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資料庫!

根據國際給的標準定義:BIM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築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築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等五大特點。

相信大家都是普遍認可這個定義的,那麼接下來圍繞這個共同的認可之下,分享關於如何系統學習BIM的一些心得體會。

相信很多剛剛接觸BIM的人都會問道:到底如何學習BIM?

首先,糾正一下的是:要系統的學BIM而不是系統的學BIM建模。

BIM就是帶有信息的模型,BIM其實也是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信息化建設真正著力點在於以詳盡的信息支撐決策。

這個過程包括信息獲取,信息組織,信息利用。工程上的信息內容包括幾何信息(長寬高)、物理信息(力學、傳熱、透光等)、管理信息(三控三管一協調)。

信息獲取的方式有很多,最原始的就是人工測量,比較高端點的就是各種傳感器獲取各類工程對象的物理信息、環境信息,3D掃描獲取工程對象的幾何信息,GIS獲取環境信息。

信息的組織關鍵在於把各類信息結構化,信息的載體有很多,可以是文檔、圖檔、視頻,可以是一個文件,也可以是網絡瀏覽器上的一個窗口,但集成度最高的是BIM模型。信息利用就是拿已有的信息做決策,力學分析、綠色分析、造價分析、碰撞檢測、施工模擬等這是目前應用較多的。

切記:不要以為BIM就是建模跟翻模

瞭解各類軟件平臺後,就可以根據自己需求學習相關軟件了。但建模是根本,雖然說學BIM千萬別學成翻模民工,可以建的不快,不美,但建模是基礎,必須掌握。

接下來就是學習如何組織BIM信息了,什麼情況下用包含哪些信息的模型是最有效率的,模型之間信息的互換怎樣實現、信息怎麼分類、標準化。怎樣做出各類數據接口等等。

最後,就是學習制定BIM流程了,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用什麼設備、要什麼人,信息怎麼交換等等。

BIM畢竟只是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所以強烈建議學習下數據庫、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的知識,最好能精通一門編程語言、目前的BIM應用還很分散,需要自己出解決方案,進行集成。

以下PPT內容來源於:張江波博士《建築互聯網,為行業賦能》;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當下,為什麼要大力推廣BIM技術,我們對當前的建築行業背景也要有所瞭解。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針對BIM當前應用的價值,我們也要清晰的瞭解,並且能夠指導實際施工的落地。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在BIM推廣應用的過程,也是出現了一些偏差,相信現階段對於BIM應用更加要求落地,不再是停留模型階段,應用深入模型信息階段的應用。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應用帶來的改變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設計階段的優化設計方案,還是施工階段的模型指導施工,BIM越來越被工程行業所接納。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BIM|BIM不只是建模?還是信息網,數據庫!


最後,總結一下:BIM具備建築業全面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內涵,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但目前仍存在企業頂層BIM設計缺失、知識與能力培養缺失等問題,後BIM、假BIM、狹義的BIM,充斥市場。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

共友“智慧工地整體方案”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為核心,基於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與現場多個子系統的互聯,實現現場各類工況數據採集、存儲、分析與應用。通過接入智慧工地物聯網雲平臺的多個子系統板塊,根據現場管理實際需求靈活組合,實現一體化、模塊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施工現場過程全面感知、協同工作、智能分析、風險預控、知識共享、互聯互通等業務,全面滿足建築施工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業務需求,智能化地輔助建築施工企業進行科學決策,促進施工企業監管水平的全面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