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为患者解除痛苦里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特稿

  “人在哪里,心在哪里,世界中央就在哪里”。对于段先忠来说,他的世界中央就在为患者解除痛苦里。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为患者解除痛苦里

  今年6月,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科来了一个浑身湿透、风尘满面男人,他背着一个竹篾背篓,用一块旧毯子捂得很严实,让人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男人放下背篓,什么话也来不及说,就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医生,求你们救救我家孩子。”他一面说,一面用手扶着被背篓的系带勒出几条深痕的额头,失声痛哭起来。在场的医务人员面面相觑,一时都有点束手无策。有位医生走过去把男人搀扶起来,轻声问他:“那你的孩子呢?”男人此时已经泣不成声,半天无法言语,只是用手指了指地上湿漉漉的背篓。有人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掀开背篓上破旧的湿毯,眼前的一幕使所有人都惊呆了:背篓里是个又瘦又小的男孩,看样子只有五六岁,已经奄奄一息了。

  当时,泌尿科主任段先忠刚下手术台,一看到这个情景,顾不得休息,立马俯下身查看小男孩了病情。只见孩子的下身整个会阴区肿胀、发红,阴茎根部有米汤色的脓液流出,散发着恶臭,孩子也因为感染发烧基本处于昏迷状态。经过初步诊断,孩子的病情真的不容乐观,鉴于医院从来没有医治幼儿的临床经验,加上无法确定病因,按常规医院不能接受这样的病人。段医生建议男人,还是送往省级医院去医治。

  谁知段医生话没说完,男人再一次噗通一声跪下了。经过困难的交流,段医生才弄清楚,原来,这个男人是怒江州的一位傈僳族同胞,在来二院求医之前,他就这么用额头勒住地上这个竹背篓,背着孩子辗转了怒江、保山多家大小医院,可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收治这个6岁的小患者。“医生,要是你们不收,我也不带他回去,就把他丢到大怒江里了。”

  男人的一句话说得段医生一阵揪心,他又附身看了看背篓里的小男孩,一咬牙做出了决定:孩子先收下再说,总不能让他真的给丢了大怒江吧。接下来的几天,段医生丝毫不敢大意。虽然孩子的病情查不出病因,按理不能贸然用药,但目前的情形又不容任何拖延。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为患者解除痛苦里

  段医生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孩子多半是细菌感染,因此第一时间给孩子进行抗菌治疗,同时进行细菌培养。经过每日精心的会阴部护理、换药、清创处理及加强营养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渐有了起色。很快的,孩子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渐渐恢复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甚至可以和医生护士说笑取乐了。

  出院回怒江州那天,那个曾在风雨中绝望地闯进科室的傈僳族男人,依然用背篓把孩子装在身后,把那块旧毯子细心盖好。他对段医生感激涕零,却不忘了开玩笑:“段医生,您放心,我不会把孩子丢进大怒江了。”

  从医二十多年,段先忠医生遇到过许多这样的病患,可以说,救病人于危难,于绝望中给病人带来希望,成了段医生行医的常态。尤其是地处边疆,医疗条件普遍相对落后,除了隆阳本地的患者,许多怒江州、德宏州、昌宁、施甸等边远地区的各民族患者都纷纷前来求医。每年因为给病人解除了疑难杂症带来的痛苦,段医生会收到许多康复后的病人发来的感谢信甚至锦旗。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为患者解除痛苦里

  可以说,段先忠医生在泌尿外科专业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作为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主任,他担任医院外科党支部书记,2016年就取得主任医师职称,任云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云南省中西医结合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云南省医学会男科学会委员;云南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会男科分会委员;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尿路结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保山市第一个云南省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项目负责人;两次荣获保山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保山市创新人才称号;目前主持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5项;累计获保山市科技进步奖6项,隆阳区科技进步奖2项;2017年获国家专利一项。同时,他带领的团队还获得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九九归一·中国泌尿外科手术及男科手术视频大赛”,由段先忠为术者的两个手术进入决赛。

  可是,段先忠医生取得的所有成就,都不是一蹴而成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无数的艰辛和汗水。他高中就读的是保山的一个乡镇中学,大学就读的是大理医学院,都不是那种响当当叫得响的名号。但即便这样,在段医生心里,能读大理医学院,已经属于生命的“第一个幸运”。

  学医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辛苦不说,还枯燥,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大学轻松。为了考试过关,他和同学们只能熬夜看书,经常一不小心一个通宵就过去了,第二天要继续参加考试。考完,还要备战下一科。就这样在反复的考试—上课—看书—上课—考试中,他熬过了五年。

  临近毕业的那一年,他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刀”。那年,他到某三甲人民医院实习。舍得吃苦和热爱学习的他,经常主动跟着带教老师上夜班,跑前跑后,认真请教老师问题。带教老师看在眼里,在带教中就经常放手让他“牛刀小试”。在老师带教下,作为第一助手,他第一次为一位40多岁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那次患者的情况有点危及,而他的手术完成得非常出色,下手术台后,他按耐住自己的激动,跑到卫生间里端详着镜子里的自己,“我真的完成了手术了。” 那段时间,每天完成工作后,他就跑到病房去看他的“患者”,问长问短,患者康复出院时,他们也成了朋友。患者出院那天,段先忠去送他,患者仅仅拉着他的手说:“医师,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了一股属于医生的成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那是他的“第二次幸运”。

  1999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这是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综合医院意味着专科分科不明显,他在医院里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科医生”,由于是大外科,所谓的“全科医生”,也就是所有的外科手术都得做。跟随老医生,什么外科手术都做,普外科、骨科、胸科、神经外科、创伤外科。“全科医师”的经历让他获得了扎实的基础,为后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石。

  2006年,段医生有了一个机会,从保山这样的边陲小镇去往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幸运”。

  在北大医院,起初他完全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同时参加进修实习的医生,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以上,只有他一个是普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看到差距后,他加倍努力。在进修学习的一年里,他翻阅了几乎所有的泌尿外科著作, “五一”、“十一”两大黄金周他连续在医院值班,未踏出医院半步。他的努力,带他的老师看在眼里。2006年老师带着他去沈阳参加了“全国泌尿外科年会”。这是他从医生涯的一次质的飞跃。

  进修结束以后,回到医院,医院添置了腹腔镜等一些微创的设备,可以说,他是医院微创手术的“开路先锋”。摸索了几年后,2011年,医院大外科分科,他担任泌尿外科主任,由此,也开始了医院微创手术质的飞跃。开始那段时间,举步艰难,泌尿外科这个专业也不被别人看好。然而,他深知,这是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在科里,他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病人来到科室,就不让病人带病走出科室”。自己解决不了的就请专家到医院会诊治疗,带着团队外出取经,每月一次的科室业务学习雷打不动。虽然每一步都步履维艰,但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稳重。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2年,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从偏远山区过来,做经皮肾镜手术,手术过程顺利,但意外的是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现肾脏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当时医院条件有限,没有为病人做介入的条件,最后为了保住患者生命,不得不切除患者肾脏。手术下来后,科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大家心里都不好受,要是医院医疗技术条件能好一些,医生的技术能提升一些,这个病人的肾脏也许就不用切除。

  痛定思痛后,段先忠医生积极向医院反映,购买设备,培养人才,对接上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己技术力量。

  段医生人生中的“第四次幸运”,是结识了云南省泌尿外科知名专家王剑松教授。王教授此前一直就心系边疆,多次亲临基层医院为病人就诊,实施手术,从不计个人得失。“第一次初到我院,觉得环境差,设施破旧,但在一次次的接触中,他看到了我们的努力,觉得医院发展变化一次比一次大,可以说,是我们的激情打动了他。”段先忠主任回想着当初的情景。后来,云南省委组织部及人社厅下发文件,支持县市级医院建“省级专家基层工作站”。他们科室第一次申报就成功获得了王剑松教授的专家基层工作站建站许可。2015年由云南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挂牌成为云南省保山市首家“省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时隔两年,2017年他们科室又成功取得了“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为患者解除痛苦里

  2015年,他第一次以医院专家的名义参加“云南省泌尿系外科年会”代表发言。后来,在专家的支持下,他有幸参加了全国公益性活动“顶天立地”项目,“走遍中国前列县(腺)——诊疗泌尿疾病、关爱老年健康”,该项目可以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到当地为患者免费义诊和手术。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幸运”。他知道只有走出去,才能将自己的技术提高。

  2016年,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合作的“比较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4cm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项目中,我院提供的病例数居全国第二位。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字,它来自云南边陲的一个县级医院。

  他的医风医德不仅是在技术上,在管理上也是严之又严。他的科室一天要做十多台手术,在送手术病人时两台手术的衔接中,他要求医护一定要密切配合,他绝对不允许出现让医生在手术室等病人。他说这样是犯罪的,不仅耽误患者手术时间,更是耗费医院人力、物力资源,一定不能浪费资源。这是一位将医院真正当成自己的家的医生。

  面对难以启齿的疾病,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男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他会认真倾听病人的诉求,并耐心地给病人做心理疏导,让病人正确认识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老年男性常见多发的良性疾病,从而打消就医顾虑。

  在工作中,他时常会接诊到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但却从来没有因为传染的危险而拒绝收治病人。有一次凌晨2:00,他完成急诊手术从医院回到家,还未来得及脱掉鞋子,又接到值班医生汇报,前天收治的那位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的重病人,已经有一天一夜没排小便了。值班医生做完检查考虑双侧输尿管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病情已经十分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听到这个消息,虽然累到想趴下的他,二话没说,随即返回医院,成功地为患者做了双肾造瘘术。

  一位从昌宁来的前列腺增生合并大出血的75岁老年男性病人,来到医院后,科室给他做了开刀手术,由于出血较多,患者出现极度消瘦。加之营养不良,手术后切口十余天都未愈合。解决这一难题,患者必须每天输入白蛋白,要吃有营养价值的饮食。患者家庭十分困难,家属准备放弃治疗。段先忠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组织全科医护人员为其捐款,叮嘱科室护士为他买鸡肉、排骨等,每天为其改善营养,一个月后,患者切口愈合,顺利出院。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平凡的医生,段先忠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在本职岗位上默默的奉献,以党员和医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段先忠用一把有温度、有情怀的柳叶刀,铸就着新时代的医魂,彰显着医者的大爱。新的一年,他和他的科室又开始扬帆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