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有一個被譽爲「圓明園」的地方

在位於四川成都80公里的大邑縣境內,有一個被譽為“佛教圓明園”的地方。他就是位於大邑縣北側的霧中山。這裡曾經是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座佛教聖地,因為這裡全年被雲霧圍繞,所以就被世人稱為霧中山。

在四川有一個被譽為“圓明園”的地方

在山中有一座寺廟叫做開化寺,很多人都知道最早修建與我國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是洛陽城的白馬寺,而這座寺廟僅僅只比白馬寺晚了六年。霧中山也是佛祖貝葉經南傳首地,霧中山的梵剎聞名遐邇,自宋以來,吸引了眾多的名流學者於此謳歌,宋代的陸游、明代的楊勝、清代的宋在等,流連於這深山古寺,寫下了頗具歷史和文學價值的詩文,為這名山古寺增色不少.

在四川有一個被譽為“圓明園”的地方

據傳明代崇禎年間,張獻忠攻破成都,得其蜀王將金銀珠寶及部分家眷收藏於霧中山,便專門派遣一支兵馬前往霧中山,在接迎殿到碧玉潭地段突遇和尚襲擊潰不成軍,三千兵馬損失了大部分,隨後張獻忠親率精兵強攻,把一腔的怒火傾斜於霧中山,這座蔓延了一千五百七十一年佛史的霧中山,遭遇了歷史上最大的劫難,佛教瑰寶毀於一旦。如今他已被歷史長河淹沒了三百五十餘年。被稱為“失落的圓明園”。1987年文物普查中經過一個多月的實際調查,得知明代以前霧中山的寺廟建築面積為4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的建築規模。

在四川有一個被譽為“圓明園”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早在兩漢之際,這裡曾是南絲綢之路。他將雲南、緬甸、印度串綴在一起。用食鹽熊掌絲織品與雲貴高原和緬甸北部的琥珀玉器等物品彼此間的經濟和文化帶來的繁榮。

在四川有一個被譽為“圓明園”的地方

相傳在霧中山還有一說關於蜀王寶藏的傳說,民間流傳一些諺語叫做“蓮花圖前,九步三洞錢,銀子幾槽槽”,“石尖對石尖,此寶在中間”,這就使很多向往寶藏的人嚮往開化寺。

在四川有一個被譽為“圓明園”的地方

霧中山的明月池也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有著“霧中明月照乾坤”的說法。傳說這個池子到了一定時候就會發出五彩光芒,大邑縣誌記載七幾年的時候,霧山的村名發現山背後有很多祥雲光芒,但是上來之後發現這裡並沒有起火的現象發生。

在四川有一個被譽為“圓明園”的地方

但是到底是明月池發出的光芒還是山火的光芒還是要有待考證。楊慎記載,這個水有八個功效,叫做“一清二柔三香四甜五甘六淨七不噎八除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