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銀行一直有個貸款怪圈,富的企業主會失敗,窮的創業者也會失敗,這是為什麼?

31640822


實際上 ,這是個經濟週期與負債率的關係。

在經濟的上升期,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絕大多數企業都能賺錢。在這個時候向銀行貸款,貸款利息都可以承擔,現金流正常,這種狀況下是良性循環,貸款可以助力企業的發展,貸一元可以賺兩元,再高槓杆也不怕。

反之,在經濟下行期,這時候貸款餘額過大或者財務槓桿過高,就有麻煩了。由於經濟不景氣,部分企業因為財務費用過高而導致虧損,部分企業因為現金流不夠而導致資金鍊斷裂。這時候不管窮的企業和富的企業,現金流都會越來越少,銀行如果抽貸或者斷貸,自然企業就會倒閉。

所以,這個銀行貸款是和經濟的景氣程度密切相關的,景氣的時候貸款是補藥,衰退的時候貸款是毒藥。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這種情況屬於非正常中的正常,銀行走向商業化,自然追求利潤率了,富的企業銀行都願意放貸,銀行看中的是他們的還款能力,能給銀行帶來效益,但是富的企業偏偏依據自己的強勢喜歡不斷擴張,上項目,搞基建收購這個收購那個,沒資金就找銀行貸款,銀行看到企業現金流不錯,也及時還本付息,就繼續大力支持,殊不知一個項目的落馬就會導致富企業的資金鍊斷裂,接下來銀行就會抽貸,富企業也就步履艱難了。

窮企業資金週轉困難,銀行注入資金後,現金流有了,但是,財務費用增加不少,隨著回款週期不斷滯後,或者產品出現滯銷等問題時,窮企業很難經得起折騰的,也會死的靜悄悄的。

不管富企業還是窮企業,銀行的貸款運用好了就是槓桿,經營不好就是負擔!


難得瀟灑zyf20209


這個貸款行業怪圈我想金融從業者和企業老闆體會最深,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他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行當不是雪中送炭的機構!

富有的企業才能顯示出你的實力,這樣銀行才會追著想把資金給優質客戶,既能給銀行帶來收益又降低了壞賬損失率!一旦這樣富有的企業可能失去了既定的步伐,看到資金融資獲得就很容易變得激進,擴張或進入不熟悉的領域,從而給經營帶很大的風險,進而導致失敗!或者財務戰略規劃不到位,去短貸長投,趕上一次金融危機就倒下!近期的東方園林即是寫照!

而對於窮人自然很簡單,沒有很雄厚的背景實力支撐,一旦失敗,債權就是大山,難以有翻身之日!

所以,這個怪圈是有金融機構的偏好和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和素質相關的!


古道西風遠


我個人覺得,銀行貸款是一條不歸路。最核心的問題是貸款人有沒有強烈的還貸意願,有還貸意願的企業,在形勢好的時候也會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想著還貸降低財務成本。沒有還貸意願的企業,在形勢好的時候會盲目擴張,亂花錢。這兩者之間在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抗風險能力就顯而易見了!其實,銀行貸款利息並不低,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藍色雨7988


國家三令五申部署對小微民營企業給於支持、扶持,要求銀行業對小微民營企業有困難、有銷路的小微不得減貸、抽貸、斷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市縣級銀行對小微民營實體企業繼續進行減貸、抽貸、斷貸的信貸政策,對中央政策置若罔聞,仍然我行我素。所講的只是表面說說而已,真正落實到下面小微民營企業怎麼這麼難呀!


齊祿德


這個年代創業不是能輕輕鬆鬆成功了,還有更多的新興行業傳統銀行看不懂,也不符合老的貸款規矩。。一個企業的生命週期變得更短,可能在一個金融浪潮中就傾覆。。。我們需要更靈活的,更聰明的資本來孵化企業,共同成長。。金融行業的不敢放開讓我們已經落後了。。各種困境也高懸在中小民企上,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已經顯而易見。。而資金集中在5大行手裡,就形成了壟斷,成了社會的吸血大戶,在上市公司中,銀行利潤已佔半壁江山可想而知。。有這麼壟斷固定的收益,有多少動力去做麻煩,不確定的中小企業貸款,況且銀行從業者都是為公家打工,有多少冒險家精神呢。。


卜算子87123053


我是從事集體企業出來的民營企業主,總感覺除企業稅負重外,結算環節複雜,貨款回籠緩慢也是影響企業效益,增加企業財務成本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九十年代的資金利用率就我所在的企業而言是1:5,即一元錢可做五元錢的生意,而現在資金利用率是1:2,5一3,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週轉資金壓力和運營成本,導致許多民營企業因資金短少而難以正常維繫。為了民企的復興,國家有關部門對這不良現象,採取必要的整改措施,儘快改變這種不適應現象,有利民企的發展!


武功草根


帶給你一億,一年抽貸。死不死?還要你每月還,一個企業,不管大中小微,沒有三年能穩住市場嗎?


zxing135652725


謙受益,滿招損,滿則溢。

世間萬物的發展,無不遵循平衡的原則,一旦失去平衡就會走向事情發展的反面,題主這個問題,反應的是金融的本質,警示的是正在創業的企業主和已經走向平穩的企業主。

見微知著,管中窺豹,其實一個人和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都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古人才會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一步步上臺階的概念:治理好自身,治理好家庭,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天下。

銀行是什麼機構?金融機構,他的天職是什麼?是用資金盈利,在盈利的同時考慮規避風險,這是他的天性,他不是什麼救助機構,不是什麼服務機構,更不是什麼慈善機構,他可以講慈善的話,講服務的話,講救助的話,但他絕不是,他只是資本機構,所以富企業,他會“推薦”甚至鼓動你貸款,這樣他就有利息可賺,而且沒有風險;窮的創業者,他根本不會理你,因為本金都有可能折了,但是萬事一旦過了頭,就走向反面,發貸太多,就會把企業壓死,因為貸款成本的增加,因為企業主的焦慮(賬上錢太多,都是有利息的,不花出去賺錢就是虧錢吶),我們聽到過很多銀行抽貸搞死企業的事情,表面上是資本的撤離,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背後是企業主盲目擴大規模,資金佈局不夠穩健,一定要說責任,各打五十大板的情況居多。

未來,我看廣大企業主,應該隱忍低調,能不貸款的儘量不要貸款,先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再去借助資金飛起來,這樣的經營思路才比較靠譜,因為中國已經進入了:產品過剩、老闆過剩,消費降級的時代。猛衝猛打要謹慎了!


陽光叢生網官方號


有位朋友已經說了,銀行只做錦上添花的事,不會做雪中送炭的活,你所說的富的企業,這種基本都是發展到了瓶頸期才去貸款,貸了款能過了瓶頸期就風雨無阻了,過不了就徹底完蛋了。而創業者銀行只能象徵性的給放貸,一旦經營失敗,就很難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