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揭祕華為鐵三角變革起源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揭秘华为铁三角变革起源

任何一場變革的原始動力,都來源於客戶界面。

華為鐵三角模式的變革是華為歷史上最大的變革項目之一,從業績結果上來看,讓華為獲得巨大成功,在掀起這場變革之前面臨的組織困境從該案例中可見一斑,今天在大多數組織中也在不斷呈現這樣的故事。該案例將帶我們回到“鐵三角”的出發點。



一、我們為什麼會輸掉?

2006年8月,蘇丹的太陽炙熱烤人,首都喀土穆的氣溫快到50度了,熱浪一波一波地襲來,讓人感到缺氧眩暈。

在一間像盒子一樣的小房間裡,十幾個男人眼睛紅紅的。客戶經理饒曉波把頭深深地埋在手臂裡,從嘴裡咬出幾個字來:“為什麼?我們為什麼會輸掉!”

6月份,蘇丹電信獲得毛里塔尼亞的電信運營牌照,準備在那裡投資建設一張移動通信網絡。

華為是其中收到招標邀請的兩家供應商之一。

代表處立即行動起來,冒著酷暑,克服停水停電的影響,披星戴月幹了兩個月,結果卻是另外一家公司獨家中標,華為被徹底排斥在外!

“我們幾乎沒有反應過來”,饒曉波回憶說:“當客戶宣佈招標結果的那一刻,我們都懵了!這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哪怕客戶給我們一點份額,都說明我們還在!但現在,我們徹底出局了!

沮喪萬分,這群男人把自己關進了房間。在悶熱的房間裡,大家不停問:我們為什麼會輸得這麼徹底?我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到底該怎樣解決?

二、這是真正的原因嗎?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揭秘华为铁三角变革起源

2004年,彭中陽被派到蘇丹組建代表處。華為作為後來者,逆水行舟,隊伍只花1年時間就取得了驕人成績,05年年底成功躋身公司億元代表處行列。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揭秘華為鐵三角變革起源

雖然一切似乎都向著繁榮和美好發展,但此時一些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隨著業務增加,部門牆也越來越厚,各個部門管理各成一攤,內耗增大,面對客戶深層次的需求開始慢慢變得被動、互相推諉和遲鈍!

這一切隱含的問題,等到了06年某項目上,開始全面顯現。客戶對華為各部門答覆不一致、答覆無法實現非常失望,說華為只會說不會做!

曾經參與該項目的一位同事說,我們不但輸了項目,還輸了“人”,很長一段時間,想起這事心裡都像犯堵一樣難受。

喀土穆的熱浪仍然一波接一波,代表處的總結也是一波接一波,客戶線、產品線、交付線等各個部門的同事都在總結反思: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團隊溝通不暢,信息不共享;

客戶關係也似乎很不到位;執行產品解決方案不能符合客戶要求;

交付能力不能使人滿意

……

三、真正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揭秘华为铁三角变革起源

討論中,大家提到的一些現象,引起了代表處特別的注意。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揭秘華為鐵三角變革起源

客戶召集網絡分析會,我們帶了七、八個人去,每個人都向客戶解釋各自領域的問題

客戶CTO大為不悅,當場抱怨:“

我們要的不是一張數通網,不是一張核心網,更不是一張TK網,我們要的是一張可運營的電信網!

有一件事讓大家記憶深刻。競爭對手在TK站點中設計出太陽能和小油機發電的“光油站點”,而我們的方案還是用傳統的大油機。這明顯是沒有充分關注到客戶運營成本的壓力。

我們客戶線的人員本來在與客戶的交流中獲取了這點信息,但卻沒有把信息有效傳遞給產品人員。而產品人員由於受到傳統報價模式的影響,總會以為客戶會給出一套答標,坐失良機。

“諸如此類的小細節被忽視,表面上看是業務量迅速增長、人員新、以及後勤滯後造成人員疲於奔命所帶來的影響

”彭中陽說,“但根本的原因,是在於我們的組織與客戶的組織不匹配,我們還在按照傳統模式在運作,客戶線不懂交付,交付線不懂客戶,產品線只關注報價,卻只關注各自的一畝三分地。對於客戶的需求,我們更多的是被動響應,以我為主,這樣豈有不失敗的道理!”

四、打破楚河漢界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揭秘华为铁三角变革起源

真理越辯越明,代表處認識到,要在蘇丹市場重新發展起來,就必須調整自己的組織與客戶組織匹配,做厚客戶界面是關鍵。

首先在代表處強調業務一盤棋。”技服出身的彭中陽在也門代表處做主管時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他說:“我們的客戶經理一去拜訪客戶,習慣會先問客戶什麼時候落單,什麼時候簽約,容易忽視傾聽客戶需求。但當我們加入交付、產品、甚至融資回款等視角,我們的關注點就會從‘我要做什麼’轉移到‘我能幫你做什麼’,變被動為主動,更好去幫助客戶成功。”

2006年底,代表處任命饒曉波、王鍔、王海清三人組成客戶系統部的核心管理團隊。饒曉波統一負責客戶關係,王鍔統負責交付,王海清負責產品與解決方案工作,

面對客戶的時候,實現接口歸一化。

在蘇丹這樣一個條件艱苦的國家,大家從無到有,摸爬滾打,已經逐漸建立了團隊文化和情感,再加上制度的牽引,客戶經理、產品經理、交付經理等角色很快融合到了一起他們一同見客戶、一同交付、一同辦公、甚至一起生活,面對客戶的時候不再七嘴八舌,各執一詞。不但如此,大家通過融合還逐漸瞭解對方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經過半年的運作,彭中陽發現代表處的面貌發生了變化,他說:

“最典型的就是饒曉波、王鍔、王海清三人組成的核心管理團隊。在沒有饒曉波的情況下,王鍔和海清也能把客戶關係做好,海清不在的時候曉波和王鍔也能把產品工作做好。在和代表處的交流中,

客戶臉上也出現了久違的笑容,代表處在一些項目上又逐漸取得了優勢。”

五、水到渠成“鐵三角”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揭秘华为铁三角变革起源

2007年,彭中陽伏案書寫給公司領導的工作彙報,再回首3年來蘇丹的業務拓展和管理摸索。當他在總結“在關鍵客戶群建立核心管理團隊”的經驗時,代表處之前經歷的客戶投訴、內部壁壘、擴張陣痛都在腦際一一閃現,而最終將這些業務發展中的問題解決掉的也正是將客戶、產品和交付緊密融合的三角組合模式。


三人同心,其力斷金。”彭中陽感觸著它的威力,“就叫‘鐵三角’吧

從此,“鐵三角”開始在蘇丹代表處流傳開來。對“鐵三角”的運作機制也越來越明晰。

在對客戶的領導層面,饒曉波、王鍔、王海清就是“鐵三角”:客戶線是饒曉波,大部分時間以他為主心骨,負責把握客戶關係的火候,到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動作,如何在關鍵時刻發現機會點;識別關鍵機會點後,王海清負責設計出滿足客戶價值的解決方案;快要到交付了,就由王鍔發揮關鍵作用。

彭中陽說:“

不僅僅是針對客戶的領導層,針對客戶的每一層組織我們都明確提出了‘鐵三角’的運作模式,最初的點對點被動響應客戶,現在已經轉變為面到面主動對接客戶了。

隨著“鐵三角”作戰模式的實踐和發展成熟,代表處迎來了收穫。

2007年,蘇丹電信決定在塞內加爾建設一張移動通信網絡。“現在該是真正檢驗我們鐵三角成色的時候了!”饒曉波激動地回憶到。

6月,代表處把客戶邀請到深圳做最後的方案交流,現場宣講完後,全體客戶都站起來鼓掌,經久不息。

王海清回憶說:“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客戶的CEO,CTO,所有到場的CXO,所有的經理,全部站起鼓掌!

點頭微笑向我們致意!那一刻,我感覺我們的苦沒白吃!在那個時候,我們感覺到鐵三角的威力真正發揮出來了!我們重新站了起來!

王鍔也深有感概:“簽約儀式中,我作為交付人員也被邀請參加,而這樣的工作以前都是由客戶線完成的!大家一起打糧食的那種滋味,真讓人欣慰!”

磨礪三年的“鐵三角”還在繼續發揮著積聚的能量,2009年2月華為全網搬遷另一廠商UMTS網絡,2009年3月華為獨家拿下蘇丹S運營商海外最大子網項目,2009年4月華為獨家簽訂其全國G網項目……

隨著“鐵三角”在蘇丹代表處的成功運用,北非地區部把這種作戰方式在各代表處和關鍵客戶群也進行了推廣,成果明顯。

六、以客戶為中心,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揭秘华为铁三角变革起源

始於蘇丹的“鐵三角”,如今已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在公司業務開展的各領域、各環節廣泛應用。

“鐵三角”成員在面對客戶時,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客戶關係、解決方案、或者交付,而是代表客戶訴求和價值的成長。

2009年1月16日,在公司銷服體系奮鬥頒獎大會上,全球各地的優秀鐵三角團隊,一一登上頒獎臺,接受公司授予的榮譽。

作為首先提出“鐵三角”概念並付諸實施的主管,對於“鐵三角”運作模式的推廣和落地,彭中陽有以下一些體會。

首先,“鐵三角”成員需要有很好的合作精神,不能吃獨食。蘇丹管理團隊核心成員都很開放,具有團隊精神,不貪功。

其次,‘鐵三角’成員要有良好的服務意識。“鐵三角”作為一種面向客戶的組織,需要主動積極關注客戶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並將其轉變為內部的組織行為,要有幫助客戶成功的心態。

最後,‘鐵三角’成員還需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在實戰中努力讓自己做到一專多能。”

展望未來,這種運作模式在各地區部、代表處的推廣和實施,彭中陽也保持清醒的認識:

“我們希望把‘鐵三角’當作一種組織價值觀去推行,目前主要依靠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如何將其形成制度和流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這種制度化的過程又會面臨一種矛盾,‘鐵三角’本來就需要因地制宜,在不同市場、不同文化背景中,‘鐵三角’的運作模式應該有所不同,不能全盤照抄。如何在種種矛盾中找到平衡,還需要繼續探索。”



七、思想上的艱苦奮鬥鑄就了“鐵三角”

北非地區部努力做厚客戶界面,以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交付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形成面向客戶的“鐵三角”作戰單元,有效地提升了客戶的信任,較深地理解了客戶需求,關注良好有效的交付和及時的回款。

鐵三角的精髓是為了目標,打破功能壁壘,形成以項目為中心的團隊運作模式。

古人云:“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出現在中東北非地區部的鐵三角運作模式,是一線根據客戶實際需求和環境變化,勤于思索,及時調整運作方式,從而最終贏得了客戶。可以說是思想上的艱苦奮鬥鑄就了“鐵三角”。

公司核心價值觀之一就是艱苦奮鬥,尤其是思想上的艱苦奮鬥。這種思想上的艱苦奮鬥:

體現在殫精竭慮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任何活動中;

體現在時刻保持危機感,不驕不躁;

體現在對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

體現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反問自己,我們的工作還能不能改進,我們的效率還能不能提升?

這種不斷地自我提升和修煉的過程,就是思想上的艱苦奮鬥。

公司業務開展的各領域、各環節,都會存在鐵三角,“三角”只是形象說法,四角、五角甚至更多也是可能的,只要是有利於服務好客戶,相關的角色及功能都可以納入。

2009年公司各部門都在努力提高人均效益,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我們聚焦在以客戶為中心,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堅持思想上的艱苦奮鬥,不斷改進,各級組織、甚至每個崗位就能找到各種因地制宜的、提升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好機制、好工具。

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思想上的艱苦奮鬥始終是華為取得進步的法寶之一。

華為在鐵三角之前,也承受著流程的“不通則痛”:

客戶流程複雜

(驗收環節多、計劃隨意、合同隨意更改)

流程責任不清(FR失責、售前售後缺乏協同)

評審環節多、效率低

產品配置複雜(中心倉二次成套開箱率高,多次進站勘測)

計劃未集成(項目信息不可視,交付、供應不能及時響應、安裝計劃準確率低)

數據IT

(系統多、數據未集成,產品經理需要同時操作多個IT系統)


沒有一線業務人員的主導,不可能做出好的作業流程。

鐵三角的實踐,讓華為在2008年開始推廣LTC流程,把流程變革的重心放一線,聚焦一線的業務需求,從一線開始往回(總部/機關)進行流程及其管理的梳理。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揭秘華為鐵三角變革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