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式”平安社區什麼樣?看這裡……

“枫桥式”平安社区什么样?看这里……

全力推進“楓橋式”平安社區建設

9月30日21時,正在執勤的天津市文化中心保安姚富的手機響了。他打開APP,一個消息窗快速彈出——“在天津美術館門前,有群眾報警稱發生糾紛……”半分鐘後,姚富和同事趕到事發地點,迅速上前勸解雙方,與隨後趕到的民警一起將糾紛順利化解。這個有助於將矛盾控制化解得更早一步的手機APP,就是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打造的“智慧保安服務平臺”。

近年來,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不斷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鼠標”+“腳板”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等問題。今年以來,110接報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8.1%,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0.3%,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科技安防打造“無護欄社區”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髮展,一些高端新型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針對這一情況,河西分局以科技安防為依託打造“智慧平安社區”,將技防、人防、物防有機集合起來,織密成一張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網。

窗外護欄的防盜作用毋庸置疑,現如今在河西分局太湖路派出所轄區的大部分社區,這種“家庭衛士”完全被新型高科技安保防範措施取代。門窗附近加裝的紅外線報警裝置,讓任何“不速之客”的到訪都無處遁形。這道“防線”與業主的手機及物業公司相連,業主外出也可隨時通過手機查看家中情況。此外,派出所還在各物業公司為業主提供的智慧社區平板電腦中安裝一鍵報警功能,方便業主在不便撥打電話的情況下及時報警求助。

太湖路派出所還設立了全市首個3D版社區安全防範VR體驗區,將防範、逃生、防盜等宣教內容以3D場景模式生動展現出來,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觀看體驗。

窗外防護欄雖然沒了,居住安全卻得到大幅提升,百姓住得更加安心和舒心。

社區民警都是“矛盾終結者”

河西區是老城區,人口密度大,拌嘴、吵架、磕磕絆絆的事自然也多。為了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河西分局建立了分級化解處置運行機制,做到“小矛盾片警管、遇難題有專班、硬骨頭領導上”。

早上8點,河西分局掛甲寺派出所科藝里社區民警任傑接到一條手機短信:“昨天20時,聯合裡因汽車停放引發一起治安警情……”有著20多年警齡的任傑有著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接到短信後第一時間趕到事發地點,兩戶居民還在因前一天發生的停車之事爭吵不休。

“張大嫂,咱慢慢說,有理不在聲高,別拱火。你真希望老公跟人打一架才解氣?”任傑跟其中一家的女主人說,“如果雙方沒控制住情緒,真得打起來,拳頭可不長眼啊,凡事咱都得想想後果!”

轉過身,任傑又跟另一家女主人說:“劉大娘,小區道路本身就窄,您家的車停在這兒,擋了別的車進出不說,萬一趕上個緊急情況,120、119這些車都進不來,出點兒事的話,該怎麼辦啊?”

民警的一番話,讓情緒激動的雙方平靜下來了,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了不少,圍觀群眾也從中悟到了一些道理。

警律協作 打造多元調解格局

8月8日10時許,河西區紅山裡社區工作站一間不大的屋子裡坐滿了人,一起鄰里糾紛正在這裡進行調解。除了雙方當事人和街道工作人員,參與調解的還有派出所民警和律師。事情的經過並不複雜,王大姐的鄰居是個老太太,脾氣比較暴躁,多次無故騷擾王大姐及其家人。

“老太太患有精神疾病,家屬要配合公安機關和居委會,儘快把老人送往醫院進行鑑定和治療。如果老人有過激行為,我們會採取必要的措施,希望家屬理解。”民警表示。

“王大姐反映的情況屬於民事糾紛,可以收集相關證據到法院起訴,爭取精神損害賠償。”駐所律師小邢也給出了法律層面的建議。

經過耐心調解,老太太的家人對民警和律師的說法表示認可。原本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王大姐也漸漸平靜下來,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是河西分局在土城派出所試點推行的“警律協作”機制成功化解的又一起糾紛。通過“警律協作”機制,在化解矛盾糾紛時引入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力量,形成派出所主導、駐所律師配合、街道工作人員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格局。

“警律協作”機制施行以來,駐所律師共參與化解矛盾糾紛157起,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0%以上,轄區未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

(來源 人民公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