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隱藏的疾病信息,你都知道嗎?

泌尿系統可通過生成和排洩尿液調節內環境和電解質平衡,從尿液外觀的變化可以推測機體相關的病理生理變化。對於尿液我們能直觀感覺到的可分為三部分:尿量、尿氣味和尿色。那麼,不同尿液變化究竟都有何臨床意義呢?

尿量變化

正常成人24小時尿量為1000-2000 ml,兒童按體重計算,比成年人多3-4倍。

➤ 尿量增多:24小時尿量超出3 L稱多尿,主要見於液體攝入過多、尿崩症、溶質性利尿(糖尿病、使用利尿劑或脫水劑)。

➤ 尿量減少:成人尿量< 400 ml/24 h 或 < 17 ml/h 稱少尿,<100 m1/24 h 則稱無尿。根據病因可分為腎前性、腎性和腎後性少尿,腎前性少尿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導致的腎小球濾過減少,腎性少起見於各種腎實質病變,腎後性少尿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礙等。

尿氣味變化

健康人尿液具有微弱芳香氣味,尿久置後因尿液分解可產生氨臭味。若新鮮尿出現氨臭味,則見於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瀦留;爛蘋果氣味尿見於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機磷中毒時出現蒜臭味尿;苯丙酮酸尿症尿呈鼠臭味。

尿液透明度

正常尿液是淡黃色透明的,隨尿量的增減,尿的顏色可以發生變化,出汗或飲酒後,尿也會暫時性的變濃,但當尿液呈現混濁狀態時,有可能是一種病態表現。

➤ 白色混濁狀尿或雲霧狀尿:見於尿結石、血尿和尿路感染等情況,這是因為尿中混有大量膿細胞等炎症性滲出物及細菌,也稱膿尿或菌尿,感染性前列腺炎、精囊炎亦可見膿尿。

➤ 膜狀物尿:見於腎綜合徵出血熱,為凝血塊、蛋白質與壞死脫落上皮細胞的混合凝聚物。

➤ 絮狀尿:見於細菌感染等。

➤ 乳狀渾濁尿:見於絲蟲病、淋巴管裂等,因尿中混有淋巴液所致。

尿色變化

濃茶色尿

見於肝細胞性黃疸或膽汁鬱積性黃疸等引起的膽紅素增高,尿膽紅素來自血漿中結合型索,正常情沉下,結合型膽紅素在肝細胞中生成後隨膽汁排人腸道,被腸道細菌代謝為無色的膽素原族化合物,故尿中無膽紅素出現。而尿膽原則是腸道中生成的膽素原被重吸收後從尿中排出的部分。尿中出現膽紅素時,呈深黃色乃至棕黃色,振盪後形成黃色泡沫。

紅色尿

紅色尿見於很多情況。當出現紅色尿時,要評估是血尿還是血紅蛋白尿或肌紅蛋白尿,或其他一些不常見的原因導致的,具體評估流程見下圖。

尿液中隱藏的疾病信息,你都知道嗎?

首先將尿液離心,觀察紅色是在尿沉渣內還是在上清液內。如果紅色僅見於尿沉渣內(上清液不紅),則患者有血尿。如果相反,上清液是紅色的,那麼應使用試紙尿幹化學檢測法來檢測上層清液是否有血紅素:如果紅色上層清液的試紙尿幹化學檢測結果為血紅素陽性,那麼患者為血紅蛋白尿或肌紅蛋白尿。如果紅色上層清液的試紙尿幹化學檢測結果為血紅素陰性,那麼患者可能有多種不常見的情況之一。

血尿:紅細胞(RBC)≥3個/高倍視野(HP)稱血尿。RBC量少時,尿色可無異常,需靠顯微鏡檢驗做出診斷,稱顯微鏡下血尿。若出血量超過1 ml/L尿,隨RBC量多少,尿可呈淡紅色、洗肉水色乃至血樣尿,稱肉眼血尿。臨床上常見的提示血尿的原因有:

➤ 伴發膿尿和尿痛者,通常提示泌尿道感染,也可在膀胱惡性腫瘤中出現。

➤ 存在上呼吸道疾病症狀或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則應考慮感染後或感染相關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病、血管炎、抗腎小球基底膜(GBM)疾病或遺傳性腎炎的可能性。

➤ 具有腎病陽性家族病史,則可能為遺傳性腎炎、多囊腎病、鐮狀細胞病等,但偶爾也可見於惡性腫瘤或IgA腎病。

➤ 年齡較大男性,如出現血尿並伴有前列腺梗阻症狀,需排除前列腺癌或膀胱癌。

➤ 抗凝治療過度或出血性疾病史,可導致包括血尿在內的多部位出血,但如果僅存在血尿症狀,則難以用長期抗凝治療解釋。

➤ 無菌性膿尿伴血尿,可見於腎結核、鎮痛藥性腎病、中毒性腎病及其他間質性疾病。

➤ 女性週期性血尿在經期及月經後不久最為明顯,提示泌尿道子宮內膜異位。此時存在經血汙染的可能,故應在經期結束後重復尿液分析以排除這一可能。

➤ 在沒有其他可能原因的情況下,近期有劇烈運動或創傷也可誘發血尿。

血紅蛋白尿及肌紅蛋白尿:血紅蛋白尿是血管溶血,血漿中大量遊離Hb流入原尿,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閾值所致。見於溶血性貧血、血型不合輸血、惡性瘧疾(黑尿熱)、大面積燒傷及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肌紅蛋白尿是由肌肉組織損傷釋放肌紅蛋白所致,主要見於擠壓綜合徵、缺血性肌壞死、先天性肌細胞磷酸化酶缺陷以及正常人劇烈運動後。

其它:使用某些藥物(如利福平或苯妥英),攝入食用色素,攝入甜菜(甜菜尿:甜菜尿是指攝入甜菜後甜菜紅色素的排洩所致)、火龍果、大黃或番瀉葉,急性間歇性卟啉病。

乳白色尿

見於絲蟲病和淋巴管破裂等引起的乳糜尿和脂肪尿;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狀稱乳糜尿,若同時混有血液稱為乳糜血尿,尿中出現脂肪小滴則稱脂肪尿。乳糜尿及乳糜血尿見於絲蟲病、腹腔淋巴管結核、腫瘤壓迫胸導管和腹腔淋巴管等。脂肪尿為脂肪組織擠壓損傷、骨折、腎病綜合徵、腎小管變性壞死等,導致脂肪小滴出現於血和尿中的表現。

黃白色尿

見於泌尿系統感染等引起的膿尿,因為尿中混有大量膿細胞等炎症性滲出物及細菌呈現黃白色。

綠藍色尿

見於膽道梗阻,尿膽紅素氧化所致,或銅綠假單胞菌尿路感染、藥物及化學制劑(如:亞甲藍、丙泊酚或阿米替林所等)。

棕黑色尿

見於標本放置過久、服藥或黑色素瘤等。

紫色尿

通常是使用導尿管的病人發生尿路感染所致,感染的細菌通常為綠膿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克雷伯氏肺炎菌、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在細菌的作用下,尿液中的硫酸吲哚被轉化成靛藍和靛玉紅,因此尿液呈紫色,稱為“紫色尿袋綜合徵”。

黑色尿

可能由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或褐黃病所致。褐黃病通常由尿黑酸(也叫“黑尿病”)導致,褐黃病中出現的黑色尿是由尿中排洩尿黑酸引起,該病中的黑色尿可能只在尿液放置一段時間使得尿黑酸被氧化後才明顯。

白色尿

可能由磷酸鹽結晶、乳糜尿或丙泊酚所致。尿液呈鹼性或中性時可析出外觀似乳狀的灰白色磷酸鹽或碳酸鹽結晶,加酸後可溶解,而碳酸鹽溶解後可產生氣泡。

粉色尿

可能是因為尿酸結晶所致。

參考文獻:

[1] Beeturia: Its Incidence And A Clue To Its Mechanism. Br Med J. 1963; 2(5363): 971-973.

[2]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Green urine. N Engl J Med. 2008; 358: e12.

[3] Green urine after motorcycle accident.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0; 15: 725.

[4] Acute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with minimal renal impairment in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fection. Clin Nephrol. 1976; 6: 451.

[5] Hemoglobinuria with ribavirin treatment.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3; 36: 367.

[6] A cause of pink urine. BMJ. 2013; 347.

[7] Green urine after motorcycle accident.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0; 15: 725.

[8]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are and benign side effects: propofol and green urine. Pharmacotherapy. 2000; 20: 11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