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該死的異地戀!

最近諮詢異地戀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異地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一個令很多情侶都有點“聞風喪膽”的詞。但首先,我們想要告訴異地情侶們的好消息是,從心理學研究結果來看,

異地戀並沒有比近距離戀愛更難維持。

啊!這該死的異地戀!

研究顯示,在對關係的滿意度,親密度,信任度和關係進展數據上,調查顯示,異地戀和近距離戀愛沒有差別(Guldner & Swensen, 1995)。並且,比起近距離戀愛,異地戀並不會有更高的分手率,在普度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異地戀的分手率和非異地戀的分手率為27%和30%,並沒有顯著差異。甚至,異地戀的分手率還要略低一些。

除此之外,研究者們還發現,異地戀中的人並不會比近距離戀愛更容易出軌——本來就會出軌的人不會因為近在身邊就不這樣做。然而,在異地戀中時刻懷疑和擔心伴侶會出軌,反而可能導致感情破裂,因為信任在遠距離戀愛中尤為重要。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應該如何提供有效的關心,讓對方真正地被懂得和被愛著呢?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

你真的懂得如何關心另一半嗎?

當一些不愉快的事發生時,以下是常見的4種關心方式:

方式一:“哎,聽你這麼說的確是挺糟糕/慘的。不過,你至少還有xxx啊,很多人可能連這些都沒有呢。想開點吧,生活還不算太糟。”

方式二:“我之前也遇到過和你一樣的狀況,我也經歷過這些痛苦,你的感受我都有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相信我。”

方式三:“不開心也沒有用的。我覺得你現在遇到的這種狀況屬於…,你可以這麼做:首先,…;其次,…;然後…”,“你應該這麼想…,然後,應該這麼處理…”

方式四:“我能想象你現在遭遇的這些事情,也能想象你在經歷這些時候的那種痛苦感受。你是不是遇到…,你是不是覺得…?你需要我做些什麼?”

你覺得這四種方式中,哪一種是最能給予你/對方安慰,讓人感到被懂得和被愛著呢?

在心理學領域,這4種關心他人的方式被認為是截然不同的(Burton, 2015; Stern & Divecha, 2016)。其中:

方式一被稱為“惋惜”(pity),它表達的是對對方遭遇的一種認知(acknowledge),即“我承認你目前的狀況是糟糕的,我為此感到遺憾”,這種關心很容易讓對方感覺是“居高臨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方式二是一種“憐憫”(sympathy),它的出發點在於“我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然而很多時候,這是一種“過多的自我代入”。這種代入,不僅會使表達關心的人再次回憶起自己的痛苦,也會成為理解對方感受時的阻礙——Ta預設對方會與自己曾經的感受一樣,但可能不同人在遭遇相似經歷時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以及,被關心的人,也可能完全失去繼續表達的意願,因為這個對話好像變成了關心者自己的事。

方式三是

“同情”(compassion)同情他人的人,總是滿腔熱忱地想要幫助對方,有時候甚至沒弄明白對方是否真的需要幫助、以及需要什麼幫助。戀人之間,當一方“心情不好”,而另一方總是給予給出實際的建議時,後者的關心就是一種“同情”,而前者往往就會覺得對方不懂自己的需要,沒有在真正地關心自己。

方式四才是“共情”(empathy)它所表達的是,“無論我是否曾經歷過,我都會從你的角度去想象你的遭遇、你的感受。我不會貿然給出幫助,但我願意瞭解你的需求、並盡力給予你所需要的支持”。它被認為是最能夠讓他人感受到被懂得、被愛著的表達關心的方式。它也是心理諮詢中來訪與諮詢師之間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

啊!這該死的異地戀!

如何才能更好地共情與關心另一半?

1. 保持自己的情緒邊界

保持情緒邊界,很重要的一點是學會區分自己和另一半的情緒。研究發現,提升對自我的內感受力(interception),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保持情緒邊界,區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Shah, Catmur, & Bird, 2017)。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正念練習來提升自己的內感受力:

找一個安靜而舒適的空間

靜靜地傾聽自己的心跳聲,並從1開始數自己的心跳

若在你數數的時候,你覺察到自己的內心有一些其他的念頭出現,數字便歸零,你重新開始數你的心跳。

另外,與保持個人邊界一樣,你需要自我堅定來維護自己的情緒邊界,即不過多地為另一半的情緒負責。如果你的另一半總是在不開心的時候來找你傾訴,你就需要有意識地去防止自己過多地捲入到對方的生活與情緒狀態之中(Lucas, 2010)。

2. 想象對方而不是自己

Buffone等人(in press)的研究發現,當我們想象自己正在經歷對方的遭遇時,我們大腦中與自身痛苦相關的區域會被激活,不僅如此,我們的身體也會隨之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

為此,他提出我們在認知上共情對方,為對方設身處地地考慮時,需要從想象自己轉變為想象對方(from “imagine-self-perspective” to “imagine-other-perspective”)。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問自己“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Ta的性格、Ta的優劣勢;那麼,Ta在事情發生時,會有怎樣的想法和感受呢?”。

這些問題,能夠及時防止我們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到對方的痛苦遭遇之中。

3. 停止過度付出

另外,我們也需要避免過度付出。有的人會因為怕情感變得淡薄,每天12小時守著電話。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伴侶,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掌握好自己的生活。有時候Less is more. 過度溝通會使你們都覺得很累。當你明確意識到自己在過度付出時,你也必須足夠堅定地為它按下“中止鍵”,儘管這是一件需要意志力的事。

其實可以提前約定好每週固定的通話時間而不是想起來才聯繫對方。這樣,對約會的期待會令人興奮,而你們也會不必因為一方沒有聯繫對方而互相埋怨。

為了有效地安排約會,你們可以分享時間表給對方,在TA手頭有重要的事情和安排時,不要互相打擾。在共同方便的時間,安排視頻、電話等活動。如果你們處於不同的時區,這一點尤為重要。

最後,給大家提供一些異地戀愛保溫的小tips:

a. 和對方及時分享關於自己的新鮮事,做相同的事情

最近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綜藝?看了哪部小說令你印象深刻?愛上了哪項新的運動?交了個怎樣的新朋友?及時分享彼此的生活,會使你們有更緊密的聯結,也不會因為距離而感覺離對方的生活更遙遠了。

在分享自己的各種生活瑣事時,不要僅僅是完成任務般的一兩句話,而是最好一些能夠將你的描述具象化的素材,比如圖片、語音,小視頻等等。它們可以是非常簡單的:“今天在小區遇到一隻可愛的流浪貓”,加上那隻貓的圖片。和對方分享這些日常點滴也能夠讓對方感覺到你的愛和用心,拉近彼此心的距離。

同時,你們還可以做一些即使相隔兩地也能一起進行的活動,保持兩個人之間的互動感。比如追同一部電視劇,一起討論劇情,或是報同一個線上課程,等等。

b. 一起認真地規劃、管理未來

你們彼此都應該告訴對方,到底想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特別是,當你們對彼此的期待已經關係到到兩個人的未來。也就是說當你們嚴肅的都想要一份共同的未來的生活時,這種交流尤其重要。

研究也表明,兩個人一起認真地設想未來的生活——大到以後要在哪裡生活,小到以後要怎樣分擔家裡的家務,會給關係帶來更多的正向情感和希望感。

同時,你需要不斷地向對方和自己傳達:“我很重視這段感情,我們之間的距離也只是暫時的,為了穿過時間和空間再次擁抱的那一天,我會更加努力。”此外,如果你們之間異地的時間長度是明確的,也需要清清楚楚地告知對方。

這關係到了你們之間的承諾感,而很多異地戀之所以無法存續,也和關係中的不確定性密不可分。研究親密關係和遠距離溝通的學者Katheryn Maguire的一項調查結果中表明,在遠距離的關係中,那些確定自己能和伴侶重聚的具體時間的人,對關係的滿意度更高,也更不容易感覺抑鬱。

最後,送給處於異地的你一句話:“距離之於愛情,就像風之於火,它吹熄那些微弱的,它助長那些強烈的。” 願你的付出被感受和珍惜,也願你獲得想要的愛與關心。祝你們的感情茁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