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走進別人的家,重溫買買買背後的焦慮

同事要買房子,與中介約好後我陪她一起看房。

房子所在小區不錯,環境清幽,然而推開房門後,屋內的情景讓我大吃一驚:林林總總到處都是東西,感覺放得密不透風,陽臺上全是晾曬的衣服,沙發上放很多書,靠邊上放一臺跑步機,客廳裡還有一隻橘貓正在進餐,廚房裡鍋具很多但沒有開伙痕跡,櫥窗裡站著至少七八卷廚房用紙。

我們詢問有哪些東西要留下,女主人說能移動的東西全部要搬走,又特別指了指客廳邊上的一個邊櫃一個矮几,說這些是特意用心淘來的,肯定要帶走。又問為什麼要賣房,女孩說,房子太小了,要換個大的。

我啞然失笑,其實三房兩廳的屋子並不小,但東西堆積如山,讓人感覺氣都喘不勻了。

曾經我也是個買買買一族,比如廚房用品,烤箱、麵包機、空氣炸鍋、酸奶機、燉鍋、電餅鐺一應俱全,甚至還買過一個榨油機。還有一段時間,我十分著迷在牆壁上裝擱板,為施工方便曾經想買一個衝擊鑽,因為家人的強烈反對而作罷,其他如衣物、包包等重複建設行為更是數不勝數。期間曾經請過一個家政阿姨,進門看後要求加錢,讓我又氣又笑。

是我喜歡這些東西嗎?好像也不盡然,很多東西在用過兩三回後就放在牆角和垢同塵。回頭審視當年的行為,與當時的心理狀態有關,那時我工作繁忙而且勞動紀律很嚴,老人生病臥床不起,孩子正處升學關鍵階段,巨大的壓力下買東西就成了排解的有效出口。

這一切困難在一年多後慢慢解決,我用了一週的時間,扔去了很多不用的東西,各個房間露出了本來的樣子,空空的十分舒服。忽然有一天我覺得什麼都不缺了,除去生活必須品,很少有東西能讓我產生強烈的不買不行的慾望,添置大件物品時更加謹慎。先生打趣我說,你這樣是要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的。

我的一個好姐妹,在孩子上高三期間,幾乎每天都有兩三個快遞,上樓下樓樂此不疲。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她,等孩子畢業了,你這些症狀都將不治而愈,事實果真如此。

想起進這家門時,兩臺電腦還開著,分別有設計草圖和表格呈現:雖然是休息日,分明是在家裡加班。經詢問,小兩口都是學設計的,正處於繁忙的事業初創期。

我微微一笑,難怪,心裡祝願這兩個小朋友事業順利。

你經歷過靠“買買買”治癒的階段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