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葉問3》票房造假,區塊鏈技術能否改變現狀?

近年來,國內影視市場發展火爆,一方面新影視作品發行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票房也是收益頗豐。為此很多演員也轉型當導演拍電影,不過票房造假的問題再次引發了大家的關注。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個別涉嫌票房造假的電影。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是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電影備受關注,沒想到正式登陸院線以後卻被曝出了片方大批量購票,然後再退票的手法刷票房。據報道疑似惡意退票數量高達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為此貓眼平臺還特意發聲明說,絕沒有參與此事,並且暫時關閉了退票功能。

《後來的我們》片方表示將珍惜用戶的愛與信任,希望能徹查此事。劉若英工作室也表示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儘早查明真相。

作為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出了如此問題,實屬不該。而通過買票再退票來吸引影院排片,如此“空手套白狼”,無疑是中國影視史上一個巨大的商業騙局。


《後來的我們》《葉問3》票房造假,區塊鏈技術能否改變現狀?


《葉問3》

甄子丹主演的電影《葉問3》上映短短3天,票房就突破4億,這一現象引發的不是業界對於功夫片的熱議,而是一場關於電影票房造假及其背後資本運作的議論,有媒體和網友不斷曝光其票房數字嚴重造假,具體操作是片方自己花錢買座位,而且買的都是前後排較冷門並且不太適合3D影片觀看的座位,再或者包場,包場的時間也是選在觀眾少的早晚場,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是否有觀眾看,票房都會計入售票系統。


《後來的我們》《葉問3》票房造假,區塊鏈技術能否改變現狀?

還有網友在微博貼出一張中影國際影城(光谷天河店)的實時售票圖,圖中顯示,該影城在半夜0:56分開始,每隔10分鐘排映一場《葉問3》,票價竟高達203元。


《後來的我們》《葉問3》票房造假,區塊鏈技術能否改變現狀?

《捉妖記》

《捉妖記》對外宣稱票房有24億,央視記者深入調查披露說片方存在刷票房的行為,電影放映過程中存在“幽靈場”和“十分鐘場”這樣的情況,因此捉妖記的票房被疑造假嚴重。


《後來的我們》《葉問3》票房造假,區塊鏈技術能否改變現狀?

一位網友截圖顯示青島百老匯影城2015年8月28號放映情況:《捉妖記》這部時長118分鐘電影,9點10分放映,9點20分就放映結束了,而就是這個1號影廳, 9點30分,又開始放映下一場的《捉妖記》,時長還是10分鐘。


《後來的我們》《葉問3》票房造假,區塊鏈技術能否改變現狀?

票房造假在中國電影界似乎已經司空見慣,原本一些電影相關利益方為了票房數據好看會進行“注水”“鎖場”,出手買下午夜、清晨等較差時間段的影院排片場,這樣既不影響黃金時間段普通觀眾買票,又能快速提高票房。然而,通過購買預售票再大規模退票的行為卻是第一次集中爆發。

通過預售期的良好表現讓影院提高排片率,增加影片的播放場次,然後在影片播放前進行退票,不僅自己沒有損失,同時也達到了提升排片的效果,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通過以上的幾部電影,我們不難看出,造假事件的原因很簡單:業務和數據過度中心化,數據不公開不透明可篡改,缺乏公信力。

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數據透明,數據不能篡改,這就很好地避免了利用購票平臺漏洞進行大規模先買後退的問題,刷單行為也能得到遏制,並且數據掌握在觀眾的節點裡,並不儲存於購票平臺的服務器裡,完美的阻隔了平臺方為了自身利益篡改數據的可能性。

區塊鏈是門好技術,區塊鏈技術給影視行業帶來的好處已經逐步進入主體的視線當中,相信將會在改變票房造假以及版權問題中發揮正向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