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一斤賣多少錢合適?

無人管蜂蜜


現在很多的土蜂蜜都是宣傳說一年只取一次,所以價值是賣得挺貴的,上百塊甚至是兩百塊一斤的都有人賣,反正都是蜂農隨便喊價,只要有人還願意買就可以繼續加價的,至於說蜂農的品質跟別人家的有多好,其實只要是真蜂蜜,營養價格都是相差無幾的。

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一斤賣多少錢合適?

所以說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真正賣多少錢一斤合適,還是看蜂農的成本以及銷售的渠道來決定的。

1、按照傳統方法養殖土蜂,賣上百塊一斤很正常

現在還有很多蜂農按照傳統的方法養殖蜜蜂,用圓桶或樹樁掏空,仿照野生的環境,這種養殖方法的好處就是蜂蜜看起來會更像野蜂蜜。只不過這種方法的產量很不穩定,基本上都很少進行人工干預,蜜蜂怎麼釀蜜都不太管。這也造成很多時候蜜蜂跑了都不知道,造成就算是一年只取一次,一箱可能也只有一兩斤的蜂蜜而已。

所以說這種蜂蜜賣個上百塊錢一斤一點也不過份吧,養殖個10箱也就是幾十斤蜂蜜,幾千塊錢而已。

2、正規活框養殖,不會一年只取一次,價格會便宜

如果是按照正規蜂場用活框養殖的話,完全就是需要蜂農的技術了,可以靠著自己的技術讓土蜂多產蜜。要是在流蜜期,基本上半個月就可以採一次蜜了,是留不到一年只取一次的,本來已經可以採的蜂蜜不取走,那真的就是浪費了。

所以按照這種方法養殖,那產量就會高了,一年下來一箱蜂蜜產幾十上百斤都有可能,產能能夠增加10倍以上的。當然這些土蜂蜜賣不了那麼貴了,賣六七十塊錢就是差不多了,不過比傳統養殖方式還是賺錢的。

所以說,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賣多少錢才合適的,老農覺得100塊錢一斤都差不多了。當然物以稀少貴,最後還是看蜂農的銷售渠道來看的。不過老農提醒大家這類土蜂蜜並非就是品質最好的,只要是純正蜂蜜,營養價格相差不多,只有花源不同蜂蜜的品質才不同的。


深山老農民


如果你是專業養土蜂蜜賣蜜的,就賣的貴些,畢竟要靠他吃飯,並慢慢摸索技術,養的越來越多,產量高了,再適當講講價,這樣有利於形成自己的品牌,客戶會越來越忠實,最終80元左右一斤最合適不過了,我們這很多蜂農把採集土蜂蜜當副業的話,沒時間去賣,就採到多少斤,賣多少,價格會更低,讓中間人去賣,中間人一般賣的就貴多了,賣一百元以上價格

蜂友的土蜂蜜,我是專門養意蜂的,也對土蜂蜜感興趣,天冷後蜂場不忙了,就上山玩玩土蜂蜜,感興趣可以粉我,我會不定期送粉絲蜂蜜的


任林鵬


不邀而至。

關於土蜂蜜的的價格有很多種,是不是一年只收割一次的不得而知。但是我以前就在河南南陽農村呆了三個月,在當地的農民手中買過這樣的蜂蜜,那是2010年的冬季,當時的價格是25元/斤。2014年我又到了南陽農村去買蜂蜜,這時的價格已經漲到了80元/斤。同時期湖北十堰的價格是100-120元/斤,雲南麗江的價格是350元/斤。

這張圖上的蜂蜜是因為天氣乾旱蜜蜂已經跑了,不得以而割的蜜,下圖是蜂箱!

這樣的蜂蜜完全是一年收割一次,水分全部蒸發,剩下的全是蜜。無論口感還是營養都是意蜂蜜所不能比的。當時我有意想在南陽收蜜做網銷,但是這蜜產量極少,200斤都收不到,農戶家的蜜基本上都讓人預定了,當時去談了幾家最多能拿到60-80斤。

如果是純正的一年割一次的土蜂蜜,市價180元左右應該很有市場。但是現在蜂蜜魚龍混雜,你說的未必有人會相信。所以在電商平臺是未必有優勢,而社交平臺反而更有優勢。社交平臺玩的就是信任度,反而更容易銷售。


十方印記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會說不存在一年一取的蜂蜜!

但我要說的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朋友請花時間實地考究下再發言,這個一年一取的蜂蜜是存在的。

傳統養殖方法,幾千年沒變化,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但落後、總體不方便管理、產量低是被淘汰的原因,但部分地區依然存在這種古老的笨法養蜂。

如下圖,是我去實地(河南三門峽陝州縣秦嶺山脈)考察當地的土蜂。儘管我養意蜂,但我喜歡研究。

裡邊的蜂脾是不規則的,所以取蜜用擠壓法,免不了有花粉混入,導致這樣的土蜂蜜更香,也就是更有蜜味。這應該就是最原始的蜂蜜味道了,幾千年沒變。

重點來了!我們這邊是10月底、11月初霜降開始割蜜,這個時間可能南方還暖和還有蜜源。北方土蜂春繁偏靠後,南方的土蜂在3月份就繁殖起來了,但此時北方的土蜂還在冬眠,北方土蜂在5月份後才開始進粉、進蜜。而且又提前進入冬眠,採集蜜源時間短了,導致北方土蜂蜜產量低,但北方又窮,所以土蜂蜜價格也很低,北方土蜂蜜即使品質很好價格也就是60-120一斤,120都是極限了,很少有人能以這個價格買賣,80左右最多。

南方用這種笨方法養土蜂蜜可以割2到4次。

有的蜂友會說蜂群壯大後蜂箱裝不下,這個很少遇到,尤其是北方,但管理得好能讓蜂箱裝不下更美滋滋,那就往外沿著邊沿再接個箱子,這樣的蜂群一年能割30斤到50斤蜜,發了的節奏,可惜山裡邊老農民不愛鑽研,他們養土蜂割蜜大多靠運氣。

一年取多次的土蜂蜜,就是如上圖這樣養殖方法,像意蜂一樣管理,南方一年取五六次都正常,價格自然稍微低了些,取蜜也像意蜂一樣,蜂蜜中花粉就非常少了。

大家不要奇怪,(任林鵬)這個頭條號是我的,被封了,現在用新的號和大家交流。有什麼疑問隨便問我,3月份我的粉絲有福利。


任林朋


這蜂蜜因蜜源的不同差別很大,單憑肉眼很難區別。我只知道我們南方鄉下零星養的蜜沒割就被預定了,一年一割一百多一斤,也有運氣好的採到的野蜂蜜三百一斤都搶著要,買的人當是藥來買的,有時想要也買不到得碰運氣。我前陣子碰上一窩,採了有幾斤,朋友們知道了都說想要,多少錢沒關係,但是總共才幾斤就自留了。有朋友為了蹭蜜糖水,連著幾天串門,因為要的人多隻能泡點菊花茶和檸檬水大家喝,野生蜜那顏色淡淡琥珀色,聞著有清香味。有朋友喝後說睡眠和便秘都好了,不知是否真那麼神奇,反正就是真貨三五百大把人要來當藥用。







閒雲ldx


不請自來,作為長期從事農村原生態食材供應的我,實在是對能用“土”字來形容的食材太感興趣了!

問題裡問的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的價格,在我們當地(重慶酉陽縣內)150元一斤。

那麼什麼樣的密值這個價格?什麼樣的密又為土蜂蜜呢?

既然叫“土蜂蜜”,那肯定就需要用最原生態的方法得來的蜂蜜。在我們當地,很多農民家裡都會備幾個“蜂桶”放在屋簷下或者山裡的巖洞裡,然後就會有蜜蜂飛來築巢釀蜜。小時我們家裡每年也會來3-4群蜜蜂,鄰居家裡最多的時候大概也只有有20多群,取密的時候,會連蜂巢一起取下,一般為百花🌸蜜。這種蜜產量稀缺,山區放養無汙染。





農老山


好的蜂蜜不是說你一年取幾次,關鍵還是蜜源。就算你一年取一次,但是你的蜜源有問題的話,那也不是好的蜂蜜,比如現在很多都是糖水餵養的蜜蜂。如果你的蜜源是比較好的,比如山上的百花那麼你的蜂蜜一年取幾次也是好的。

好的蜂蜜也不是說是不是傳統的方法,傳統的一般就是桶蜂,其實這也的養殖方法有很多的問題,比如無法判斷是否要分箱,取蜂蜜的時候也很麻煩,分箱也麻煩。但是現在很多農村都還是桶箱養殖。

好的蜂蜜主要就是蜜源,比如在一些大山裡,就像我們這邊的很多養殖蜜蜂的,因為這些地方的蜜源比較多,而且都是山上的野花,也沒有打農藥等問題。很多養殖桶蜂的確實是一年取一次,稍微好點的一年取兩次。

蜂蜜過濾的時候不能用蒸的,不然很容易壞掉變質。一般就是用濾網過濾,這樣的方法,很慢,而且也會剩很多蜂蜜。但是這樣的蜂蜜就算你放幾年都沒問題。而且沒有殘渣。我們這邊有幾個養蜂的都是這個辦法,剩餘的殘渣不會浪費留下來等到冬天的時候再把這些殘渣剩餘的一些蜂蜜再給蜜蜂吃,而不是像很多地方喂糖水吃的。

所以在我們這邊的一些養蜂的一斤150,從來不會給你降價,願買不買。因為很多人來買。比如我家旁邊一個養殖蜜蜂的,每年全部賣到上海那邊,一斤180塊。

選擇市場上想買到真正的蜂蜜確實很少,就算是一些農村的說的是山裡的但是還是拿糖水來餵養。特別是一些養殖意蜂的。對於這些假的蜂蜜只能說少禍害別人吧,不要讓養殖真正的蜜蜂的人看不起,也不要讓消費者看不起我們這些養蜂的。


張家界小伍


咱先不談價錢,讓大家都欣賞欣賞真正的野生中華蜂蜜







山村齊劉海


傳統方法養的一年取一次的土蜂蜜,傳統方法過慮,蜂蜜當然是好,價格不錯,幾十到一二百都很正常。在這一段話裡本人發現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傳統方法養蜂。傳統方法養蜂是用圓桶或樹樁掏空,仿照野生的環境。養蜜蜂的都知道,土蜂維持不了強群,工蜂到一定數量,會自然的產生王臺,老王分走,並帶走一半的蜂。如果用活框養,定期去檢查管理,及時的發現王臺;發現巢蟲,發現蜜蜂病害等問題。在大流蜜期保持強群,那蜂蜜到少比一年取一次多一倍以上。如果按照土法去養蜂,不聞不問,而且在大流蜜期,把脾割掉後,外界那麼多的花蜜蜜蜂採回來沒地方儲存,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第二個問題:傳統方法過濾。把巢脾直接割下來,連同上面的花粉和蜂卵、蜂蟲等一齊擠到蜂蜜中。有一部過敏體質的人吃不了花粉,如果吃了這種摻雜著花粉的蜂蜜,可能會出現過敏現象,可大可小。

第三個問題:一年取一次,只能取到很少的蜂蜜。傳統打蜜方法如同殺雞取卵,打一次蜜基本上對蜂群是毀滅性的,大部分的巢脾都破壞了,這個時候蜂蜜會拋棄原巢,飛逃出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如果採用活框養,用離心打蜜機把蜂蜜甩出來,中間沒有摻雜蜂巢蜂蟲花粉等雜粉


百侯蔡仙人


純土蜂蜜在一百二十元到一百五十元之間,我在門上賣一百二十元,代過武漢賣一百五十元。都是老客戶買,新客戶都是經老客戶介紹來買的,供不應求,我還打算把蜜巢切成飯盒大小,裝在飯盒稍凍在賣,價格更好點,今年試了不行,因我們原始養法是圓桶,蜂是自做脾,收割時取出時不規則,一塊蜂巢切成50O克的方塊不容易。其所失敗告終。養殖廠的是塑料脾可以隔成小方塊,那樣買就容易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