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有時會賞賜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官員會感恩戴德,為什麼一些人出宮門後就會扔了?如何看待乾隆皇帝的做法?

王若雲


紅雨天和大家來聊一聊乾隆皇帝分豬肘子的故事。大半夜的提到豬肘子,一陣餓意襲來,想起了每次餐桌上看到肘子,就特別的有食慾。其實這是流傳在野史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和當時大儒紀曉嵐分不開同時也是諷刺清朝吏治腐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豬肘子如此美食,百姓吃不上的東西,都成了官員嫌棄之物。

在很多野史中記載,紀曉嵐愛吃豬肉,愛吃豬肉到什麼地步呢?傳言紀曉嵐幾乎沒有吃過谷面只是偶爾吃上一兩口,米飯從來沒吃過,一頓飯要吃十盤豬肉,然後再加上上一壺茶。還有傳言說紀曉嵐八十歲了,仍然十分好色,日御數女早朝前,歸家後,午間,傍晚,睡前各一次,並且每天以肉為飯,不吃米麵,要吃十斤豬肉。這個故事就是根據紀曉嵐的這一愛好流傳出來的。


相傳乾隆皇帝也喜歡豬肉,他在一次大典上,命令多做祭祀的豬肘子,打算分給眾臣一同享用,共沐天恩。那麼大典的豬肘子是如何做成的呢?大典祭祀豬肉的做法,一般都是直接白水煮熟,沒有任何調料。所以大臣們對這種無味的豬肉十分嫌棄,不能接受。

但是這是皇上賞賜,必須謝恩,而且還是大典祭祀的重要之物,如果不接受就是對皇上,聖人和上天的大不敬。但是等到大典結束,大臣們就紛紛開始處理自己手中的豬肘子。有朋友可能要問,回去加點料不就可以繼續吃嗎?但是當時的大臣,基本都富的流油豬肉都是不上檔次的。比如我們看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裡邊就很多這樣場面,范進中舉以後,區區進士得到了什麼樣的待遇呢,滿桌佳餚,筷子從象牙,黃金,白銀,再到竹筷子各種形式,吃的是大蝦圓子,山珍海味。



那麼豬肉便扔給誰呢?扔到臭水溝,那不行,被皇帝發現了,怪罪下來可是擔當不起。眾官員就想到了當時最愛吃豬肉的紀曉嵐,於是就把豬肘子都扔到了紀曉嵐的轎子中。據說紀曉嵐坐在轎子中從皇宮回到家裡面,轎子裡面的豬肘子就剩下一堆豬骨頭。其實這個故事也是當時清朝官員腐敗的映射,乾隆皇帝沒有好好繼承他父親用著整頓吏治的決心,尤其到後期成就不大還要好大喜功,自命十全老人。



紅雨說歷史


其實這個說法裡面有個故事,是跟紀曉嵐有關的,大家聽聽,看我說的對不對。有一次乾隆皇帝就賞賜給了每一位大臣一個豬蹄子,當時這些大臣們出宮之後,基本上全部都將著上次的豬蹄給直接扔掉了,當然並不是扔到路邊的垃圾堆裡面,而是轉身就丟到了紀曉嵐的轎子裡面,紀曉嵐回家的時候坐著轎子一個人在轎子裡面就這樣看了一路的豬蹄子,剛到家之後直接撤僑子的地上全部都是豬骨頭,可想而知這些豬蹄子全部都被紀曉嵐一個人給吃掉了。從這樣一件事情上也能夠看出來紀曉嵐真的是特別的能吃肉,那麼對此肯定也會有很多人覺得非常奇怪,豬肘子豬蹄子這也算是一塊比較好的肉了,而且當時還是乾隆皇帝親自賞賜給來的,這怎麼說也算是一種榮耀吧,為什麼這些大臣會出宮之後就將這皇帝賞賜來的東西給全部丟掉了,其中這主要還是因為在乾隆年間,其實有很多的大臣們,他們自己已經是腐敗透頂,所以說每天的生活那頓頓都是於是因我這又肥又膩的豬肘子,看上去這些大臣們都覺得有些反胃,還有一些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清朝朝廷上所賞賜的這些豬肘子,的確是有些特別,這麼香油膩的豬蹄子除了紀曉嵐,其他人根本就沒人能夠吃得下去。


莫負韶華2018


大兄弟,按照你的說法,乾隆分的應該不是什麼豬肘子,而是祭祀用的祚肉。祚肉是豬肉用白水煮熟,祭祀天地和先祖之後拿下來吃的。這種肉也不是什麼大臣都可以吃的,什麼位分就只能吃什麼部位的肉,比如豬後腿上的肉最好,是皇帝才能吃的,其餘好的是給阿哥王爺們的,而且這種肉一般是不允許蘸調料的,前一段時間的熱播劇《延禧攻略》中傅恆就是因為吃祚肉蘸鹽被宗人府抓了,蘸點鹽都這麼嚴重,更不用說你扔掉或者吐出來了,那是要砍頭的,再者,皇帝賞賜的東西就是S你也得吃完,別說這還是肉,所以電視劇中的情節看看就好了。

民間的滿人也都由吃祚肉的習俗,到家裡做客的人吃的越多,主人越高興,祚肉又叫“跳神肉”,這是一種滿族特有的料理,早在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相關記載,“割法雖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參、橫斜碎雜為佳,與聖人割不正不食一語截然相反。其豬身肉之名目甚多,滿洲跳神肉最妙”跟祚肉的做法類似,先用白水把豬肉煮熟,然後用小刀切成片狀,肥瘦相參是最好的,小刀一般都是客人自帶的,吃的時候當然也是不能蘸料的。

你說的那種蘸料的肉應該是祚肉的改良版蒜泥白肉,是祚肉的做法傳到四川之後,川人用蒜泥和各種佐料改良之後的做法,現在很多館子都有這道菜,味道妙不可言,沒有吃過的同學可以去嘗一嘗,或者直接做也可以,做法非常簡單,菜譜這裡就不羅嗦了。


大聖王陽明


不好吃唄!

雖然說在古代吃肉對老百姓是一種奢侈的行為,為了一年的小豬仔,很可能是賣了換錢貼補家用,而不是殺來吃了,太奢侈太浪費,但就古代的皇親國戚大臣官老爺來說,吃肉還真不是什麼嬌生慣養的事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因此,千萬不要以為乾隆皇帝賞賜給每個大臣是什麼了不得事情,能在那杵著接乾隆皇帝送過來的肉,本身就說明不是高官就是權貴,平日裡大魚大肉的吃著再正常不過。

乾隆皇帝賞的肘子很難吃嗎?人家吃的東西都是御膳房出來的,在御膳房做飯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說是天下最好的廚師,說他們是天下排前三,恐怕也沒人介意吧。


就是這麼一幫子人做出來的東西能有多難吃?恐怕他們發揮出三分的廚藝就已經可以滿足這麼一幫挑食的人了吧,但還真不是那麼回事,不是他們做不好,而是乾隆皇帝對肉的做法有特意安排。

怎麼做?水煮白切,不加佐料,不管是肉絲還是肘子,那麼大個肘子,不加點鹽花椒芫荽啥的,能咽得下去嘛,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大臣在接受了乾隆皇帝的賜肉以後,叩頭感恩,出門就扔的原因所在,沒法吃,不扔幹啥。

扔了不怕乾隆皇帝怪罪嗎?

肯定不能明著扔,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你扔你的我扔我的,誰也不說扔了,不扔那就是吃了唄,這就好比乾隆皇帝想了解點什麼情況一樣,底下的大臣眾口一致,還信誓旦旦,基本上也就是那麼個情況了,事實,真的不重要,會忽悠才是關鍵!


歷史三日談


在古代皇帝賞賜的食物,一般的人是不敢吃的,除非當場非要你吃下去,不吃就說你違抗旨意拖出去斬了。事實上也沒人敢吃,話說伴君如伴虎那是有道理的。

而皇帝的心思你永遠是猜不透的,帝王的無情那也是出了名的,萬一他想要犧牲你,又不想明著動手殺你,就借一場酒宴在食物中下劇毒,而你剛好不防備吃了就徹底完蛋了。

也許有人會問,可以查放毒的人,但皇家的天下,你豈敢查皇上?那是找死。也許有人又問,可以辭官告老還鄉,我敢保證,如果皇帝想要你死,你就會立即死在回家的半路上。

所以普天之下非王土莫屬,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帝王家的人臣,儘自己的本份就可以了。

至於乾隆皇帝喜歡賞賜豬肘子給大臣們吃,而大臣們又不敢吃丟掉了,就可以說明乾隆皇帝是個狠角色,誰不順他的心,就連他賞賜的美味佳餚都不敢吃。另一個原因也說明不敢吃豬肘子的一些大臣,平時做了虧心事,怕皇帝秋後算帳。總之乾隆皇帝還算一個合格的皇帝,有一定政績擺在那兒,要不怎麼說康乾盛世呢。


小魚在殿堂


你聽誰說扔了的,沒人敢扔,半生的,不太好吃,但我覺得味道還行,以前都是冬至拿回家,有一次我跟金華火腿放一起,味道不錯,但是吃不了,我攢過好幾個。其實這東西之所以會給大臣是有講究的。將上墳或敬天過後剩下的貢品分給人吃是福分。是先人或神仙對我們的疼愛,北方某些地區到現在還有這個風俗。一是圖個兆頭,二是以前物資少扔了可惜。其實聖上給的這些東西還是要的人多,主要的還真不是為了肘子,關鍵是乘肘子的盤子,天壇祭天用的盤子是專用的,祭天后要把肘子移到宮廷裡的盤子然後用食盒分給諸位,宮裡的物件再不起眼放民間也值大錢,都是內務府在江西景德鎮定製的,每年要花幾十萬兩銀子,所以都會專門留著,康熙爺和雍正爺都是過日子的主,他們給的盤子都很一般,嘉靖爺之後的幾個爺也都很一般,關鍵是乾隆爺,他老人家的盤子要比其他幾位聖上特別的多。他的盤子花裡胡哨的世間少有,有的時候一個盤子要上十幾種釉彩。這種品味就他有所以存世很少。當然還有更走運的,有一次幹活太監馬虎把一個祭天盤子直接放食盒裡了讓湖廣總督撿了大便宜,據說現在在美國華盛頓三環以內換了個獨棟,窗戶面對白宮。


手機用戶85494085613


清妖宗乾隆的這一套不是什麼賞賜,是給大臣們的暗語,意思是朕要大鳴大放穿漢服,大搞大幹文字獄,朱明皇帝要抹黑,明朝歷史要一片暗,舉頭不可望明月,低頭不能思故鄉,萬曆龜縮宮廷睡大覺是昏君,朕六下江南是造福百姓的聖主。


大明錦衣衛士


大豬蹄子認為他賞的就算是shi,官員也應該感恩戴德!而官員不這麼認為,有的自己生活比皇宮還好,不扔了難道留著發黴?


一隻愛聽八卦的星座魚


因為不好吃,就扔了。它只是象徵意義,不一定要吃


易小小鵬


那個時候沒有冰箱,天氣熱一點,早上殺豬,等到中午散朝肉都有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