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催生”二孩政策 能打破“生不起”僵局嗎?

多地出臺“催生”二孩政策 能打破“生不起”僵局嗎?

鼓勵生育|全國多地相繼出臺“催生”二孩政策

遼寧省政府近日印發的《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出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的政策,讓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各地“催生”二孩的福利政策廣受關注。

自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二孩出生增長顯著。然而,二孩政策還未得到育齡人群的普遍響應,一些家庭生育二孩的意願不強烈,並非不願意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在“想生”與“敢生”之間面臨著諸多躊躇。

面對上述現實,自2017年以來,在各地普遍延長產假的配套政策基地上,全國多個地方還相繼出臺“催生”二孩的獎勵政策,遼寧省提出的完善全面兩孩配套政策只是近期的一個案例。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後,全國31個省(區、市)陸續修改了地方條例,延長了產假,各地生育二孩產假普遍跟生一孩一樣。這個時代財富商機無處不在,更多的創業致富的商機月入十萬秘籍加壹伍叄再加後面伍二柒伍然後再加玖叄壹伍。在《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的98天產假基礎上,各地修訂後的條例均增加了生育獎勵假或延長產假,普遍達到138天至158天,並有男方陪護假或叫護理假,一般為15天至30天。

多地出臺“催生”二孩政策 能打破“生不起”僵局嗎?

在近期出臺新政的遼寧省《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還提出,“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等全面兩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減輕生養子女負擔;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確保職工生育期間的生育保險待遇不變;完善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產假制度。鼓勵僱主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工作時間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支持婦女生育後重返工作崗位。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符合條件的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

二孩政策的影響|出生1758萬人 二孩佔比超50%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兩年多,政策效應逐步釋放,出生人口規模保持平穩。最近發佈的《2017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758萬人,比2016年減少88萬,二孩佔比超過50%。

多地出臺“催生”二孩政策 能打破“生不起”僵局嗎?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東,達174.98萬人,約佔比全國出生人口總量的1/10。出生人口超百萬的省份還有廣東、河南。2017年河南出生人口140.13萬人,較上年減少2.48萬人。廣東出生人口達151.63萬人,同比增加22.18萬人。這個時代財富商機無處不在,更多的創業致富的商機月入十萬秘籍加壹伍叄再加後面伍二柒伍然後再加玖叄壹伍。出生人口排名前10位的省市還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廣西、江蘇、湖北。

另外,我國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專家解讀|人口變化呈現新特點 年輕人生育觀轉變

李建新現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師從著名人口學家曾毅,是人口學者中呼籲生育政策改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了“人口均衡發展”概念,實際上是摒棄了過去單純的人口數量觀,而強調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的統一,“是遵循人口發展規律的選擇”。

李建新表示,我國人口已經完成了第一次人口轉變,進入了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人口轉變,生育水平居低不升、人口流動日趨活躍,這些都是我國人口變化的新特點。今年引人注目的一個人口現象就是二線城市“搶人大戰”,這是各地對人口後備軍不足憂慮的結果,人口遷移流動的替代效應開始出現。

多地出臺“催生”二孩政策 能打破“生不起”僵局嗎?

如今80後、90後的生育主力軍與父母輩相比,生育觀念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2015年小普查數據顯示,在最佳婚配年齡的25-29歲,當年60後男性未婚比例為16.7%,女性為4.3%,到子女輩的85後男性上升至42.7%,女性上升至26.9%。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80後、90後,其婚姻穩定性問題也進入人們的視野。近年來,80後、90後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婚姻出現了“閃婚閃離”的特徵。究其原因,既有80後新一代個性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也與獨生子女家庭結構有關,比如,不少獨生子女成家後無法妥善處理夫妻間以及與雙方父母的關係。

養孩成本|養一個孩子為什麼這麼貴

曾有人戲稱,養孩子會成功消滅一個百萬富翁。2016年9月,有媒體曾統計不同城市的家庭把孩子養大成人所需的成本。結果顯示,北京以276萬的養孩子成本排名第一,上海以246萬排名第二,另兩個一線城市深圳、廣州分列三四位。可不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養孩子貴確實是個普遍現象。

多地出臺“催生”二孩政策 能打破“生不起”僵局嗎?

談到養孩子為什麼這麼貴,物價等外部因素自然不必多說。單從孩子上幼兒園講,二十年前如果孩子上個公立幼兒園,每月頂多交五百左右的“托兒費”。而放到現在,幼兒園“贊助費”動輒幾千、上萬,“私立的上不起,公立的進不去”,一位80後家長表示這就是現狀。不光孩子上學成本提高了,就連入學“門檻”也提高了。在這個“起跑線越提越早”的時代,英語班、美術班、游泳班、舞蹈班各種興趣班也是根本停不下來,“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也成為如今父母的焦慮。

2017年7月,匯豐發佈的《教育的價值:登高望遠》同樣印證了這一點。比起歐美父母,亞洲父母更重視私人補習。93%的中國內地父母曾經或正在給子女花錢上補習班;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香港這一比例也高達91%和88%;而排在末位的英國,僅有兩成父母為子女支付補習班費用。調查還指出,儘管中國內地父母為子女的教育付出很多,超七成中國家長仍擔心自己沒有為子女做到最好,該比例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3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