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瀋陽事件”,引起了社會對“師德”的廣泛討論。
事件回顧:近日,多位北大學生在網上發佈文章,實名舉報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現南京大學文學院文學語言學系主任瀋陽涉嫌性侵,要求其對95級本科生高巖的死亡負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文學院相繼做出了回應。上海師範大學也發佈聲明稱,終止與南大教授瀋陽簽訂的校外兼職教師聘任協議。
師德為何不堪一擊?
何為師德?為人師,最大的使命就是培養人,尊重學生,把學生放在首位,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師德作為道德範疇,始終難以用量化的指標去鑑定。
現在高校都在宣揚師德,師德就像一個虛擬產品一樣被包裝了起來,教師們被塑造成了一批高素質高品德的群體,無形之中也成了他們的“保護罩”。
這也使得“師德”走向了一個極端,只要不鬧出大動靜,不出大事情,就可以依靠“師德”全身而退。師德因此成為了一些人作惡的“遮羞布”。但是一旦出事,“師德”就變得不堪一擊,頃刻間崩塌得一塌糊塗。
如何強化限制教師“作惡”的力量
研究生博士生們之所以將老師稱為“BOSS”,無疑是因為導師們掌握著他們的命脈。能否安穩畢業,能否獲得更好的深造機會,導師們有著很大的話語權。因此學生們就將自己置於低一級的身份,導師們就仗著手裡的權利“呼風喚雨”。
說到底,還是約束教師作惡的力量又太過薄弱。高校裡既沒有完善的學生“匿名檢舉”通道,又沒有針對師德的一個嚴密的考核機制,這讓“師德”一直懸在空中而無法落實到地面。
不僅如此,“師德”還會受到校方的“保護”。正如瀋陽事件中,教師敗壞了師德,本應嚴厲處分,但為了維護學校聲譽,維護“師德”的形象,各方合力將事情壓了下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如何強化限制教師“作惡”的力量,成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其實就是思考如何建立完善的教師監督制度。
筆者認為,首先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應該嚴格把關教師的師德,不能因為教師的專業能力強而忽視了師德考量;其次,學校要把關好校內的舉報通道的安全性、暢通性、高效性,讓學生成為監督的主力軍;最後,對於受過處分的教師,應該要把處分記錄在個人檔案裡,並打通各校間的信息交互,讓有過“黑歷史”的教師在重新應聘時經歷更加嚴格的考核。
(以上是筆者個人針對該事件的一些見解,大家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言交流!)
“律霸在線法律諮詢平臺”旨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如您有法律問題,歡迎關注律霸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律師一對一暢聊吧!
閱讀更多 律霸法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