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時間來源於什麼,我們想象一下地球時間的來源

根據廣義相對論,是物質帶來了時空,空間先不說,先說時間,是物質帶來了時間。沒有物質,就沒有時間。地球雖然距離我們很近,由於其質量小,產生的時間效應是很微小的。太陽雖然大,但是距離遠,其產生的時間效應也很微小。

銀河系質量是太陽的幾千億倍,但是距離遠,其產生的時間效應應該會多大呢?估計也許我們的時間效應應該主要來自銀河系物質。來自銀河系之外的時間效應,應該也是相當一部分的,估計,難以佔據一半比例。如果是這樣的話,某個空間位置的時間效應就是周圍所有物質對周圍時間效應影響的共同結果。

時間效應可以用簡單的算術疊加法計算,不需要考慮引力場的方向。或者事實不會這樣簡單,應該考慮引力場的相互中和效應,如果真的考慮中和,情況就複雜了,我們就可以得出新的不同的重要結論。

宇宙空間各地時間速度不一樣的,比如,地球表面與高空時間速度不一樣,這個已經被證實了。在月球上,時間速度比地球時間速度快。火星表面的時間也會略快一些,其距離太陽更遠,並且本身質量比地球質量小,時間自然會快一些。

在物質多的地方,時間慢,在物質少的地方,時間快,繼續推理,物質特別少的地方,時間特別快。物質的密度決定時間密度,物質密度越大,時間密度就越小,或者說,時間速度就越慢。因此,宇宙大爆炸前期,物質密度極大,時間速度很慢很慢。

筆者感覺狹義相對論中時間隨著速度增大而變慢的情況與時間隨著質量增大而變慢的情況是一樣的,是一個事物。速度與質量是對應關係,速度增大,按照狹義相對論,也就是物質質量增大,時間變慢。廣義相對論的物質質量增大,時間變慢。這顯示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時間變化情況具有一致性,應該就是同一個意思,同一種情況。

根據引力延遲公式,基本可以得到太陽對地球時間的貢獻量只是銀河系的十分之一,而地球對地球表面的時間貢獻量只是太陽貢獻量的幾分之一,因此,二者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銀河系之外的1000萬光年範圍內,如果大約有上百倍的銀河系物質質量,但是距離地球表面的平均距離要比銀河系物質距離地球表面的平均距離大百倍附近,可以判斷,銀河系之外1000萬光年範圍內的物質對地球表面的時間貢獻可以與銀河系的時間貢獻相當。

一億光年範圍內如果物質總量是1000萬光年範圍內物質總量的100倍,平均距離增長10倍,這意味著這個範圍內的物質對地球的時間貢獻是銀河系的幾倍。

從一億光年到10億光年,體積增長百倍,物質質量也可增長100倍。這個範圍內的宇宙物質對地球表面的時間貢獻是銀河系對地球時間貢獻的10倍左右。從十億光年到百億光年,物質質量增長百倍,平均距離增長十倍,因此這個範圍內的物質對地球表面的時間貢獻可以是銀河系對地球表面時間貢獻的幾十倍。

100億光年之外的宇宙物質質量大概是 100億光年之內物質質量的近十倍,距離增加不足2倍,這些物質對地球時間的貢獻可以佔據地球時間總貢獻的一半左右,10億光年到100億光年之內的宇宙物質貢獻了剩餘時間的大部分,一億光年到10億光年的物質貢獻了剩餘時間的大部分。一億光年之內的物質,包括銀河系物質對地球表面時間的貢獻都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探索》時間來源於什麼,我們想象一下地球時間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