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狩獵四篇):緊張刺激的首獵

四十四年前的一九七四年,我下首鄉當知青來到了距廣元市近一百多里遠的大山裡。我所在的生產隊佔地面積較廣,從山頂到山腳下大約要走三十分鐘左右,山腳下是一條寬約二十米的小河溝,河中佈滿各個奇形怪樣的石頭。雨季來臨時河水爆脹洶勇澎湃,樣子很是嚇人。而到了沽水季節溝內水量稀少流水潺潺,我們有空也經常在溝裡釣魚,扳螃蟹,到也別有情趣.

河溝對面是另外一座比我們這邊還要高的大山,叫做龍王山。可能是由於人口丶交通丶等原因吧,我們生產隊這邊梯田丶坡地較多。而對面的龍王山卻人煙稀少耕地較少,滿山遍野都是荊刺叢林。

就在這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藏有許多的野生動物,大型的食肉動物早在解放初期就己經滅絕了。經常出沒山中的是野雞丶野兔,獾子丶獐子丶麂子等食草動物。

到生產隊不久我就知道了,我們生產隊有幾個獵人,農閒季節經常到對面的龍王山打獵。住在山下的老張是幾個人的頭,家中有兩條兇悍的獵狗很是了的,經常給他抓兔子丶麂子回來。

也可能是男人血管裡流淌和沉澱著的狩獵情節,在和他們認識後我就提出要和他們去打獵,他們也欣然同意,答應有機會就喊上我一起去。果不其然,幾天後機會就來了。

那是一個初春的早上,頭天晚上下了陣陣細雨,剛吃過早飯,山下老張託人帶話給我們,要我們趕快下去.很快黑牛丶財娃子就準備好了狩獵行頭,腰上捆著用牛角做的火藥筒和裝鐵沙子的袋子,肩上扛著火藥槍.我打空手跟著他們,匆匆向山下趕去。

到了山下見到老張才知道了事情原由。早上起來老張順著河溝去放牛,在雨後的溼路上,發現有一隻麂子的腳印,從對面的龍王山越過河溝跑到我們這邊來了.

順著溝邊的小路,一行四人外加兩條獵狗來到現場.果然泥地上有一串新鮮的象似山羊的腳印,我知道我們那裡沒人養羊子,他們說這就是麂子腳印,但麂子是什麼樣子我還從沒見過。腳印越過小路已經上了我們這邊的山坡。坡上是一塊塊水田和坡地,容它藏身的地方並不多。

老張當即分工,由我和財娃子沿著小路,分別在腳印的左右兩側,相距十多米的地方守侯.黑牛到溝對面守礁口,而老張自己帶著兩條獵狗,從上而下把麂子趕下來。可以看出老張這一部署是相當縝密的,只要麂子被趕下來,順著原路跑過溝去的話,那它就正好撞上黑牛的槍口。

分工完後,各就各位.不多一會我突然聽到上方坡地那裡,傳來獵狗一陣陣急促的叫聲。我剛反映過來肯定是發現東西了,河溝中又響起一串"咔嗒丶咔嗒"頻率極快的敲擊石頭的清脆聲音。尋著聲音我定睛一看,哇!只見一個黃色的象狗一般大小的動物,正在亂石凌峻的溝內斜插著向對岸飛奔,蹄子敲擊石頭髮出來的聲音在空曠的溝谷中,異常清晰."大石嘴丶大石嘴"老張焦急地給黑牛指明方位,但一切都遲了。短短不到十妙,只見麂子縱身一躍,串入對面的刺壟荒草中一下就不見了,待黑牛氣喘吁吁地趕過來時,連麂子的影子也沒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