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後為何要“三天回門”?回孃家後做什麼?別再傻傻弄不懂了

古話說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句話將洞房花燭列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可見我國自古代以來就對結婚這件十分喜慶的事兒很是看重。用現在的話將兩個人結婚不僅僅是這兩個人的事兒,更是男女雙方家族的事情。在古代的時候,娶親當天都是需要敲鑼打鼓,組織一個十分隆重的迎親隊伍,這樣顯得孃家人面上有光。在接待賓客上更是,雞鴨魚肉樣樣都有,古代的時候一家人結婚,附近的街坊鄰居都會跟著去吃喜飯,沾沾喜氣,是這種習俗在現在的城市裡面基本上已經被拋棄了。

新婚後為何要“三天回門”?回孃家後做什麼?別再傻傻弄不懂了

在新婚之後,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兒需要做,那就是“三天回門,在婚後第三天新娘要和新郎一起回孃家。為什麼一定要講究這個呢?這裡面有什麼說法呢?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看一下。

我們現在的法律規定女子法定年齡不得低於20週歲才可以結婚,但是在古代可不是這樣。古代的時候由於生產力低下,全部需要人力來生產發展,所以在古代的時候政府規定女子必須早早地出嫁。在古代基本上女子十五六歲就要嫁人了,我們都知道女子十五六歲基本上還是不懂世事的少女,嫁給別人做人妻可能連自己都照顧不來,更別說做一個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的賢妻了。

新婚後為何要“三天回門”?回孃家後做什麼?別再傻傻弄不懂了

再加上古代的時候,女子基本上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所見世面甚少,尤其是男女之事,很多人是一點也不瞭解,這些都需要在第三天回門的時候請教母親。在回門的當天,男方需要攜帶著許多禮品去丈母孃家,畢竟這是婚後第一次走親戚,不能結婚前大魚大肉、每次去都是帶很多禮物,婚後立馬變了樣,這是十分不禮貌的。在回門的當天,女方家裡也會叫來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起在家裡吃飯,讓大家也都瞭解瞭解自己家的新姑爺,避免以後見了面都不認識是自家人。

新婚後為何要“三天回門”?回孃家後做什麼?別再傻傻弄不懂了

很多地方在新娘回門以後,都會在孃家住上一段時間。不同地區風俗不一樣,不過有一點是都一樣的,那就是住的天數必須是雙數,中國人都講究好事成雙,新娘住孃家也一定要住一個雙數的天數,不然會被說不吉利。

新婚後為何要“三天回門”?回孃家後做什麼?別再傻傻弄不懂了

在小編的家鄉,新娘三天回門孃家還要煮掛麵,意思是就算是嫁出去了,也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心裡要牽掛著父母,常回家看看。雖然都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但是父母之恩卻永遠不能忘。

“三天回門”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啦,如果您家裡有親人結婚要“三天回門”了,可不要再傻傻不知道做什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