此後,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

在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紛紛背鄭降唐時,單雄信選擇了留下。

演義裡為了解釋單雄信為什麼不跟隨瓦崗的兄弟降唐,編了一個故事,大意是單雄信的大哥因為在野外打了瓶醬油,圍觀了一場戰鬥,不幸中了李淵的飛箭,意外身亡,跟唐朝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這個原因比較悲情,因為家仇,他無法投向更有希望的長安。但真實的原因比演義裡的更無奈,更蒼涼。

單雄信不去長安,不是他不願意去,也不是因為王世充對他太好,而是因為他無法前往。在當日王世充跟李密大戰,他選擇駐兵不動之時,就已經把自己置於孤立的地位。

秦叔寶們走時,沒有叫他,羅士信走時也沒有叫他,他就知道,自已已經不再是瓦崗軍的一員。而在長安城,李密死了,王伯當死了,但許多李密的部屬依舊在那裡。

他們絕不會歡迎一個導致瓦崗大敗的人。

為了堅守住翟讓那份已經逝去的友誼,他斷絕了身邊的友誼,這便是孤獨的單雄信的選擇。

他只有留在洛陽,然後為王世充賣命。

那就混著吧,反正都是打工,給誰打不是一樣。什麼建功立業,什麼榮華富貴,對草莽英雄來說,本就是不該有的奢望。

【後面,單雄信還放了李世民一馬】

交戰之前,王世充叫來了單雄信喝酒,碗是金子打造的。這比當年曹操請關羽斬華雄要下本得多。

捧上這杯酒,王世充告訴對方,李世民那個小兒自持力大弓強,沒把我們洛陽的大將放在眼裡,現在只有將軍出去討回顏面了。

單雄信比關羽懂生活,知道酒還是趁熱喝得好,當下一飲而盡,然後提槍馳馬而出。

數百騎迫近李世民,單雄信遞出了他的寒骨白。據史書所說,離李世民的身體只有區區一尺。一尺之差,歷史或許就是另一付模樣。

在槍頭只須再往前送時,一聲急喝阻止了歷史朝另一條路前進。

“阿兄住手,此秦王也!”

單雄信轉頭,然後看到了徐世勣。

我相信單雄信此時湧起的應該是恍如隔世的感覺。

數年前,我們還在瓦崗寨同桌飲酒,我們並肩作戰,我們許下同生共死的諾言,誰能想到,我們竟然站到了對立面。

望著徐世勣的急色,再看看李世民,單雄信明白了。他收住了槍,攬住了馬轡,哈哈大笑起來。

“要不是你,這小子就死定了。”

說完,單雄信調轉馬頭,離開了現場。

許多人對這一幕十分不解,並表示對史書記錄的懷疑。確實,沙場之上,你喊一聲此仍秦王,單雄信就不殺了?這世界上那有這麼便宜的事。只怕知道是秦王之後,更要痛下殺手,畢竟這是對方的主帥,殺了他,可以立功,可以退敵,甚至還有可能決定整個戰役的勝負,影響天下的歸屬。

任何一個武將都無法拒絕這種誘惑。

但我依然相信這個記錄的真實,因為它的主角是單雄信。單雄信從來不是純粹的武將,他只是一個草莽英雄。在他的人生裡,勝利與光榮並不在第一位,效忠也不是他人生的第一要義。

在他眼裡,什麼王世充,什麼李世民,都不如情義來得重要。

如果徐世勣不讓我殺,我就不殺,管他是秦王還是唐帝。

因為徐世勣是我的朋友,僅此而已。

太陽已經西斜,夕陽將單雄信的影子拉得很長。

他只是遵循著自己的內心活在亂世,沒有理會這是否是正確的生存之道。

[單雄信被俘後……]

唐朝的大軍開拔進洛陽,中原的割據終於平復了,長安洛陽再次統一在一面旗幟之下。

進城之後,李世民打開府庫,大賞將士,在唐將關起門來數金銀時,徐世勣卻找到李世民,表示願意放棄自己所有的官爵來贖一個人的性命。

徐世勣要救的是單雄信。

進入長安後,唐軍除了查封洛陽府庫之外,還將公開處決一批鄭國骨幹成員,這其中有王世充的死黨段達這樣的文官,也有像單雄信的武將。

不久後,徐世勣流著淚從李世民的住所出來,他得到了否定的答覆。

李世民拒絕赦免單雄信應該不是記著對方追殺過他(兩次),而是唐朝已經沒有單雄信的立足之地。

要是赦免單雄信,怎麼跟以前投靠唐朝的瓦崗將領解釋?


徐世勣決定去見單雄信最後一面,在大牢裡,他見到了身被枷鎖的單二哥。

一個身著唐朝軍服,一個身陷牢籠,見面之時,仿若有隔世之感。

當年我們三兄弟在瓦崗聚義,是何等快活,現在怎麼落得如今這般模樣?

要怪就只能怪造化弄人,亂世誤義吧。

看著徐世勣帶著淚痕進來後,單雄信猜到了結果,他露出了慘淡的笑容:

“我早就知道你救不了我。”

徐世勣沉默了,當年他們許下了同生共死的誓言,準備沙場之上一同裹屍還,那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情景。

良久,徐世勣說道:

“我不惜餘生,與兄一起死,但我既以身許國,就無法兩全。況且我死之後,誰來照顧兄長的妻兒?”

說完,徐世勣解下腰刀,扯開長褲,開始割大腿上的肉,不一會,一塊血淋淋的血遞到了單雄信的面前。

“讓這塊肉跟隨兄長入土吧,權不負當年我們的誓言!“

接過那塊肉,單雄信大口嚼起來。

數天後,單雄信被斬於洛水之上。

歡迎大家到今日頭條搜索我的號腦洞歷史觀,進我的專欄閱讀《隋唐不演義》,


腦洞歷史觀


《資治通鑑》上赤壁大戰之前魯肅勸孫權一句話特別好,魯肅說咱們東吳誰都可以投降,唯獨主公不能投降。因為別人去了不過是換個地方上班,可是您去了,作為東吳的頭領,你要過上屈辱的生活。

單雄信雖然算不得主公,但他在瓦崗軍裡高級將領。李密殺了翟讓之後,就負責管理原來翟讓手下那些人。李世民不能不所有提防,讓你單雄信過來,萬一那天你想拉著你昔日的部下造反咋辦。

這當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第二點。

其二,單雄信這個人人品也不咋地,真實的單雄信可不是演義小說裡的單雄信,綠林總瓢把子等等,真實的單雄信,在瓦崗軍裡,他本來是翟讓的手下,李密和翟讓發生了內訌,李密擺下了鴻門宴,趁著翟讓赴宴的時候砍死了翟讓。李勣奮力反抗受了重傷,而單雄信則是立刻跪地求饒,當時李密身邊的房彥藻就說單雄信這個傢伙怎麼這麼沒骨氣,勸李密殺了他。李密沒聽,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單雄信又投靠了王世充。反正他就是投降來投降去的。

再結合李密讓他統帥翟讓原來部下這點來看,他一定當時的表現特別沒有骨氣。

沒準也出賣了其他弟兄。

導火索是第三點。

第三點就是,單雄信在王世充和李世民打仗的時候,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單雄信單槍匹馬直取李世民的性命。幸虧徐茂公出馬這才攔下了單雄信。

就衝這三點李世民能饒得了他,所以單雄信絕不能用。


錦翼


原因一,李單兩家有不共戴天之仇。當年李世民他父親李淵,誤把單雄信的哥哥當作之前劫殺李家車隊的賊人,在沒有看清楚的情況下,一箭射死了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從此兩家結下了大仇。俗話說,怨仇宜解不宜結,李淵、李世民曾多次為此事向單雄信道歉,但單雄信堅持不原諒,非要一命抵一命方肯罷休。



原因二,單雄信是一個講信義的人。洛陽王世充為了收買單雄信和瓦崗軍將領,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單雄信,雖然王世充這個人有許多毛病,但單雄信是一個講義氣的漢子,他做不出王世充不仁,他也就不義的事情,何況此時他的妻子已懷有身孕,他不能做對不起妻子和孩子的事情,所以他寧死不降唐。



三是他不得不殺單雄信。一來兩家有仇,二來單雄信不降,第三最重要,他不殺單雄信,單雄信就要殺他。大家看過《說唐》,李世民真心希望單雄信能夠降唐,瓦崗軍將領秦瓊、徐茂公(李勣)、程咬金、羅成等都希望單雄信降唐,但單雄信寧死不降,而且步步緊逼,要取李世民性命,在這種情況下,單雄信就只有一死。



不是李世民要執意殺了單雄信,而是單雄信和李唐有不共戴天之仇,單、李兩家的恩怨只有用單雄信被殺來解決。謝謝!


知未是也


李世民不是執意要殺單雄信,只是單雄信一心求死。


單雄信為人耿直,李淵殺他大哥,雖然屬於誤殺,但單雄信心裡肯定是不能釋懷,人們普遍認為是這個原因不願投靠李世民,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單雄信固然倔強,但絕不是渾人。李淵誤殺其兄長,李氏父子又對他仁至義盡,他並不是心中無數。即使不投降,也沒必要以死相抗。所以單雄信不降唐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兄弟傷透了他的心。

秦瓊等兄弟對不起單雄信。當然秦瓊的責任較小,主要是徐懋功,特別是羅成,真不虧是“白眼狼”,太不講義氣了。所以讓單雄信太寒心了。而以單雄信的性格是決不會把這種感覺說出來的,就把這種感覺轉嫁到李氏父子頭上。寧可死了也不降你,其實是寧死也不與這群無義之人合流。



可以想一想,當初眾兄弟誰沒有受過單雄信的恩惠。且不說反山東以前,即使在敗瓦崗之後,眾兄弟走投無路---當時秦王還沒有招納他們---是單雄信接納他們,讓他們在洛陽休養生息。就算王世充不是成材之料,早晚也要離開的,兄弟之間,也沒有必要違心地說要報效洛陽。就算明說以後還將離開,以單雄信的為人,也不會把眾兄弟拒之門外呀。其實當時程咬金就說了,雖然程咬金是個大老粗,在這件事上卻做的比較得體。當時程咬金說:“我們吃的是你單五弟的,不是吃的他王世充的。將來我們要投靠誰,是我們的事。王世充是你岳父,可不是我們岳父。” 雖然老程說的非常難聽,單雄信當時也十分氣憤。但過後還是照樣招待程咬金。而嘴上一套心裡一套,實在讓單雄心寒心。



徐懋功、羅成等,特別是小羅成。他其實與單雄信最不合的,他瞧不起單雄信(其實除了他表哥秦瓊他能瞧得起誰),單雄信也有些看不慣他的驕傲勁。但單雄信的看法也在結拜之後消失了,畢竟是兄弟嘛!而羅成卻沒有改變對單雄信的看法。他是結拜之前唯一沒有受過單雄信恩惠的人,他是北平王王子,燕山公。怎麼瞧得起響馬呢?之後他在洛陽落難漸漸沒了這種感覺。但他一旦當了元帥就忘卻了五哥的好處了。(有《羅成算卦》講折羅成陽壽,負單雄信是最大的) 總之,兄弟們不講義氣,是造成單雄信之死的最主要的原因。


鄉下江哥


赤發靈官、綠林瓢把子、瓦崗寨左武候大將軍、王世充女婿愛將單雄信被殺,在真實歷史上和演義小說中有兩種解釋。

在秦腔中有一出非常有名的摺子戲《斬單童》,在京劇中被稱為《鎖五龍》,大花臉單雄信被殺前大罵兄弟們無義,當年都是我資助幫扶,才有今天。我單童一死微不足道,自此恩怨一筆勾銷:

單童一死心還在,二十年報仇某再來。表示天下君王禽獸都一般,投降與否已經都不重要了。

演義世仇說

在小說《隋唐演義》、《說唐》、《隋唐嘉話》等文學作品中,單雄信外表雄壯,武功高強,使用一杆金頂棗陽槊,豪氣干雲。平日疾惡如仇,扶微濟弱,打抱不平。

在未進駐瓦崗寨逐鹿天下之前,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莊主,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後來,當時還是唐國公的李淵去太原時,遭到楊廣追殺。李家陰差陽錯誤殺了單雄信的哥哥,單雄信因此絕不投唐,結下樑子。

單雄信家產豐厚,瓦崗寨部將基本都接受過他的恩惠。在羅成老婆生病時,跑前跑後救治。後魏王李密無道,單雄信投靠鄭王王世充,成為駙馬。秦王李世民率秦瓊、徐茂公等人會戰洛陽,而單雄信趁李世民巡視御果園差點殺死李世民,幸虧尉遲恭趕到打退了他。後來羅成、程咬金等人臨陣倒戈,瓦崗五虎基本都投降了李世民。在戲文中,單雄信臨死前有一段詞:

呼喊一聲綁帳外,不由得豪傑笑開懷。某單人把唐營踩,直殺的兒郎痛悲哀,直殺的血水成河歸大海,直殺的屍骨堆山無處埋。小唐兒被某把膽嚇壞,馬踏五營誰敢來。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惱瓦崗眾英才。想當年歃血為盟三十六人成結拜到今兒一個一個投唐該不該。單童一死心還在,二十年報仇某再來。刀斧手押爺法場外,等一等小唐兒祭奠來。詛咒徐茂公陰曹十殿,同走一遍,上刀山下完油鍋,恩仇才完。

他們幫助秦王打下洛陽,單雄信不願投降,感慨仇怨不得報,襟懷坦蕩,光明正大,快意恩仇。徐茂公苦苦勸說,最終被殺,一代梟雄血灑軍中。

李淵秦王要殺說

在正史記載中,單雄信和翟讓、徐世勣是老鄉好友,誓同生死,而且確實武力很高,瓦崗寨氣勢頗盛。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讓遂亡命於瓦崗為群盜,同郡單雄信,驍健,善用馬槊,聚少年往從之。離狐徐世勣家於衛南,年十七,有勇略。

而且,還透露出一個信息,單雄信又追隨李密之後,有人認為他反覆無常,沒有立場,很容易投降:雄信輕於去就。而且,單雄信在洛陽軍中差點刺傷李世民,也確有其事,應該也是秦王厭棄他的原因之一。根據《舊唐書·李密傳》記載:

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王世充割據被平定之後,血戰積累的怨恨太多,因此李淵、李世民下令處死其黨羽部屬,沒有留情。原瓦崗寨靈魂人物徐世勣等人求情,表示願意拿自己的官爵來換,但不被允許,請之不得泣而退。畢竟,單雄信是王世充女婿,還有一定影響力。根據《舊唐書·李勣傳》:

又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於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
高祖不許,臨將就戮,績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矣。仍收養其子。

而且,單雄信滿以為徐世勣求情會奏效,不料知道自己會被殺時很生氣,心灰意冷,說就知道你這個人不會辦事,並破口大罵原瓦崗寨眾人,不得不掩面遮羞。

徐世勣念及同袍之情,割下自己一塊肉,表示我不違背誓言,並許諾會照顧他的家人。這一段歷史情節,細節起伏,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記載的很明確:

初,李世勣與單雄信友善,誓同生死。及洛陽平,世勣言雄信驍健絕倫,請盡輸己之官爵以贖之,世民不許。世勣固請不能得,涕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辦事!世勣曰:吾不惜餘生,與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許國,事無兩遂。且吾死之後,誰複視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隨兄為土,庶幾猶不負昔誓也!

可見,英雄也是具體的凡人,從來不存在英勇就義之人,只有絕望之下沒有選擇之人。

結語

作為隋末一代豪傑好漢,儼然遊俠世家,洛陽小縣的財主土豪,單雄信拋家舍業挺槍反抗,聚集起隊伍,頗有一番功業。但是,各路軍閥混戰割據,不得不隨時換主人,最終沒有看清楚時勢。

投靠洛陽王世充,投降的時間又太晚,局勢基本穩定,單雄信失去了利用價值,落下了被殺的命運。時也命也,悲劇無比。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單雄信,李勣,秦叔寶。是翟讓,李密,王世充手下部將,長期在一起朋友和戰友。關係相當鐵,命運造化人,李勣,秦叔寶在戰爭失敗中早就歸降李世民。單雄信勝利多卻陰差陽錯在留在王世充大營成為大將軍。

最後圍城無糧,人吃人堅持守城。最後十幾個將領也是最後投降了。李世民在惱怒中殺單雄信前李勣秦叔寶等很多戰友兄弟都跪地求情,李世民也沒有饒了他和他們。一個不留全部殺死。不是單雄信誓死不降而死。單雄信他們投降了。是王世充兵團將領困到人吃人情況,堅持一段最後還是投降了,卻被李世民大怒中無情地全部殺死了一班人。

單雄信徐世勎是同鄉,有勇力使長槍在馬很能打勇道善戰將領。613年,翟讓在瓦崗聚眾起義,單雄信與徐世勘一起投奔,還攻取滎陽,梁郡二城。瓦崗勢力達到全勝時期,李密和楊玄感在昌黎反隋失敗後也投奔瓦崗寨。翟讓讓權李密。李密當上魏國公。單雄信為左大將軍,徐世勣為右大將軍。

617年在李密與王世充決戰時,互相相峙互有勝負,翟讓部下王儒信勸翟讓奪李密之權,翟讓不聽,卻讓李密知道了。李密就打算除掉翟讓,在王世充率軍進攻瓦崗,翟讓率軍迎戰,被王世充擊敗。李密與單雄信領精兵前往救援,翟讓又打退了王世充軍隊。李密宴請翟讓,設計將翟讓砍殺酒席場中,徐世勘被亂砍傷,單雄信無奈向李蜜叩頭求饒,部將房德藻讓李密殺了他們,李密認為他們是有才能將士不聽。還讓他們分統翟讓原部。李密歸附王世充後,與宇文化及作戰大勝後,佔洛陽又獨立。王世充率軍來攻李密。王世充打敗李密後,又去進圍偃師的單雄信。使其投降。徐世勣等瓦崗戰友兄弟都去投奔李世民,就單雄信投降王世充。成為大將軍。

在620年,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率軍出戰,單雄信持槍縱馬直取李世民。把李世民嚇得逃跑,離開了軍隊,有少林寺一十三和尚救李世民故事傳說,就是單雄信創造的功勞。王世充當時英雄了得,打敗很多反隋叛亂的英雄。鎮壓李密後,被煬帝孫子楊侗帝,封為鄭國公,又鎮壓了宮中動亂。楊侗帝感激跟他盟誓為天下總管,監督朝廷內外各項軍務。還得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裴仁基,單雄信等等名臣大將。手下因而人才濟濟。不可一世,就廢除楊侗帝,立哥哥王世惲為帝,號鄭國。可他禮部當書裴仁基密秘商議要擊殺王世充,再次讓楊侗為帝。事露被殺,滅三族。也使王世充毒殺楊侗。

王世充去攻打河北竇建德先勝後失敗。竇建德反攻攻入王世充的國土燒殺搶劫,無惡不作,對付當地居民焚燒了王世充糧倉,作為對黎陽一仗失敗報夏懲罰。

王世充兵敗糧燒後,官員百姓認為沒有希望都去投降李唐五朝。人數越來越多。人心散失 ,糧食無多。城中沒有食物,飢餓而死的人也越來越多。也使叛逃越來越厲害。鄭國以五家一保,互相監督,只要有告發一人叛逃,全保人被誅殺,只有只發者有免罪得命。可糧食吃光了,城裡的人,以吃人肉渡日,連尚書部郎郭子高等都餓死在山溝裡。

唐軍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來了,遠處守軍城邑紛紛不戰而降,洛陽周圍郡縣全部投降,鄭國很多地域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陽成了一座孤城,王世充親自出面求和,雙方在洛陽城外隔洛河談判,條件說久時,到底終究最終和談破裂。

李世民派兵攻打,一打就勝。各個周圍縣邑紛紛投降歸附。王世充又派人去求竇建德。更激怒了李世民。

王世充飲鴆止渴,自找滅亡。不但未救洛陽安危。卻把竇建德也拉進死亡之中。請援河北軍出兵援助。621年王世充卒領軍隊出諸門跟李世民決戰大敗敗退。李世民乘勝追擊,在城門外駐守,使王世見步兵慢點不能進城。潰散向南,逃跑唐軍追殺幾幹人,俘了伍幹多。李世民又在虎牢關,活捉竇建德,和王世充侄子王琬,長史長孫安世等。

把他們亮出來讓王世充看。王世充驚慌失措,最後決定投降。可獻表中氣勢囂張,有辱李世民尊嚴。李世民大怒中先殺貢表中,寫大不恭教的話的黃門侍郎薛德音,再在大怒中,拘捕王世充餘黨段達,楊汪,單雄信,陽公卿,郭士衡,郭什柱,王善浚,張童仁,朱粲等十多人,都綁到渡越洛水的小沙洲上斬首示眾,還難消怒氣。李世民押著王世充竇建德凱旋迴到長安。李淵殺了竇建德,王世充卻被仇敵斬殺。

李世民殺單雄信是一系列因素促成的。最主要是他王世充的干將,還出城追殺過李世民,在徐勣飛馬阻攔下李世民逃得姓名。又在最談判中決裂,王世充又聯合竇建德更是加深仇恨。連兵抗唐使李危機四伏僥倖勝利。更加有寫文書的薛德音極不理智,語言擊怒李世民,使得英雄們援救失效。原因很多,唯沒有單雄信哥哥被殺過節。


ww3721


簡單的說

第一、世仇,單通絕不可能歸順。

第二、單通陣前倒戈不是一次兩次了,曹操這麼牛都不敢留呂布,他李世民敢嗎?

第三、基於以上兩點,加之天下未定,留這麼一個當世虎將在身邊,誰放心?況且這個傢伙對別人來說是虎將,對自己來說是豺狼虎豹!

天下大定,說不定還能留他一個活口軟禁起來彰顯自己的仁德,但是天下未定,還是殺了放心,這一點瓦崗舊人都心知肚明,所以基本上也沒幾個求情的。


秋山話


這是一個立場不堅定的人,和呂布一樣,養不熟,無論怎樣都培養不出他的忠誠觀,不殺他,以後他還會投降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