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理財充滿誘惑和陷阱,低成本高收益當心受騙!

貓喜歡吃魚,可貓不會游泳,魚喜歡吃蚯蚓,可魚又不能上岸,上帝給了你很多誘惑,卻不讓你輕易得到。

近日,市民趙女士報警稱,她跟威信好友孫某在一個理財平臺上炒匯率“T+0”,一開始掙了不少錢,投資的錢也就越來越多,兩個月共投入90餘萬元。不久前,趙女士發現,她的賬戶被凍結,錢無法取出,威信中的孫某把她拉黑,她這才幡然醒悟。趙女士不是唯一掉入詐騙理財平臺陷阱的人。據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投資理財類型的詐騙案件109起,市民損失800多萬元。

“投資有風險,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投資鐵律,但仍有不少人被號稱超高回報率的詐騙投資理財所誘惑,陷入“被騙入場——先有收益——被套被宰”的循環中,成為詐騙分子最好割的“韭菜”。

類型手段千變萬化只為收割“韭菜”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通過詐騙分子目標群體這個特殊的視角,梳理出近年來出現的投資理財類詐騙類型。

類型一:廣告誘惑型

目標人群:不特定。

詐騙分子廣撒網,在各種自媒體、網站上廣做宣傳,在扣扣群、威信中傳播廣告,吸引一些想利用閒錢理財的人。這種類型通過高回報、高利率來誘惑受害人。

市民易某通過一個威信公眾浩下載“潤金盈”APP,APP上顯示各種理財產品都有很高的投資收益。他先後11次轉賬共13萬餘元購買該APP的理財產品,過程中,他收益提現6000元。20天后,他發現該軟件無法打開,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安溪人廖某下載“日新投資”APP,網站客服介紹該投資理財公司保本保息,投資收益高。他嘗試投資幾筆,收益率確實挺高,就繼續追加投資了近20萬元。隨後,他像往常一樣登錄APP查看收益情況,卻發現賬號無法登錄。

在晉江打工的朱某下載了“華融投資”APP,並在裡面看到一個叫“聖保羅IBOVESPA指數期貨”的投資項目,就投資了1000元。3天后,其賬戶餘額顯示1086元。近日,朱某花了4000元在該APP投資了一個叫“澳元對日元外匯期權交”的項目,但幾天後發現不能提現。聯繫客服,對方稱還需投資2萬元才能提現,朱某發覺被騙。

類型二:婚戀交友型

目標人群:欲交友的男性或女性,以單身女性受害者居多,這些人大多數離異、四五十歲、有一定經濟基礎,且對金融投資知識瞭解不充分。

“很久沒聯繫了,你還好嗎?”市民張先生威信上有女子頭像的人要求添加為好友,他想不起這女子是誰。該女子連續加了兩三次,張先生通過驗證。聊了幾句,該女子說是“認錯人”。不過,加都加了,多認識一個朋友不會有錯。就這樣,張先生和該女子熟絡起來,有空就聊。兩三個月後,該女子不時炫出她的理財收益,自稱購買了“四川興蜀大宗商品交易有限公司”的期貨獲利頗豐,讓張先生跟著投資。張先生聽信後,陸續在該公司網站上投入10多萬元。過後,張先生髮現該公司網站無法打開,知道自己被騙了。

類型三:大師指路型

目標人群:手頭有閒錢想投資,且迷信“專家”、大師甚至內幕消息的市民。

近期,有不少市民反映,他們被一些陌生人加為好友,後者向他們推薦國際營銷知名大師。市反詐騙中心民警也接收過這樣的信息,內容是:這是我恩師陳安之老師(培訓專家,被稱為“成功學大師”)新威信號,以前威信號人數已滿。經過陳安之老師的輔導,參加課程學習並應用,我的收入比以前增長了8倍以上。為了幫助更多人成功,陳老師每天輔導前10名加他的朋友,能不能通過就看緣分了!民警添加該威信,與“大師”私聊。很快,這名“大師”要求民警匯款交學費,在發現未收到學費後,這名“大師”惱羞成怒,將民警拉黑。

很明顯,這是騙子冒充陳安之進行詐騙。據介紹,有市民添加了“陳安之”的威信,沒聊多久,對方就讓他交2980元的學費,方可和“大師”繼續學習。不少人因為相信了這種成功學營銷,交了不少“學費”。

市民杜某在威信群裡經常看到一個被群裡人說得神乎其神的“股票專家”“股神級大師”,便添加了他的威信。大師說,由杜某投入資金2萬元—50萬元,有收益他與杜某五五分成,若虧損他的公司會賠償杜某50%的損失。之後,“大師”介紹杜某在一個網絡交易平臺上購買外匯,結果杜某虧了。“大師”並沒有補償杜某,反而讓他繼續投資另外一個平臺,並且稱再投資50萬元才能獲得前期補償。此時的杜某才醒悟過來,自己被騙了。

類型四:講座論壇型

目標群體:手頭有充裕退休金或一定積蓄的老年人。

詐騙分子通過舉辦講座,拉來“專家”“大師”現場講課,有時還會以發放免費物品作誘餌,讓老人覺得有便宜可佔,繼而一步步將他們拉入陷阱。

2017年5月,市民林某、蘇某等20餘人向警方報案稱,有人利用豐澤區一大廈6樓作為窩點,通過一個虛擬網絡交易盤,召開招商引資宣傳會等手段詐騙。經調查,警方發現,嫌疑人為遼寧人於某和劉某。他倆在香港註冊了“金德龍投資有限公司”,並在泉州市區租用場所作為分部,對外宣稱該公司擁有河北的鐵礦、雲南的漢白玉礦、香港的金店等。

為了讓騙局更加逼真,兩人在泉州一些大酒店大擺幾十桌宴席,召開招商引資大會,在向老年人發放禮品的同時,發佈虛假廣告,宣稱其“公司”即將在美國上市,還聘請退休老人到現場演講,承諾給投資者豐厚可觀的分紅。高額的回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些人禁不住誘惑,往兩人的“公司”投錢。誰知沒過多久,許多人就發現該“公司”及其相關網站關閉,於某和劉某也失聯。

2017年7月,民警在北京將劉某抓獲。3天后,於某落網。到案後,兩人對詐騙事實供認不諱。

起底理財充滿誘惑和陷阱,低成本高收益當心受騙!

數據顯示半年發案百餘起被騙800多萬元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分析認為,當前利用互聯網實施詐騙成為“主流”,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等傳統詐騙手段變少。據該中心發佈的《2017年泉州市電信網絡詐騙分析》,當年的詐騙案件中,網絡類高達73%,其中,投資理財類詐騙涉及的金額往往較多。根據該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投資理財類型的詐騙案件109起,市民損失800多萬元。

2017年,根據受害人被騙的情況梳理發現,相對頻繁涉及的理財軟件(APP)有:日新投資、華融投資、酷盈網、潤金盈、中國銀建、安鼎投資、寶馬國際APP、帝鑫1購、茂涵鋪子APP、中金投資APP、獅鼎投資理財APP、躍龍投資APP、嵐橋國際投資APP、匯銀創投、伍兆金服等。

今年以來,市民反映涉嫌詐騙的投資理財平臺(包括APP)有:未了財富、窩窩到家、國有金融、鴻海國際、賺錢寶、匯通天下、大盈投資、愛尚養豬、麥格理金融、銀億通投資、長江金業、寶富國際、積分股投資、首佳財富、潤金盈、中彩網、富銀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ifastar.com足球理財平臺、紅威投資、www.ifastar.com、創立豐黃金平臺、中銀投資、金石理財、榆林市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天金商城交易平臺、華爾互聯網投資理財平臺、華譽環亞、信管家、萬鑾國際、萬豪金業等等。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要求,加大對虛假理財平臺的打擊力度,清理整頓各類非法理財平臺、交易場所。根據相關調查數據,目前國內共有1000多家理財交易場所,有300多家涉嫌開設非法期貨交易、“類證券”投機交易等。

相關部門表示,一直以來,虛假交易平臺屢禁不止。這類詐騙依託互聯網平臺,作案手法新,手段專業程度高,社會危害極大,犯罪嫌疑人的反偵察意識比較強,對其主觀故意認定存在一定的難度。有的平臺服務終端設在境外,加之電子證據分散,難以全面收集。即便平臺網址被關停,嫌疑人還會換個名目重新“開張”平臺。

起底詐騙理財平臺往往有跡可循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仔細梳理市民上當受騙的這些投資理財平臺(包括APP),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共同點:

一、極具煽動性,不正常的高收益。現在的騙子越來越高明,對人性摸得非常清楚,貪婪是人類永遠的軟肋,於是就用高收益迷惑投資者。廣告無一例外地宣傳具有超高的年收益率,動不動就12%以上,有的高達30%,甚至更多。詐騙平臺上線後為了迅速擴大影響,一般都會在網絡媒體投放廣告,一些著名的網絡媒體也會刊登詐騙平臺的推廣文章。一搜索,排在前面的可能全部是該平臺的正面宣傳文章,讓人感覺這些理財平臺不會有問題。

評判一家理財平臺是不是詐騙,不是看廣告,一個非常有效且簡單的手段,就是看產品的收益率有多高。要知道,目前,除了國債、存款、保本銀行理財之外,很難再看到保本保息的理財,如果有,也是違法或不合規的。

二、公司背景模糊,承諾一定掙錢。騙子彷彿都有特殊能力,他們的項目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能夠盈利,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買入。

起底理財充滿誘惑和陷阱,低成本高收益當心受騙!

實際上,這些詐騙理財平臺往往對其自身經營情況、投資情況模糊處理,大部分受害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錢投資到什麼地方,也不知道這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這些公司大部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公司是純銷售的,投資的項目多是股票、證券、基金、期貨、生物製藥、礦山、賭場、高科技等,這些項目不需要研發人員、製造人員、服務人員,只靠銷售就行了,而且都能盈利。看起來高端,實際上什麼價值都沒有。部分受害人明明知道該平臺可能存在風險,但是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仍然進行投資,結果往往人財兩空。

三、有“大伽”站臺背書。有的理財平臺拉來所謂“國字號”“行業協會”、認證機構甚至明星知名人士,增加理財平臺的可信度。不管是誰站臺,都無法證明一個平臺的好壞,投資者不能將其當作衡量平臺好壞的唯一標準。

四、先讓受害人嚐點“甜頭”。有些人開始不相信,但是後來看到錢不斷流進自己的賬戶,便開始相信,一發不可收拾。

像日化收益詐騙平臺,註冊後每天簽到有收益,但不能直接提現,必須投資後才能提現。這也是精心設計的騙局,目的是引誘註冊並投資,剛開始可能很多受害人也是抱著懷疑的態度少量投資,到期提現,幾分鐘就到賬,逐漸被麻醉,越投越多。大額投資哪怕只投資一天,也不能提現,客服會以各種理由解釋為何不能提現,比如登錄IP地址不對,賬號被冒用、服務器維修等,並且會讓你繼續充值以證明是本人操作,或者要重新打款驗證。這都是詐騙平臺慣用伎倆,目的只有一個,繼續騙你的錢。

五、網站訪問效果不好。詐騙平臺基本都是租用境外服務器,並且沒有合法的監管,以香港的居多,且多是私營小平臺,詐騙平臺遭用戶舉報時,網站會被封鎖,因此經常會訪問無效。這時詐騙平臺會更換域名,重新運行,所以詐騙平臺一般都不止一個域名。

此外,詐騙平臺客服都是職業騙子,預先準備好各種問題的答案,溝通時以複製粘貼為主;詐騙平臺一般不提供公司座機信息,大多留400開頭的詐騙電話。

一些詐騙理財平臺也有其他特性,如要求發展下線,如果一家平臺要求投資者大力發展下線,給非常高的報酬獎勵,比如20%、30%的現金獎勵,這種就很有可能是騙子平臺;又比如短期內忽然無端搞大量的優惠活動,這也是騙子平臺慣用的伎倆。

提醒面對超高收益必須保持戒心

“其實,不管怎麼騙,騙子都是利用人們想要‘賺快錢、賺大錢’的心理。”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說,廣大市民應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投資回報,不要輕易將資金交由他人代理操作或者通過非正規存管平臺進行投資。

俞禎明溫馨提示,投資者對超高收益的投資要保持戒心,不要被暫時的高利率所迷惑,切勿相信只掙不賠的交易,避免落入網絡投資理財詐騙陷阱。另外,不要加入全是陌生人的“投資群”,不輕信“營業執照”,不要向陌生個人賬號匯款轉賬,向平臺注資時要多方驗證是否合法正規。一旦遭遇詐騙,保存好匯款或轉賬時的憑證並立即報警。

威信陌生人、威信上認識的男女朋友,薦股、釋放所謂內幕消息之類的,都是騙子的慣用伎倆,其最終目的是通過他們搭建的非法理財平臺、釣魚網站,誘騙受害者在上面投資。個別受害人會在前期獲得短暫小額收益,一旦投資數額巨大,網站就會出現打不開的狀況,或者網站背後的騙子捲款潛逃。所以大家在選擇平臺時,需要花時間去了解是否安全靠譜,多查一些資料綜合考量。

民警介紹,近年來公安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時也發現,儘管犯罪嫌疑人能被繩之以法,但是受害人投資的錢卻早已被轉移或者揮霍一空,很多受害人的損失難以挽回。在此,民警提醒投資人,守好自己的錢袋子,不被虛假的廣告所吸引,才能避免損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投資看似與金錢最接近,但恰恰相反,金融領域賺錢並不是最終的目的,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追求成就感,當金融領域的成就達到一個高度,錢只是附屬品而已。今天再大的行情,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單邊,到了明年就是故事,我們最多就是經歷過故事的人,投資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一夜暴富那是堵徒心裡,真正的投資講究的是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大家且不可因為市場上的各種誘惑而矇蔽了雙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