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爲患者解除痛苦裡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特稿

  “人在哪裡,心在哪裡,世界中央就在哪裡”。對於段先忠來說,他的世界中央就在為患者解除痛苦裡。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為患者解除痛苦裡

  今年6月,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科來了一個渾身溼透、風塵滿面男人,他揹著一個竹篾揹簍,用一塊舊毯子捂得很嚴實,讓人看不出裡面裝的是什麼。男人放下揹簍,什麼話也來不及說,就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醫生,求你們救救我家孩子。”他一面說,一面用手扶著被揹簍的繫帶勒出幾條深痕的額頭,失聲痛哭起來。在場的醫務人員面面相覷,一時都有點束手無策。有位醫生走過去把男人攙扶起來,輕聲問他:“那你的孩子呢?”男人此時已經泣不成聲,半天無法言語,只是用手指了指地上溼漉漉的揹簍。有人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掀開揹簍上破舊的溼毯,眼前的一幕使所有人都驚呆了:揹簍裡是個又瘦又小的男孩,看樣子只有五六歲,已經奄奄一息了。

  當時,泌尿科主任段先忠剛下手術檯,一看到這個情景,顧不得休息,立馬俯下身查看小男孩了病情。只見孩子的下身整個會陰區腫脹、發紅,陰莖根部有米湯色的膿液流出,散發著惡臭,孩子也因為感染髮燒基本處於昏迷狀態。經過初步診斷,孩子的病情真的不容樂觀,鑑於醫院從來沒有醫治幼兒的臨床經驗,加上無法確定病因,按常規醫院不能接受這樣的病人。段醫生建議男人,還是送往省級醫院去醫治。

  誰知段醫生話沒說完,男人再一次噗通一聲跪下了。經過困難的交流,段醫生才弄清楚,原來,這個男人是怒江州的一位傈僳族同胞,在來二院求醫之前,他就這麼用額頭勒住地上這個竹揹簍,揹著孩子輾轉了怒江、保山多家大小醫院,可沒有一家醫院願意收治這個6歲的小患者。“醫生,要是你們不收,我也不帶他回去,就把他丟到大怒江裡了。”

  男人的一句話說得段醫生一陣揪心,他又附身看了看揹簍裡的小男孩,一咬牙做出了決定:孩子先收下再說,總不能讓他真的給丟了大怒江吧。接下來的幾天,段醫生絲毫不敢大意。雖然孩子的病情查不出病因,按理不能貿然用藥,但目前的情形又不容任何拖延。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為患者解除痛苦裡

  段醫生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考慮孩子多半是細菌感染,因此第一時間給孩子進行抗菌治療,同時進行細菌培養。經過每日精心的會陰部護理、換藥、清創處理及加強營養治療,孩子的病情逐漸有了起色。很快的,孩子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漸漸恢復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甚至可以和醫生護士說笑取樂了。

  出院回怒江州那天,那個曾在風雨中絕望地闖進科室的傈僳族男人,依然用揹簍把孩子裝在身後,把那塊舊毯子細心蓋好。他對段醫生感激涕零,卻不忘了開玩笑:“段醫生,您放心,我不會把孩子丟進大怒江了。”

  從醫二十多年,段先忠醫生遇到過許多這樣的病患,可以說,救病人於危難,於絕望中給病人帶來希望,成了段醫生行醫的常態。尤其是地處邊疆,醫療條件普遍相對落後,除了隆陽本地的患者,許多怒江州、德宏州、昌寧、施甸等邊遠地區的各民族患者都紛紛前來求醫。每年因為給病人解除了疑難雜症帶來的痛苦,段醫生會收到許多康復後的病人發來的感謝信甚至錦旗。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為患者解除痛苦裡

  可以說,段先忠醫生在泌尿外科專業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作為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泌尿外科主任,他擔任醫院外科黨支部書記,2016年就取得主任醫師職稱,任雲南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雲南省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委;雲南省中西醫結合會泌尿外科分會常委;雲南省醫學會男科學會委員;雲南省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委員;雲南省中西醫結合會男科分會委員;雲南省預防醫學會尿路結石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保山市第一個雲南省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項目負責人;兩次榮獲保山市有突出貢獻科技人才、保山市創新人才稱號;目前主持承擔省級科研項目2項,市級科研項目5項;累計獲保山市科技進步獎6項,隆陽區科技進步獎2項;2017年獲國家專利一項。同時,他帶領的團隊還獲得雲南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項目;由中華醫學會組織的“九九歸一·中國泌尿外科手術及男科手術視頻大賽”,由段先忠為術者的兩個手術進入決賽。

  可是,段先忠醫生取得的所有成就,都不是一蹴而成的,每一步都充滿了無數的艱辛和汗水。他高中就讀的是保山的一個鄉鎮中學,大學就讀的是大理醫學院,都不是那種響噹噹叫得響的名號。但即便這樣,在段醫生心裡,能讀大理醫學院,已經屬於生命的“第一個幸運”。

  學醫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辛苦不說,還枯燥,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大學輕鬆。為了考試過關,他和同學們只能熬夜看書,經常一不小心一個通宵就過去了,第二天要繼續參加考試。考完,還要備戰下一科。就這樣在反覆的考試—上課—看書—上課—考試中,他熬過了五年。

  臨近畢業的那一年,他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刀”。那年,他到某三甲人民醫院實習。捨得吃苦和熱愛學習的他,經常主動跟著帶教老師上夜班,跑前跑後,認真請教老師問題。帶教老師看在眼裡,在帶教中就經常放手讓他“牛刀小試”。在老師帶教下,作為第一助手,他第一次為一位40多歲的急性闌尾炎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那次患者的情況有點危及,而他的手術完成得非常出色,下手術檯後,他按耐住自己的激動,跑到衛生間裡端詳著鏡子裡的自己,“我真的完成了手術了。” 那段時間,每天完成工作後,他就跑到病房去看他的“患者”,問長問短,患者康復出院時,他們也成了朋友。患者出院那天,段先忠去送他,患者僅僅拉著他的手說:“醫師,謝謝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那一刻,他心中湧起了一股屬於醫生的成就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那是他的“第二次幸運”。

  1999年,他畢業後被分配到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這是一所縣級綜合性醫院,綜合醫院意味著專科分科不明顯,他在醫院裡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科醫生”,由於是大外科,所謂的“全科醫生”,也就是所有的外科手術都得做。跟隨老醫生,什麼外科手術都做,普外科、骨科、胸科、神經外科、創傷外科。“全科醫師”的經歷讓他獲得了紮實的基礎,為後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石。

  2006年,段醫生有了一個機會,從保山這樣的邊陲小鎮去往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進修學習,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幸運”。

  在北大醫院,起初他完全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同時參加進修實習的醫生,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以上,只有他一個是普通大學畢業的本科生。看到差距後,他加倍努力。在進修學習的一年裡,他翻閱了幾乎所有的泌尿外科著作, “五一”、“十一”兩大黃金週他連續在醫院值班,未踏出醫院半步。他的努力,帶他的老師看在眼裡。2006年老師帶著他去瀋陽參加了“全國泌尿外科年會”。這是他從醫生涯的一次質的飛躍。

  進修結束以後,回到醫院,醫院添置了腹腔鏡等一些微創的設備,可以說,他是醫院微創手術的“開路先鋒”。摸索了幾年後,2011年,醫院大外科分科,他擔任泌尿外科主任,由此,也開始了醫院微創手術質的飛躍。開始那段時間,舉步艱難,泌尿外科這個專業也不被別人看好。然而,他深知,這是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在科裡,他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只要病人來到科室,就不讓病人帶病走出科室”。自己解決不了的就請專家到醫院會診治療,帶著團隊外出取經,每月一次的科室業務學習雷打不動。雖然每一步都步履維艱,但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實穩重。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2年,一位30多歲的女性患者,從偏遠山區過來,做經皮腎鏡手術,手術過程順利,但意外的是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現腎臟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當時醫院條件有限,沒有為病人做介入的條件,最後為了保住患者生命,不得不切除患者腎臟。手術下來後,科室裡出現了短暫的沉默,大家心裡都不好受,要是醫院醫療技術條件能好一些,醫生的技術能提升一些,這個病人的腎臟也許就不用切除。

  痛定思痛後,段先忠醫生積極向醫院反映,購買設備,培養人才,對接上級醫院,開通綠色通道,加強業務學習,提升自己技術力量。

  段醫生人生中的“第四次幸運”,是結識了雲南省泌尿外科知名專家王劍松教授。王教授此前一直就心繫邊疆,多次親臨基層醫院為病人就診,實施手術,從不計個人得失。“第一次初到我院,覺得環境差,設施破舊,但在一次次的接觸中,他看到了我們的努力,覺得醫院發展變化一次比一次大,可以說,是我們的激情打動了他。”段先忠主任回想著當初的情景。後來,雲南省委組織部及人社廳下發文件,支持縣市級醫院建“省級專家基層工作站”。他們科室第一次申報就成功獲得了王劍松教授的專家基層工作站建站許可。2015年由雲南省委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領導掛牌成為雲南省保山市首家“省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時隔兩年,2017年他們科室又成功取得了“雲南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段先忠:我的世界中央就在為患者解除痛苦裡

  2015年,他第一次以醫院專家的名義參加“雲南省泌尿系外科年會”代表發言。後來,在專家的支持下,他有幸參加了全國公益性活動“頂天立地”項目,“走遍中國前列縣(腺)——診療泌尿疾病、關愛老年健康”,該項目可以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到當地為患者免費義診和手術。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幸運”。他知道只有走出去,才能將自己的技術提高。

  2016年,與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合作的“比較微通道和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2-4cm腎結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的項目中,我院提供的病例數居全國第二位。這是一組了不起的數字,它來自雲南邊陲的一個縣級醫院。

  他的醫風醫德不僅是在技術上,在管理上也是嚴之又嚴。他的科室一天要做十多臺手術,在送手術病人時兩臺手術的銜接中,他要求醫護一定要密切配合,他絕對不允許出現讓醫生在手術室等病人。他說這樣是犯罪的,不僅耽誤患者手術時間,更是耗費醫院人力、物力資源,一定不能浪費資源。這是一位將醫院真正當成自己的家的醫生。

  面對難以啟齒的疾病,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男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他會認真傾聽病人的訴求,並耐心地給病人做心理疏導,讓病人正確認識前列腺增生是一種老年男性常見多發的良性疾病,從而打消就醫顧慮。

  在工作中,他時常會接診到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但卻從來沒有因為傳染的危險而拒絕收治病人。有一次凌晨2:00,他完成急診手術從醫院回到家,還未來得及脫掉鞋子,又接到值班醫生彙報,前天收治的那位膀胱全切乙狀結腸原位新膀胱術後的重病人,已經有一天一夜沒排小便了。值班醫生做完檢查考慮雙側輸尿管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病人的病情已經十分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聽到這個消息,雖然累到想趴下的他,二話沒說,隨即返回醫院,成功地為患者做了雙腎造瘻術。

  一位從昌寧來的前列腺增生合併大出血的75歲老年男性病人,來到醫院後,科室給他做了開刀手術,由於出血較多,患者出現極度消瘦。加之營養不良,手術後切口十餘天都未癒合。解決這一難題,患者必須每天輸入白蛋白,要吃有營養價值的飲食。患者家庭十分困難,家屬準備放棄治療。段先忠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就組織全科醫護人員為其捐款,叮囑科室護士為他買雞肉、排骨等,每天為其改善營養,一個月後,患者切口癒合,順利出院。

  作為一名醫生,一名平凡的醫生,段先忠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情,在本職崗位上默默的奉獻,以黨員和醫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醫者仁心,大醫精誠。段先忠用一把有溫度、有情懷的柳葉刀,鑄就著新時代的醫魂,彰顯著醫者的大愛。新的一年,他和他的科室又開始揚帆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