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宮女在朱元璋深夜批閱奏摺時送來一碗粥,但是朱元璋下令將其殺死,這是為什麼?


朱元璋(1328~1398)是明朝開國皇帝。25歲時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元起義。經過15年的打拼,40歲時,終於斬盡荊棘,榮登大寶。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

話說國家剛剛穩定下來,“政通人和,百廢待興”。老朱本來是窮苦出身得的天下,文化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由此造成了自卑多疑的性格。他處處小心,總是懷疑別人要謀害他。

其實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也是,他一個普通的窮人能得江山,許多比他強的人能善罷甘休嗎?所以一建立明朝,他就把權利集中到了自己手中,廢黜了丞相制,也就是說,過去丞相干的活,他不放心自己來幹。這樣一來,工作量加大,老朱不得不加班工作。



有一天,他工作到了深夜,萬籟寂靜,老朱正在伏案批閱奏摺,這時一個宮女端著一碗“八寶人參粥”推開門走了進來,笑眯眯的對老朱說:“陛下辛苦了,奴婢為皇上作了一碗人參粥補補身體。趁熱喝了吧!”老朱隨手接過了碗,正好不涼不燙。

此時奴婢退了出去,老朱越喝越不是滋味,越喝眉頭皺的越深。老朱突然勃然大怒,傳旨刑部把內務府大臣和宮中侍衛隊長捉起來,就地斬立決。不用審問,直接砍了。這次殺了10人。

當時可把送粥的婢女嚇尿了,不知道哪裡做錯了,自己看皇帝很辛苦,主動為皇帝熬了一碗粥,誰知道惹得皇帝大怒。不過老朱還真沒為難這個婢女。老朱對婢女說,錯不在你,錯誤在於這些管理者身上。



知道為什麼殺他們嗎?老朱問送粥的婢女他,婢女搖搖頭。“首先內務府大臣沒管理好御膳房,你能熬粥說明管理不嚴,假如你在粥裡下毒,恐怕我早就一命嗚呼了。”朱元璋對婢女解釋道。

“至於宮中侍衛隊長,他也沒有盡到責任,該殺!”老朱憤怒的說道。婢女有點疑惑,老朱看出來了,於是說:“你進來送粥是自發的吧?”婢女點點頭。老朱說,這就是侍衛隊長該殺的地方。假如你是刺客,現在我已經死去多時了。你能輕易的進入我工作的地方,說明侍衛工作沒做好。我殺他們以儆效尤,看以後誰還敢翫忽職守!

從此以後,宮中制度森然,再也沒有發生過為老朱送西瓜和粥之類的事了。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和關注】


秉燭讀春秋


這個故事基本上是一個坊間傳聞。實際上反映了流言傳播者對帝王宮廷生活的諸多好奇與不瞭解。

同時,這個題目就有點問題,奏摺制度正式形成於清代,明代沒有這個名稱,一般稱為奏本和題本,合稱題奏本,有時候也叫奏表、奏書、奏疏,朱元璋時代肯定不會批閱什麼奏摺。明太祖殺送粥宮女故事的大致梗概是:朱元璋深夜正在批閱所謂奏摺,有一個宮女送粥過來,說皇帝您勤勞國事辛苦了,得補補身子。

朱元璋起初很高興,但是越喝越不對勁,帝王的疑心就起來了。朱元璋的思考邏輯是:

第一,我沒有命令御膳房做飯,宮女是怎麼做飯的,為什麼要做飯,食材為什麼沒有人管理?

第二,如果有人在食品裡下毒謀害我,如此是不是就成功了?

第三,宮女未經傳喚,就進來了,皇宮內廷的安全管理有問題。

第四,作為皇帝的我當然有生殺予奪之權,必須處理這幫不負責的人。

於是,出身草莽的皇帝展現出了喜怒無常的性格,龍顏大怒的朱元璋命令殺死了當天值班的宮女和宿衛,以示宮廷警戒。當然,朱元璋是皇帝地位尊貴,有權力可以隨便殺人。但是,此類故事卻明顯不靠譜。明代宮廷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作為開國帝王的朱元璋時代,不可能會出現這種事情。皇帝的吃飯用膳都有一套程序,由專人心腹太監負責。

如果真有這種管理漏洞,那麼皇帝就被毒死若干次了。那麼,故事裡的朱元璋憤怒反映倒是正解了。

而且,也不會有所謂宮女無緣無故晚上送粥給皇帝,並表示陛下您要珍重龍體,毫無緣由地貿然去犯這種忌諱。如果真的有,那就是不要命了。

很慚愧,不是在網絡上愛編故事,而是有的人就喜歡聽故事。實際上,對於歷史學來說,任何離奇的故事都不可怕,也不罕見,可怕的是還依舊有人願意去相信那些大多數虛構的故事。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在歷代開國君主中,朱元璋的形象和口碑都不算太好。這個長著豬腰子形大長臉的明太祖,不僅大肆屠戮功臣,還發明瞭不少酷刑,儘管與他隔著幾百年的距離,卻仍能感受到一陣不寒而慄的殺氣。

關於朱元璋深夜批閱奏摺斬殺送粥宮女的故事,已經在網絡上傳播了很久,而且傳得神乎其神,不掃答主也從不同角度進行過解讀。然而,一旦我們仔細思考變化發現,這不過是個杜撰的故事。

奏摺乃是清代的上行文書,明代所用為奏本和題本,根本就沒有奏摺一說。

在古代官方文書中,有上行文書與下行文書之分,可以分別簡單理解為下級給上級和上級給下級的行文。而歷朝歷代的上行文書和下行文書既有形似之處,又有一定區別。


明代時的上行文書,分為奏本和題本,並無奏摺。朱元璋廢除宰相後,也並沒有傳聞的那麼累,因為明代設有內閣,有專員對公文進行閱覽,並草擬處理意見,最終交由皇帝定奪,這一環節稱作“票擬”。

到清代時,最初沿用了明代的制度,但到康熙朝時,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開始賜予部分官員提交奏摺的專利,到雍正朝時,奏摺制度全面推行,其中密摺僅有皇帝才能閱覽,而且雍正帝經常親力親為,即便有軍機處也不願讓大臣過多插手,才會常常深夜批閱奏摺。

因此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朱元璋的時代,既沒有奏摺一說,也不至於因取消了宰相而忙得深夜親自批閱奏疏。故而斷定這個傳奇的故事乃是後人杜撰的。


碣石樵子


在很多人的眼裡,朱元璋就是一個青面獠牙的怪獸。

朱元璋愛殺人這件事流傳的太廣了,主要幾種說法是這樣的,朱元璋喜歡殺功臣,火燒慶功樓所有跟他創業的老兄弟們全被殺死了。第二條是,朱元璋喜歡傻女人,不管是財女悍婦,當然還有今天的宮女。

這些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呢?聽我來給你分析一下。

這個故事原來的版本是這樣的。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工作量大增每天沒日沒夜的批閱奏摺處理政事,有一個宮女覺得皇上太辛苦了,於是就做了一碗粥去給皇上送去,朱元璋一想,一開始還覺得挺貼心挺溫暖的。仔細一想,宮女做飯的食材,誰供應的?是怎麼送來的?宮女怎麼知道我的所在?如果這個宮女是敵對勢力或者造反勢力的間諜,那我是不是已經死了呢?

於是宮女就被弄死了。

這個故事有這樣幾個疑點。

1,朱元璋批閱的文件沒有奏摺,而是奏章奏表。

2,宮女只負責日常服務,餐飲另有專人負責。

3,宮中食材都有定數,宮女無權動用。

4,朱元璋住的南京故宮規模很大,除非貼身宮女、太監和侍衛,很少有人能知道皇帝的確切所在。(這麼大的故宮,怎麼找?)

也就是說,不管怎麼分析,宮女給朱元璋送飯這樣的情節,是無論如何不會發生在朱元璋的皇宮裡的。

那麼,不妨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假故事?

現在的人喜歡看《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特別想知道明星們的家長裡短,這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偷窺欲。在枯燥乏味的古代,皇帝是每個好百姓聽過卻沒見過的存在,每個人都想了解,卻沒有機會了解。如果誰能編出這樣的故事,那一定是備受歡迎的。(對皇宮生活的偷窺欲,是宮鬥劇持續火爆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編故事的人,往往也不知道實情。有個流傳很廣的香豔情節,是清宮嬪妃侍寢,要用被子裹著抬去見皇帝,用完再抬走。這個情節是一個老太監編的,因為皇宮裡太監成千上萬,真正能見到皇帝的頂多幾十個,加油添醋編個故事,他就當真了。

宮女給朱元璋送飯這個情節,估計也是來自於一樣的渠道。因此實在不可信!

不過,有一點是很對的!皇帝十分關注個人安全!(皇帝走到哪裡,都有烏央烏央的侍衛跟隨,安全保障第一位!)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出現了宮女給皇帝做飯送飯的事情,那一定不只是宮女被殺,往往是貼身太監侍衛,御膳房、宮女的上司各色人等都要接受處罰,甚至要在皇宮中開始一場大整頓,安全大排查。

如果我是那個宮女,我一定不會給朱元璋送飯,我給他送點藥,獻個身,然後就走上人生巔峰了!


歷史知事


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明太祖朱元璋經歷過了槍林彈雨的戰場生活,朱元璋怎可不處處小心!歷史上所有創造的偉大奇蹟的人,無不都經歷過種種磨難,最終成為了人上人。進而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而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很小便遇上了父母雙亡的家庭遭遇,一生既當過和尚又要過飯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夠率領淮西子弟推翻元朝的統治,並且在擴大勢力範圍的過程中不斷地消滅其他敵對勢力,如陳友諒、張士誠,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全部依賴於其精明算計!

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朱元璋的聰明才智和計謀,更離不開朱元璋處處小心的性格。有人說曹操一輩子十分的謹慎小心而且多疑。那麼敢問一句:歷史上哪一個名人,不都是處處小心、謹慎行事才得以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亂世梟雄們,如曹操、朱元璋等。

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後,深知自己得天下之不易,因此常常親力親為處理國家政事。很多時候都是辦公到深夜,相傳有一次朱元璋在自己的寢宮中處理政事,一個宮女眼看皇帝朱元璋操持國政辛苦,於是便去御膳房做了一碗粥,送到了朱元璋的案前。正在批閱奏章的朱元璋,看到一個宮女將一碗粥送到自己的面前,先是略感欣喜,隨後突然明白了什麼!然後龍顏大怒,傳喚宮外的錦衣衛將這個宮女拖出去斬殺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何宮女會被朱元璋殺害?而不是受到賞賜,原因其實很簡單,身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居然能夠讓一個宮女輕輕鬆鬆的進入自己的寢宮,而且能夠將粥送到自己的面前。由此可見,如果有人起了歹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這對於一生經歷過九死一生的朱元璋來說,就如曹操夢中殺人一樣,實際上是犯了他的大忌。殺了這個宮女可以保證以後自己的安全得到加強,同時可以震懾那些對自己有所異心的人。

有人說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有必要這麼謹慎小心嗎?那是因為你沒有坐到這個天下最高權利的位置上。

而且我們也都知道,朱元璋晚年確實因為喪失皇位繼承人太子朱標而性情大變,再加上跟隨自己奪取天下的功臣們大多居功自傲、桀驁不馴。而且這些淮西子弟憑藉著自己在戰爭年代為大明的建立所付出的汗水,而常常不守成法,做了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

因此晚年的朱元璋為了能夠讓皇太孫朱允炆順利繼位,並且坐穩大明江山。而對曾經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淮西勳貴們大肆殺害。因此民間才流傳了一些朱元璋殺人如麻的故事。

寧可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儘管很多君王即使沒有說出過這麼冷酷無情的話。但大多數人的一生也在踐行著這句話。


珞珈山的貓


這個故事只是民間傳說,我個人論為可能極大。近代歷史也有類似的傳說。作為明朝皇帝朱元璋來說,一個從乞丐出身經過風風雨雨,生死交戰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做上皇帝寶座,對自己的安危是非常小心謹慎的。當時國家剛剛穩定,外敵還沒有全部消失,仇家 還在,安全保衛不能有絲毫鬆懈。朱元璋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可能的。小宮女聽從妃子深夜給忙碌的朱元璋送了一碗夜宵。朱元璋在吃下夜宵後,突然想起小宮女深夜能輕易進宮進入內室,如果是刺客,不就也能進入嗎?隨後命人亂棒打死。並命令以後所有人不經允許不得進入內室。這件事如果真實存在,可以反映朱元璋生性多疑和保衛工作的重要性。


張興193886045


曹操說:我特麼就這麼又被抄襲了。


這個故事很可能就是借鑑了《三國演義》上曹操殺了給他給他蓋被子的士兵那個故事,在三國故事中,借這個故事說明曹操的狡詐殘忍,讓他成為永遠被釘在柱子上大白臉不得翻身。


老版三國上,鮑國安老師演這段演的很好,夢中殺了士兵,醒了還一臉迷惘,說:他怎麼死了。


手下回答:剛剛丞相您睡覺被子掉了,他去給您蓋被子,結果被您給殺了。

曹操做恍然大悟狀說:我好夢中殺人,可憐這位兄弟了,來人厚葬,給他家裡安家費。


曹操用這手夢中殺人大法樹立起自己的權位,從此他蹬被子再沒人敢給他蓋了,後來他被凍出了頭疼病,伴隨一生。


朱元璋也是一個同樣殘忍好殺的皇帝,民間評書中的炮打慶功樓之類的故事,都是朱元璋好殺的簡化版。老百姓分不清胡惟庸案藍玉案的區別,乾脆把一眾大臣弄到慶功樓上,讓老朱一炮都給幹了,簡單明快,類似於小說中的隕石遁。


宮女給深夜批奏摺的朱元璋送粥這個故事,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這個故事類似於半夜給領導送溫暖,在秦漢或者三國也許還有操作性,畢竟那時候管理還是比較寬泛的,送完粥皇帝覺得這位送粥的小娘子真好,不但心地善良,人長得還又勾勾又丟丟的賊帶勁,龍心大悅說:朕批閱奏章也累了,來給朕做個全身按摩。


然後也許一個皇子就此誕生了。

但是明朝幾乎不可能。


明朝有著嚴格的宮廷制度,別說宮女,就是妃子們想和皇帝親近一下都得三審五請的,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皇帝像防賊一樣防範著身邊每一個和他近身的人。


宮女想給半夜工作辛勞的皇帝送碗粥,這事兒幾乎沒有什麼可操作性,別說有沒有煮粥的條件,即使能煮粥,煮好粥的宮女提著食盒還沒有靠近萬歲爺居住的地方,就會被宮中侍衛和太監給拿下了。


那用皇帝陛下親自過問呢。


皇帝豈是你想親近就能親近的。別說皇帝了,你就是想見你們鄉的鄉長都還得有預約,還要有秘書領著才能見得著。


更何況九五之尊的皇帝,豈是一個小宮女想獻殷勤就獻的了的。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其實這個跟朱元璋猜不猜忌沒多大關係,宮女是能進皇帝的寢宮的。關鍵是那個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稱帝后最忌諱的就是別人說他當過和尚,而宮女不知情,大半夜的給他送了一碗粥,讓朱元璋一下就想起了臘八粥,臘八粥是幹啥的,臘八粥是和尚過臘八節煮的,意思就是這個宮女隱晦說朱元璋做過和尚,所以朱元璋大怒,直接讓人把宮女給砍了。這就是典型的拍馬屁拍到馬蹄上了。


夜風144723833


宮女是福建人,叫皇上吃飯,按閩南說出來就是“皇上駕崩”的諧音。朱元璋當然生氣,好好的皇上被宮女叫成駕崩了?


張道長52258092


我看了很多人都東扯西扯!

史書記載是,當夜朱老闆瞥見宮女一雙大腳。大家都知道朱老闆疑心病重,當時他就火冒三丈,認為下人嘲諷馬皇后一雙大腳,當即下旨處死宮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