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坦:曾经黄金时代

2014年4月20日武汉草莓音乐节,彭坦倒数第二个在草莓主舞台出场。面对着新乐队,新的歌,以及彭坦的新形象,台下的乐迷眼神茫然,无措地打着拍子。

直到南方的第一个音响起。


彭坦在武汉生活了13年。

从宣恩搬走时,彭坦正读小学四年级。天刚蒙蒙亮,两辆装满家当的卡车就上路了。

小朋友一大早跑来送他,追着车不停喊他的名字,背包在身后直晃荡。彭坦不停地哭,直到迷迷糊糊睡着。

家住水果湖,彭坦在东湖边长大。受父亲影响,小时候的彭坦迷上了画画。如果不是高二时那场无聊的运动会,彭坦应该会照家人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画家。

那是1993年的秋天,水果湖中学人声鼎沸。

15岁的彭坦溜出学校闲逛。他走进一家音像店,看到一盒装帧怪异的唱片,封面黑白,唯独一张男人的大脸。彭坦十分好奇,掏出8.8元买下了这张崔健的《解决》。

回到操场,彭坦拿出唱片戴上耳机听。那一瞬间,他只觉得震撼,任灌入耳朵的声音刺着耳膜。回到家,他翻出哥哥的吉他,决定自学。

翌年夏天,他自弹自唱,将王菲的《梦中人》改成了《我爱这个夏天》。

所有的故事,从夏天开始。

对于一群精力过剩的小孩来说,组建乐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1995年,彭坦拉上初中同学魏飞和几个哥儿们组建了「人异」乐队,意为「现代的人都在异化」。乐队最多时有8个人,3个吉他让他2个贝司手,彭坦主唱,江湖上戏称「乐团」。

魏飞日后成了达达的贝司手——不过当时魏飞并不想弹贝司,然而没办法——乐队已经有三个吉他手了。

彼时武汉正掀起大学生乐队热潮,各个高校各种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乐队和演出也带动了武汉本土地下音乐的发展。在湖北美院、中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政法学院等一众高校的巡回演出舞台上,他们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

也就是在这年年底,「人异」登上了武汉工业大学的舞台。在这场为白血病学生募捐的义演上,人异的初次亮相引起了不小轰动。

然而,「人异」终究只是一时激情的产物。繁杂的人员、极高的流动性、不系统的排练,都预示了他们的结局。

成立一年不到,在一次迪厅的演出中,「人异」乱了调子,被听众轰下了台。

「人异」解散后分出了四五个乐队。其中,彭坦拉了魏飞出来,组建了达达。

彭坦为了达达可谓呕心沥血,他的角色差不多相当于乐队的主唱兼经理。找人,找场地,找车,找设备、调音……每个环节亲力亲为。为了维持乐队的开支,彭坦除了在酒吧唱歌,闲暇时还会去画广告画。

然而当时武汉的音乐环境经过几年发展,逐渐衍生成两大派系:重金属和朋克。那些方向不太清晰的武汉乐队,在那两年内纷纷加入其中。

这让新生的达达有点尴尬:他们的风格偏民谣,金属乐队觉得他们太清高,朋克乐队觉得达达太流行。但凡凑场演出,达达很难找到一起演的乐队;彭坦拉来的人基本待不久,便不甘寂寞跑去玩朋克或者重金属了。

难以维系的成员令彭坦很是受挫。他尝试过与另外两个流派的乐队套近乎,拿出自己新买的罗兰VS840录音机帮他们录母带,然而收效甚微。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1999年。当时的达达有一点朝武汉朋克转型的意思,做的音乐特别噪。吉他手刘利敏并不喜欢这种音乐,选择了退出。

幸运的是,补上这个空缺的是主音吉他手吴涛,他成了达达的最后一块拼图。加上原有的主唱兼吉他彭坦、贝司手魏飞和鼓手张明,达达的成员终于固定。

吴涛此前是跳房子乐队的吉他手,也曾在琴行上班,对音乐有着自己的风格与想法。他的到来为乐队带来了「令人瞠目的电子气息」,把四个人的音乐方向凝聚在一起。大家决定把这三年的作品重新编排,这成了第一张专辑《天使》的雏形。

在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地下乐队都有着蓬勃的发展势头,基本上每个城市的酒吧都可以安排演出。因此,团队计划录完专辑后,马上开始全国巡演,一边演出一边卖专辑。

闭关3个月,专辑录制完成,不少朋友过来捧场。达达在演出时发了很多唱片出去,其中有一张给了当时在武汉音像的朋友秦天。巧合的是,华纳进入内地后和武汉音像有合作,秦天便把带子推荐给了许晓峰和宋柯。

时任华纳董事总经理的许晓峰和制作总监宋柯听到这张小样后,当即致电秦天,托其为达达在武汉安排演出,想现场看看乐队整体的感觉。用宋柯的话说,他把小样扔进CD机15秒之后,就决定要签这个乐队。

这其中有个插曲,华纳唱片找达达要资料,彭坦以为是骗子,直接回绝了。

当然,这突如其来的安排令达达感到意外。而秦天为达达安排的场所,正是4年前「人异」被轰下台的地方。

一切似乎要昨日重现——5、6首歌唱完,除了包间内的一桌人,场内观众已所剩无几。演出结束时,彭坦心情不太好,与此相反的是包间内的许晓峰和宋柯,他们则十分满意。当晚大伙儿一起吃了个饭,双方也闪电般达成了签约意向。

2000年7月1日,华纳在武汉音乐学院举办发布会,宣布正式签约达达。在彭坦22岁的这一年,达达成为中国内地首支也是唯一一支签约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摇滚乐队。

彭坦:曾经黄金时代

初来皇城,8月的北京让武汉伢彭坦极为不适应。干燥、炎热的天气,完全不同于南方的湿润与青葱。在他的印象中,南方老下雨。达达流传最广的《南方》,便源自于北京久违的一场夜雨。

不过,《南方》并非《黄金时代》的主打歌,彭坦写的时候也没有预料到这首歌会多动人。只因当时某个电台DJ对其偏爱有加,便将其推到排行榜靠前的位置,成就了这首绝唱。

《南方》是一个意外,因为彭坦本身不喜欢在歌曲中表达不开心的东西。

多年之后,他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两个男生表情严肃,抱着吉他弹唱《南方》。他觉得特别逗。

「不会再有《南方》。」

刚到北京时,乐队主要的任务是录制《天使》。华纳听完母带后感觉不错,找来高旗当制作人,用更专业的设备、录音师进行重新录制。

《天使》于2001年1月面市,在中国流行乐坛引起了不小轰动,半年内囊括了唱片发行以来的所有国内新人、传媒推荐大奖、最佳摇滚乐队等十七项音乐大奖,唱片销量高居本年度摇滚唱片首位。凭借这张专辑取得的成绩与人气,达达在随后接下了IBM、MM豆的代言。

彭坦:曾经黄金时代

但乐队的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开始大家住在一起,后来分散开住;专辑推出后,排练、演出、通告、商演,前前后后总计一年多高强度的宣传期让乐队苦不堪言,和签约前的状态完全不一样——身份变化之快让达达难以适应,创作也慢了下来。

外部环境对于达达的爆红也颇有微词。不少人认为这群小孩完全凭运气,这种类型的乐队与音乐并非空前,也不会绝后;过于流行的旋律让达达陷入“是否摇滚”的争议当中:有次达达在云南演出时,就遭遇了观众的谩骂。

种种原因令第二张专辑的制作成为最艰难的坎。大家都攒着一股劲,力求超越一专。「首支签约国际五大唱片的内地摇滚乐队」,这个标签沉甸甸地压在年轻人肩上。

而他们最终也没有赢得这场战役。

《黄金时代》一做就是三年。这是一个非常起伏的过程,乐队氛围时而沮丧,也有过各种吵架和矛盾。压力令人心浮躁。

2003年底,《黄金时代》终于出炉。乐队对这张专辑很满意,认为这是一张「没有遗憾」的专辑。然而,比起第一张专辑的火爆,《黄金时代》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用吉他手吴涛的话说,这是一张「慢热」的专辑,「专辑的基调比较沉重,缺乏《节日快乐》、《我的天使》等欢快、易于流行的歌曲」。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张快乐的专辑。

彭坦:曾经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没有被大家看好。知名博客写手、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评价说:「达达是从美容院里走出来的零点。」知名乐评人贺愉也发表了一篇名为《达达 没有黄金 没有时代》的乐评。这些对年轻的达达都是不小的打击。

好在新专总归是发了,似乎最难过的坎已经迈过。有那么两三个月的时间,大家沉浸在这种幸福当中,前途一片光明。

事实上,《黄金时代》确实是一张慢热的专辑。

这张专辑卖出超过30万张(一说40万张),雄踞各大音乐排行榜榜首。《无双》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3108广告曲,《song F》、《南方》更是流传至今。在豆瓣上,《黄金时代》收获了8.8分的评分。

凭着这张专辑,达达在不久后的「全球华语榜中榜最佳摇滚乐队」的争夺中击败垄断多年的零点乐队,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的壮举。

彭坦:曾经黄金时代

可惜,《黄金时代》没能赶上黄金时代。

2004年初,本该是唱片要大力宣传的时候,可突然而至的高层人事变动令达达措手不及。随着许晓峰和宋柯相继离开华纳,达达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某种意义上,许晓峰和宋柯是达达背后的支撑,二人的出走令公司环境变得陌生。之后乐队的负责人闫月也离开了,达达在华纳一度处于没人管的境地。本身乐队就不善沟通,不可避免地加深了与公司的隔阂。

当时华纳决定改变包装路线,制作人认为彭坦的嗓子并不适合唱摇滚,再坚持唱下去可能会毁,想让达达往“中国的Simple Plan”这个方向走,并通过邮件给乐队下最后通牒。但达达认为自己并非流行乐队,只不过刚好身处国内最大的流行唱片公司,本质还是一支独立乐队。二者的矛盾无法调和。

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乐队内部。一系列变故沉重打击了众人的信心,推出第二张专辑,乐队的生存环境反而更艰难。在音乐上证明自己,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好,这让大家感到绝望。

收入、生活条件、创作环境也是众人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最惨的时候,公司把排练棚也收走了,乐队连排练的地方都没有。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据吴涛回忆,那时候他穷得自己天天煮挂面吃。达达乐队名存实亡。

2005年4月的一个晚上,彭坦分别给每个成员打了电话,约大家出来聊天。

咖啡屋内,这是一场只有彭坦在说话的聊天。

或者说,即便彭坦也沉默,大家也心知肚明。

这是个令人遗憾的默契。

解散后的一段时间,彭坦完全不想做和音乐有关的事情,那是他最暗淡无光的日子。

贝司手魏飞成了白领,鼓手张明组过乐队、在家写过剧本,吉他手吴涛成了音乐制作人。

彭坦尝试过找工作。有一阵子,他买刊载很多招聘信息的报纸,拿着笔在上面划。他的理想工作是送快递,因为他喜欢在当当网买书,每次书到手的时候都很开心。他觉得如果能把书送到别人手上,那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工作最后还是没找成。在朋友鼓励下,彭坦只好试着把音乐拾起,也有了帮何炅写的两首歌。

2006年的北京国际流行音乐节让彭坦坚定了继续做音乐的想法。音乐节来了他最喜欢的乐队Supergrass,唱了他最喜欢的歌《Moving》。

挤到第一排的彭坦大为触动。他看着主唱,看着舞台,确定了那才是他该去的地方。

再一次地,彭坦拿着母带,争取到了发专辑的机会。

彭坦:曾经黄金时代

2007年5月4日,达达乐队正式公开宣布解散。也是在这天,久违的彭坦带着《少年故事》归来,以彭坦的名义。

他在专辑内页里写了一段话:

「感谢制作人吴涛在音乐上对我的全力支持,

还有魏飞和张明,

我们曾经在一起做出过了不起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