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100多家公司爆雷,千億資金出事,網貸業務尚能投錢否?

P2P網貸正遭遇空前危機。

有分析甚至這樣認為: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流動性危機。

從2018年6月起,整個行業可以說是風雲突變,五雷轟頂,100多家平臺連續出現問題,包括善林金融、聯璧、唐小僧、雅堂、永利寶等多家公司的負責人,要麼失聯,要麼主動到公安局投案自首。

據公開數據,從6月1日至7月16日,全國共有100多家P2P平臺遭遇麻煩,相當於每天都有2、3家出問題。

令人擔心的是,這次遇上大麻煩的平臺多數是大公司,曾經被投資人視為網貸界的“定海神針”。

有一句廣泛流傳的段子是:

自從跟網貸大佬們學會了分散投資,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裡,聰明的我把資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臺:投融家、錢媽媽、銀票網、善林金融、唐小僧、聯璧....結果,現在所有維權群裡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01

據NM知本產融服務區的梳理,7月份以來,典型的爆雷平臺大概有這樣一些:

❶ 7月4日,牛板金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遭立案偵查,平臺累計成交390多億元。

❷ 7月7日,銀票網控制人投案,平臺累計成交額140億元,用戶超69萬。

❸ 7月9日,錢爸爸發佈暫停運營的公告,該平臺累計交易額突破325億元。

❹ 7月16日,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區分局發佈通報稱,成都雅堂控股集團董事長楊定平等人因涉嫌違法犯罪,於2018年7月15日到天府新區分局投案自首。

曾經,雅堂金融、錢寶網、唐小僧和聯璧金融被稱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這四家公司目前無一倖免。

早在1月份的時候,雅堂金融就出了狀況,當時該公司聲稱要退出P2P網貸業務,發佈了3個退出方案供投資人選擇,分別為分期兌付、債轉股、破產清算,大多數投資人選擇分期兌付。

現在依然有一些投資人沒有收到兌付款項。

同樣是7月16日,深圳P2P平臺投之家微博表示,

其CEO黃詩樵已經被收押,投之家董事、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目前也被警方採取了強制措施,投資人正在跟股東珈偉股份溝通,後因警方介入談判中斷。

想必行業裡的人都知道網貸之家,這本來是一個提供網貸信息與市場研究的專業網站,頗富盛名,卻不料也捲入具體的網貸業務,未能倖免。

而投之家,連續有幾家知名的投資機構加持,比如2015年風投機構賽富亞洲給了Pre-A輪的資金,2016年8月,創東方領投8000萬元A輪;2017年12月,鼎暉、賽富又給錢了。

按照慣常的觀點,有這些投資機構在背後,應該不會出問題,但現實卻如此骨感,並沒有遵循我們的常規判斷。

就在一個月前,投之家還宣佈過拿到新一輪融資,平臺估值達到10億元。這估值是多麼靠不住。

緊接著是7月18日,出現項目逾期的網貸平臺愛投資,拋出了“債轉股”的方案,這將意味著,你本來是投資p2p想賺點利息的,現在有可能成為所投項目的股東。

愛投資董事長趙春霞,一名85後的女士,在《愛投資董事長致愛親們的一封信》中表示,愛投資將在一個月內實現所有債權債務的信息上以太網的公有區塊鏈,避免債務企業惡意逃廢債行為。

她同時表示,從即日起,愛投資全體董事及高管工資全部降為每月5000元,直至妥善安排好所有的資金處置方案,並且公司迴歸到符合監管規定的良性發展的正常經營軌道上來。

時間推回到6月份的時候,5家國資系平臺,包括五星財富、錢媽媽、小金袋、鹹魚理財、卓金金服等,清盤並待提供兌付方案。

注意:即使有國資背景,比如某些國資入股了,這並不代表就買了保險。

另外像唐小僧,自稱有國資背景,其實並沒有。

受到一連串平臺爆雷影響,美股上市的網貸公司也沒能逃過被波及的命運,股價下跌。以7月10日美股收盤價為例,拍拍貸大跌11.84%,簡普科技收跌9.54%,趣店收跌6.82%,宜人貸收跌5.56%。

如果再考慮到前幾年的情況,P2P平臺翻盤的數量會讓你大吃一驚:

有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265家,2015年867家,2016年556家,2017年217家,2018年到現在已經是100多家。

在失聯、跑路、自首等方式之外,有一些平臺採用了新的處理方式,比如上海的網貸平臺金銀貓,剛發佈了一份“良性清盤延期兌付公告”,稱公司因各種原因導致平臺經營困難,流動性幾近枯竭,現良性清盤延期兌付。

這個金銀貓公司成立時間不長,去年的時候,國資背景的企業中能源電力燃料有限公司戰略入股,所以,也有人把金銀貓視為國資系平臺。

據公開信息,它的用戶數達123萬,交易總額達221億元,借款餘額21.7億元,累積出借人19.6萬人,當前出借人約6.2萬人。

02

整體來看,問題平臺總的有兩種:

一個是本身的資產實力不夠強大,平臺經營不善,經不住外部的連續衝擊。

另一種是那些高返、超高回報的P2P平臺,可能是非法集資或龐氏騙局。

特別要點出來的是,有很多公司都是自己主動埋雷,最大的隱患就是高返。

比如上面提到的“聯璧金融”,曾經跟斐訊路由器聯手,推了一項極具誘惑力的0元購業務,用戶可以通過京東等平臺在斐訊旗艦店買東西,獲得K碼,然後再用購買理財產品的方式,將“K碼”在聯壁金融激活。

激活之後,用戶就能獲得購機款的全額分期返還,返還期數從3個月到12個月不等。

不光這個,聯璧金融還推了另一個“零錢計劃”,存10萬定期,最高可以達到10.4%的回報。太誘人了,一般手上有閒錢的投資人或者投機心理比較重的人,容易掉坑裡。

上線不到一年,成交量就破百億的唐小僧,做法更剽悍,它一方面號稱有央企背景,在電視節目裡植入廣告,另一方面打出了很多誘惑力極強的業務,

比如100元3天返50,1.3萬元37天返500等等。

再比如小諸葛網貸,年化收益率達到83.52%,而萌芽金服投資10000元,月返現800元,年化收益率更是超100%。

有統計顯示,有幾十家浮出水面的問題平臺,都存在高返的情況。

這類平臺,吸引客戶的核心邏輯都是一個套路:高額利息、高比例返傭,從而吸引那些容易上當的人。

NM知本產融服務區認為,不正常的高返利、高利息回報背後,往往潛伏著巨大的風險。長此以往,如此高昂的回報成本,很容易挑斷平臺的資金鍊。甚至可以說,高返活動的做法,必然導致資金鍊斷裂。

另外,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有一個觀點是,除了個別公司,比如現在已經被嚴格規範的現金貸,P2P業務其實是不賺錢的,因為其壞賬率較高,收取的利率又有限制。

不賺錢?那靠什麼度日?

瘋狂拉新人成為慣用策略。不斷湧進來的本金,可以避免壞賬在短期內暴露。但問題是,你得有資金池,才能夠延緩壞賬的曝光。

這兩年監管趨嚴,平臺不能再搞資金池,歷史上積累的壞賬問題沒法用資金池緩衝,問題就會變得不可收拾。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曾表示,不要搞P2P的互聯網金融,別相信互聯網金融這一類的。這個互聯網信息不透明, 99%的P2P都是要倒閉的。

03

觀目前的重災區,以上海和杭州、 深圳三地為主。

據公開報道,這兩個月以來,杭州出事的P2P平臺有幾十家,累計交易總額就超過了500億,用戶規模超過百萬。

深圳也有不少,比如零錢罐、有美信資產、小金庫、壹佰金融、錢爸爸、投之家、吆雞理財等,都是深圳的公司。

上海的爆雷清單是這樣的:永利寶、優儲理財、堅果理財、善林、唐小僧、聯璧、意隆財富、旺財貓、搶錢通、小諸葛等。其中不乏百億規模的平臺,比如善林財富600億,唐小僧750億,意隆財富350億。

前兩年的時候,這三個地方因金融創新與民間資本的活躍,曾飽受關注。

那麼,為什麼集中爆發網貸平臺倒閉的現象?背後的原因複雜。

一種可能性是,部分P2P平臺曾經給企業貸過款,本來想著企業的銀行貸款下來後,就能把錢收回來。但今年的銀行資金收緊,沒錢給企業,P2P平臺從企業可能也收不到錢。

還有一些人,從P2P上借錢炒股投資,但上半年股市、債市、匯市都不太景氣,有些人可能虧得非常慘,借錢炒股的也沒錢還了。

擠兌現象的發生,可能影響不小。一些問題嚴重的平臺爆雷,引發投資者產生緊張情緒,波及了本來問題不大的一些平臺,大量用戶集中提現,再有錢的公司也經不住這種外部打擊。

據《稜鏡》報道,7月5日當天,接入近百家網貸存管的江西銀行出現數個小時網絡擁堵,無法審批的情況,該銀行緊急向合作的網貸機構發出處理延遲公告,這些平臺只得在官網同步公告內容,安撫受驚的投資人。

更嚴重的是,有些平臺本來就有問題,存在自融、資金池、風控等各種問題,遇到流動性緊張或者監管壓力,就可能倒塌。

比如有些公司搞自融,實控人把錢提走,炒股炒房或做其它投資,公佈的都是假標,突然遇到持續大額贖回要求,就可能拿不出錢來,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快形成,擠兌就會發生,結局基本上就是倒掉。

有人認為,P2P監管收緊,部分公司花了大量精力與金錢,試圖通過備案,合規成本增加,導致一些實力不濟的平臺難以維繫下去。我覺得這個不應該成為理由。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樓市的火爆可能是一個導火線,這個可能性也比較大。

以杭州為例,搖號買房以來,不少人湧進樓市,可能有上千億的打新資金面臨凍結,意味著不少投資人將P2P平臺上的資金,轉到了樓市,自然影響了P2P的流動性。

但無論任何問題,都不應該成為平臺倒塌的理由,也不應該是投資人慘遭收割的藉口。

04

那麼,問題來了,網貸平臺還值得投嗎?

安全性較高的機會還是有的,大浪淘沙,剩下的想必金子會多一些。

NM知本產融服務區認為,如果要繼續投P2P網貸,以下幾個要點值得思考:

❶ 別把評級榜單當成投資決策標準,那最多也就是一個參考。

❷ 瞭解平臺的股東與實際控制人,如果一家公司將實控人披露了,還是相對靠譜的。不過要注意他們隨時可能換主人。

❸ 如果平臺盈利指標比較好,建議多看看。

❹ 認真研讀P2P網貸行業的1+3,包括暫行辦法、存管指引、信披指引和備案指引,如果不想看,那就認真鑽研P2P法律意見書,這個帶有一定的專業性。

有一些平臺建議投資時特別謹慎,或者就不要投,比如:

❶ 推高返、高額回報的平臺,比如動轍年化30%、50%收益率的,基本上是不可持續的。哪怕是10%的回報,也值得推敲。

❷ 合規進程非常慢,比如未上線銀行存管系統、信披狀況差、借款項目不透明的等等,不值得信任。

❸ 對有些新出現的平臺,建議多觀察一段時間。尤其是民營的創業型公司,實力不強,根本做不了金融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