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大家好,我是三姐,又到每週更新的時間。前兩天在知乎上搜索汽修相關內容,看到好多人提出類似下面的問題,看來大家都很關心汽修行業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內幕,今天三姐就為大家解答一下。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一、在汽修店修車,過夜的話安全嗎?會被人換零件之類的嗎?

答:不會,或者非常非常少見。

雖然汽修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但是如果汽修店老闆腦袋沒有壞掉,是輕易不會去做換零件這種事情的。這並不是說大家精神覺悟有多麼高,具體原因如下:

1、成本賬算不過來

(1)假設原廠件價格1000元,那麼質量比較穩定的品牌配件價格大致是原廠件價格的60-70%,用全新品牌配件換有使用痕跡的原廠件,好像並不見得佔了很大便宜。

(2)拆換配件是有工時成本的,有些小配件也許好拆,有些稍大一點的配件一拆一裝的工時動輒2、3個小時,修理師傅晚上也是要睡覺的好嗎?而且還沒算其他輔料的成本,比如更換空調壓縮機需要重新加註氟油(壓縮機潤滑劑)和冷媒。

2、信譽賬算不過來:

好像沒有哪個老闆做生意奔著一錘子買賣去的(國道邊的路邊店另說,同理還有各大旅遊景區……),如果被客戶發現了,不僅僅是丟顧客的問題,還可能面臨賠錢、罰款等。

3、最關鍵的是:店裡必須正好有一臺正在等配件的同款車,恰巧你的車晚上又要放著過夜,才有可能實現這波操作。不然換下來的配件怎麼辦?一臺車有上萬個零部件,同車系不同排量、不同年份有時都不能通用,老闆留著拆下來的有使用痕跡的原廠件有何用?掛在網上賣也許還真不一定能賣到換上去的配件價格。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二、那我把車放在店裡過夜,會有人晚上開著我的車出去兜風嗎?

答:在汽車比較稀少的年代,這樣的事情應該是有的。至於現在,基本是不存在的。

1、使用成本高:現在馬路上車滿為患,開顧客的車出去,平平安安怎麼都好說,如果不慎出了事故或被抓拍了有了違章,妥妥的只有賠錢一條路。

2、汽車已經很普及:作為三線城市小修理廠,我們店裡的小師傅(還不是大師傅)都是每天開著福克斯上下班。一二線城市中高級別的師傅養一臺幾萬塊的二手車還是沒什麼壓力的,沒必要非得去開顧客的車辦事。

3、店內製度完善:一般我們很少留顧客的車過夜,過夜我們也擔心車輛安全問題,確有必要留車也會和顧客在交接車輛時仔細檢查車身外觀、內飾、公里數(別說拔ABS插頭,有那功夫真心不如出門打個車來的方便)、油表位置並填寫接車單與顧客確認。這項是稍微正規點的修理廠都要做的事情,以免最後打麻煩。曾經有一臺維修車輛在顧客交車時沒有認真檢查,修理完後給顧客還車時發現前擋風玻璃有一石子打的裂痕,因為說不清楚誰造成的,我們只好貼錢換了一塊新擋風玻璃。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4、最關鍵的是:從業多年的修理師傅什麼車沒見過,白天和車打了一天交道,看見方向盤就想吐,晚上真的還有必要偷偷摸摸開顧客車出去溜達嗎?

所以,除了必要的試車以外(有些毛病必須試車才能發現,比如方向盤抖動、行駛中異響、加速無力等),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人開顧客車出去兜風的。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三、汽修店用的機油都是真的嗎?

答:開店這麼久,來過很多上門推銷機油的經銷商。有傳統大牌的廠家銷售,比如美孚、嘉實多等,也有不少國內小牌子或是雜牌子:狼頭、華氣能源、金美孚(康師傅和康帥傅的區別)等,當然更少不了推銷假機油的。

這裡主要說說假機油,假機油一般都是仿製大廠品牌,外包裝印刷精緻,油體顏色也與正品無異,如果不是AB對比,想分辨真假確實不太容易。價格一般為正品的50%左右。如果一箇中等規模汽修廠一天做20臺汽車養護的話,一年下來利潤還是很客觀的。

那麼有汽修店用嗎?客觀的說,應該是有的。但是我接觸到的同行們基本沒有,因為大家都會算一筆賬,一臺車多賺100多元,100臺車多賺1萬多元,看起來貌似不少。但是假油的油品誰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加到車裡有什麼樣的後果誰也不清楚。如果有一臺車長期定點在你這裡維修養護,因為加了你的機油導致拉缸,難道他不會回來找售後嗎?隨便哪臺中級車發動機大修不得幾萬元?那麼假設有5%的車回來找售後的話,老闆一定賠的褲衩都沒有。所以有一些汽修店會用一些國產小品牌的油來提高利潤,但是不會輕易用假油。

四、汽修店給我用的配件都是原廠的嗎?

答: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聊聊市面上都能見到哪些配件,這個水真的很深,這裡就談談我的一點簡單認識:

1、原廠件:在社會分工高度精細化的今天,沒有一個汽車廠商自己生產所有零部件,除了車身等關鍵部件自產以外,其他部件都是由廠家認證過的第三方OEM代工,就好像富士康給蘋果代工一樣。原廠件質量最好,性能可靠,品控優秀,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不那麼親民。

2、品牌件:給汽車廠家代工的第三方廠家自己推出的配件,規格質量不輸於原廠,但是不能打汽車廠家的標誌,比如日本的KYB品牌減震佔世界原廠配套約14%的份額,同時它的產品也對外零售,有一些產品的質量與性能還要高於原廠,大家耳熟能詳的福耀玻璃也是這樣的性質。一般與原廠同規格的產品售價要略低於原廠件,大概是原廠件的80%左右(各種型號各種配件實在太多,只能估計一個數值)。

3、副廠件(其實應該歸類在品牌件下面):國內小廠出的配件,這樣的廠家眾多,有些經過原廠認證,但是大部分沒有,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一般為原廠件的50-70%不等。很多時候需要一點運氣成分。

4、拆車件:有些大廠推出的車型國內國外同步上市,國外汽車更新換代較快,車價又便宜,所以很多事故車、舊車的相關配件就流向了國內,大名鼎鼎的陳田大家一定都聽說過。當然,拆車件也有國內報廢車或是事故車拆下來的。

拆車件就是原廠件,有些國外的拆車舊件比國內配套廠商的新件質量還好,價格也很低廉,但是拆車件屬於一件一個品相,由於是二手拆下來的,所以性能什麼的都不好說,買的時候有很大碰運氣的成分。遇到好的拆車件當然是花少錢辦大事,但是遇到質量不好的拆車件,有可能還不如車上壞掉那個。

5、仿冒件:外包裝及產品樣式完全模仿原廠件,生產廠商不詳,細節做工粗糙,質量及其不穩定,價格很低。

6、翻新件:通過修復舊件而來的配件,比如變形的輪轂通過修復整形翻新,裡面的主體件用了舊件。翻新件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雖然價格便宜,但是絕對不能使用。

還有就是一些所謂下線件之類,不太常見就不多說了

以上6種產品,

按性能排序為:原廠件≥品牌件﹥好質量拆車件﹥副廠件﹥仿冒件=翻新件

按性價比排序:好質量拆車件﹥品牌件﹥原廠件﹥原廠件﹥仿冒件=翻新件

大家可以看到,配件的種類真的很多,那麼我們修理時候選擇哪種配件呢?

如果關係到性能的配件,比如發動機內部、各類電子器件等,我們優先推薦使用原廠件,如果顧客接受不了價格,我們會推薦品牌件,其餘都不推薦。

如果隻影響外觀的配件,比如保險槓、飾條之類,我們會推薦品牌件或副廠件,當然不差錢的車主換原廠件最好。

那麼說了半天的拆車件為什麼我們不推薦呢?三姐認為拆車件的特殊性導致它的質量極不穩定,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適合有經驗的車友自己動手淘,對於汽修廠來說,是不會拿顧客的車子去冒險的。

這裡提醒各位車友需要注意的是:你用哪類產品都可以,這是你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是需要注意,別讓汽修廠拿品牌件當原廠件、拿拆車件當做全新原廠件、拿仿冒件當原廠件賣給你,這樣你會白花很多冤枉錢。所以在裝車之前,最後先仔細檢查一下裝車的配件。

我們從業的底線是:如實告知顧客每一種配件的價格及情況,選擇權交給顧客。但是配件這個東西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貴的產品總有貴的道理,要麼性能好、要麼耐用度高、要麼美觀性好,而便宜的產品總有一定短板。

tips:

原廠件是沒有任何保修售後的,只保證裝車沒問題。而品牌件或副廠件根據產品特性一般會有3個月至一年不等的保修,拆車件、仿冒件、翻新件是沒有任何售後的。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最貴的原廠件居然沒有保修售後?為什麼反而品牌件會有?why?

關於這點,三姐個人是這麼理解的:原廠件和車上的配件是一毛一樣的,包括所有的標識,如果你訂購了某配件來替換你損壞的原廠件,然後用一段時間你拿壞的原廠件去找售後,配件經銷商是無法分辨到底是不是他售出的產品,也無法判斷到底有什麼質量問題(很多配件通過肉眼無法進行檢測,必須裝車才知道好壞,也不可能讓賣配件的經銷商買一堆車回來做實驗用)。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所有原廠配件沒有保修售後,只保裝車!

所有原廠配件沒有保修售後,只保裝車!

所有原廠配件沒有保修售後,只保裝車!

五、你給我換的輪胎是全新的嗎?會不會是翻新的?

答: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大家一定是看過很多類似的新聞才有這樣的想法吧,那麼什麼是翻新胎?

翻新輪胎是指將已經磨損或因為其他原因損壞而失去使用性能的輪胎,經翻修加工使之重新成為具有使用性能的輪胎。既可指更換胎面膠,也可指更換胎側膠。視輪胎損壞程度的不同,分別採取頂翻、肩翻或全翻工藝進行翻新。

不僅如此,翻新輪胎在我國是合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第四章第四十條明確指出,國家支持企業開展機動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產品的再製造和輪胎翻新。但是,銷售的再製造產品和翻新產品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並在顯著位置標識為再製造產品或者翻新產品。翻新輪胎必須標示“RETREAD”或“翻新”字樣,還需標誌翻新次數,翻新批號。

我們國家輪胎翻新是合法的,那是不是我不小心就會買到翻新胎?是不是價格便宜的輪胎不能買呢?

其實在我國翻新輪胎大部分是卡客車輪胎、工程輪胎和飛機輪胎。因為大車輪胎的胎面層級較多,基本都是十多層以上,只有胎面厚度能達到剔除一層的標準才是可以進行翻新的。不僅如此,輪胎的胎側是無法翻新的,只是在胎側表面塗抹一層黑色的光亮劑,使它看上去很新。翻新後的輪胎在賣的時候,一般都會標明是翻新輪胎。

而轎車的翻新胎很少見,因為轎車輪胎使用一段時間後,基本都要磨到極限位置,或者是側面鼓包,輪胎老化嚴重,正面或者側面是沒有辦法再去進行修補的。如果像大車胎那樣剝掉一層的話,那它就徹底廢掉用不成了。即使退一步講,能做出來翻新胎,也會嚴重影響剎車,甚至引起爆胎,我相信誰也不會冒著“殺人”的危險去推銷翻新轎車胎,所以我們從業7年還沒有見過轎車的翻新胎。所以關於大家放心好了,這個是不存在的,那些新聞只是一些噱頭而已。

由於輪胎的基本製成物質有天膠、合成橡膠、碳黑、金屬、紡織物、無機助劑等都可以進行再一次的回收利用,所以大家每次換下的舊輪胎會有人定期過來回收的,目前大概是1元一條的價格。當然你想把舊輪胎自己帶走也是沒問題的。

六、我的車每次都用不了4升機油,會有一定剩餘,你們都是怎麼處理的?

答:一般分情況,如果剩餘較多,我們會建議車主帶走,留著下次使用。未開封的機油保質期一般是5年,已開封的機油如果存放得當,通常可以保存1年左右,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建議在半年之內用掉。如果剩餘較少,車主明確表示不要的,我們會留在店內。有些消耗機油比較嚴重的車有的時候會來店內免費補一點機油,用的就是同品牌剩下的油。

當然,我知道有些汽修廠會把剩餘的油攢起來,湊夠一桶當做新油賣給顧客,這就需要車主多加註意了,最起碼應該看到修理師傅當著你的面新開機油。

七、我聽說舊電瓶有人回收,真的能賣錢嗎?

答:舊電瓶的確可以賣錢, 有專人進行回收。回收後的舊電瓶採用火法,溼法,冶金工業以及固相電解還原技術,把回收的舊電瓶中所含的鉛,塑料和酸經過二次的加工,使他們重新變為循環利用的再生鉛,塑料和硫酸結晶。

所以當汽修廠給你換電瓶時,記得舊電瓶也是可以抵一部分錢的。我們一般在給顧客報價時直接在新電瓶價格中就直接折掉了舊電瓶的價格。

八、汽修廠會不會對我的車過度維修或者多收取我的費用?

答:這種情況實際是存在的。

三姐先說說對過度維修的認識,舉個例子:車輛正常保養時,修理師傅常規檢查發現正時皮帶有老化裂紋,並且公里數也符合更換條件,此時雖然皮帶沒有斷裂,但是依舊向顧客提出更換建議。這樣的情況,我不認為是過度維修。“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確實需要更換的東西我們會推薦,即使揹著想多賺錢的黑鍋也要向顧客提出來(當然換不換的選擇權會交給顧客),總比有一天車子壞在路上四處找救援時候罵我們無能強。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機油油底螺絲,有些4S店是要求每次換油時更換,我們一般建議3-5次保養後更換一次,雖然有的時候肉眼看螺絲並沒有問題,但是長時間金屬疲勞會導致油底螺絲的滑絲,而且一旦滑絲處理起來還比較麻煩,有的時候需要用到切割機。再比如一些年份較老的奧迪、大眾高、低壓油管、水管等,由於渦輪增壓發動機內部溫度較高,橡膠老化快,雖然暫時沒漏,但是時刻存在崩開的隱患,我們也建議更換的。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都不認為是過度維修。

過度,是指超過必要限度,比如有些汽修店要求車主2萬公里更換火花塞、動不動就要求清洗油路、自動變速箱筏板堵塞要求維修或更整個換變速箱的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度維修。造成過度維修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修理師傅水平不高,判斷故障不準確,導致多做無用功多花冤枉錢;

2、汽修店老闆心狠手辣,這個不多說了;

3、國內修車行業總體形勢所逼。有人說前兩點好理解,這個怎麼扯到國內汽修行業的總體形勢了?是這樣,目前國內汽修行業在收費的時候,一般是隻收配件費(其實暗含工時費),或者收配件費+工時費,但是沒聽說哪家汽修廠要收診斷費的。舉個例子,某車電路方面發現故障,兩個大師傅折騰兩天進行細緻排查,最後發現也許就是某個地方電線破皮導致偶然性短路或者某個插頭有虛接情況,那麼這個時候不產生配件費用,或者配件費用極低廉,你說這個時候該如何向顧客收費呢?如實收取配件費10元,先不說老闆願不願意,修理師傅肯定是不願意的,因為辛苦兩天沒有提成。或者收取配件10元+工時500元?顧客能理解還好,理解不了得不打死你才怪。那麼這種情況,汽修店為了平衡利益,只能虛報某配件損壞,收取更換配件的費用800元,最後皆大歡喜。

說了這麼多,那麼該如何避免過度維修?三姐建議,第一當然是多瞭解汽車相關知識,自己懂,汽修店就不敢蒙你。第二可以和店家索要換下來的舊配件。第三最好留下維修相關票據,留下證據。再有就是儘量找一家熟悉情況的汽修店長期定點進行維修。因為一是老闆很少對熟客下手,二是修理師傅對車輛情況非常瞭解,什麼時間該更換什麼東西心中有數,不會重複更換。就好像大家去看病一樣,如果轉院需要帶好之前檢查的所有病例和病理結果,如果沒有,去了新醫院免不了要重新再查一遍。

九、為什麼我的車碰撞了以後送到修理廠,汽修廠不直接給我報價,而是拆的七零八落以後才報價?就算是我不認可都沒辦法?

答:這樣的情況有兩種。

1、車輛碰撞後,有很多看起來表面完好的配件但是有內部損傷,必須把事故涉及到的所有配件拆的差不多才可以準確報價。比如非常常見的追尾事故,後車除了前保險槓、中網、前機蓋、大燈霧燈是直觀可見,其他譬如槓鐵、水箱、水箱框架、冷凝器、風扇、大燈燈爪燈諸多配件都有可能損傷。如果貿然報價,拆開後發現損失不止於此再給顧客二次報價,顧客往往覺得不能接受。所以汽修廠為了謹慎起見,一般是全部確認完才會準確報價。

2、恰巧又碰到那個心狠手辣的汽修店老闆……

通篇都是乾貨——那些你想了解的汽修行業不為人知的“內幕”

好了,這期三姐修車的碎碎念就到這裡吧,不知不覺寫了6000多字,希望對大家有小小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