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許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發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一脖子的仇視,為此他們感到恐懼,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沒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長大。

很多父母告訴我說,孩子出生後,奶奶願意幫助我們帶,就把孩子交給老人,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們再把他接管回來。

可是,他跟我們就是不親,而且,根本不聽話……原因何在,答案很簡單,青春期出現的隔閡原因在依戀形成期。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個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個大房間,房間內有兩個鐵架子,一個是光禿禿、沒有任何裝飾物;另一個鐵架上纏滿了絨布,形似一隻母猩猩,地上還有吃的、玩的物品。

然後,觀察小猩猩是吃?是玩?還是要母猩猩?結果發現,小猩猩面對陌生的房間恐懼地叫幾聲,然後就爬上模擬的母猩猩架上,緊緊地抱住。只有在餓的時候,它才下來,吃點東西后又會迅速爬上去、爬到緊緊抱住那隻毛絨絨的母猩猩。

這一實驗證明:幼小的動物雖然需要食物,但隨後的需要就是對撫養者的依戀,後一種需要超過玩具的吸引。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一歲內,每當熟悉的面孔出現,再受到熟悉的撫養人的擁抱、愛撫,煩躁的嬰兒可以立即安靜下來;這種依戀和安全感經常得到滿足,嬰兒就會出現愉快、輕鬆的感受,相反,嬰兒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現象。

心理學研究發現,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所以,專家建議,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

鑑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當然,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象一直存在,依戀現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掙錢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識,更不在父母的事業有多成功,只在你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為他依戀時期(指12歲以內)的相伴時間有多少。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李玫瑾:孩子在依戀期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注:圖文綜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