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無題》詩到底是政治詩還是戀愛詩?

李商隱的《無題》詩到底是政治詩還是戀愛詩?

李商隱是晚唐優秀的抒情詩人,他一生創作了二十餘首《無題》詩,而他的《無題》詩已經成為他的抒情詩的代表作。然而,這些《無題》詩卻素以難解著稱。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註》中說:“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有偏見,互持莫決”。千餘年來,爭議不斷。總之,李商隱是為誰、為何事而寫下的這些《無題》詩,人們至今也沒有搞清楚。在諸多說法中,有影響的主要有這兩種說法:一是為感遇而作,一是為戀愛而寫。

李商隱的《無題》詩到底是政治詩還是戀愛詩?

“感遇說”者認為《無題》詩是政治詩。清代學者張採田認為《無題》詩的代表作“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是“為陳情不省,留別令狐所作”,即為留別當時的宰相令狐綯的詩。紀曉嵐在《李義山詩集輯評》中也說“此亦感遇之作也”,認為是李商隱對自己仕途多舛與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傷感。

李商隱的《無題》詩到底是政治詩還是戀愛詩?

對於李商隱的其它《無題》詩,許多人亦認為是政治感遇詩,不過是“以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罷了。如“來自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首詩,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註》中說道:“首章二句謂令狐綯來相見,僅有空言,去則更絕蹤矣。令狐綯為內職,故次句點入朝時也。‘夢為遠別’緊接次句,猶雲隔萬重也。‘書被催成’蓋令狐綯促義山代書而攜入朝,文集有《上綯啟》,可類推也。”總之,這是詩人抒發對令狐綯不瞭解自己心情的憤怨而作的。明代學者朱鶴齡更是把李商隱所有的抒發男女情愛的詩都說成是“美人香草”的“忠憤”之情的寄託。他併為這一寄託現象的產生尋找了歷史的原因,說當時閹人暴橫,黨爭激烈,禍延人士。詩人厄蹇多舛,沉淪於記室這一卑職。“其身危,則顯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則莊語不可而漫語之,計莫若瑤臺璚字,歌筵舞榭之間,言之可以無罪,而聞之足以動。”一句話,這些《無題》詩表面寫愛情,骨子裡卻是表達自己的政治願望和理想不得實現的哀傷,那日夜思念的美人不是女子而是君主,而“劉郎”則是作者自己。

李商隱的《無題》詩到底是政治詩還是戀愛詩?

“戀愛說”者多認為《無題》詩為愛情詩。近代學者陳貽焮認為《無題》詩多為戀人而作,此戀人是靈都觀裡的一女宮人,證據是《無題》詩中的地名、物名、人名多與道教有關,如“蓬山”、“紫府”、“瑤臺”、“青鳥”、“劉郎”等等。陳貽焮還將李商隱的詩歌串聯起來,從整體上考察了他的戀愛真相:李商隱早年在家鄉懷州河內的玉陽山學仙,那裡有玉溪,故自號“玉溪生”。他所在學仙的那個道觀和靈都觀鄰近,各在玉溪一岸。當時靈都觀內住著某個入道公主和許多入道宮人,他愛上了其中一個姓宋的女宮人。由於道觀戒律森嚴,他們平常很難相見,經常託人暗中傳遞詩歌、書信,以表相思。每年秋冬之際,這些宮人都會隨公主回宮省視,大約到來年開春後才能重返玉陽。因此,李商隱與所愛的女宮人不得不飽嘗離別之苦。後因事發,遭到有力者的干涉,他們的來往也就更受限制了。出事後李商隱曾趁法會之便潛入靈都觀探望她,但可望而不可及。不久宮人們又隨公主回宮,因受約束,行前也未能與他告別。大概已得知她們很難再來玉陽,李商隱也隨即回家。一年後,李商隱在長安偶遇了所愛的女宮人,無奈車馬匆匆,不及交談,即已遠去。後來他兩次重回玉陽,都會前往靈都觀追憶往事,大有人去樓空之感。

李商隱的《無題》詩到底是政治詩還是戀愛詩?

陳貽焮根據李商隱的詩作將李商隱與女宮人的戀愛故事作了詳細描寫,認為《無題》詩就是戀愛詩。80年代初,吳調公在《李商隱研究》中說道:“李商隱的許多《無題》詩已‘提高到愛情意境來進行渲染和刻畫,而不機械煩瑣地接觸到具體的人物或事件’,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一詩,描繪的是一對愛侶相見的機會難得,一旦見面就愈發難捨難分的糾結心情;

‘扇裁月破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一句,刻畫的是一個女郎,因為羞澀,與情人見面匆匆,錯過了敘談的機會;‘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則描寫了一位戀人悵惜對方久已遠隔,而現在卻更加杳茫難尋的苦悶心境。”

李商隱的《無題》詩到底是政治詩還是戀愛詩?

《無題》詩雖然難解,但朦朧迷離的意象卻更易於撥動讀者的心絃。所以,儘管學術界還沒查實這些詩歌的抒情對象,但並不妨礙人們對它們的藝術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